导读: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漫长酝酿和内部博弈后,高层对金融体系的整体定位、金融高层人事安排、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以及金融安全战略部署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判断,一揽子解决方案已成型。现在千呼万唤终于出来了。
作者:声声慢
关于第6次金融工作会议的几个判断:
一、时间节点。北戴河前大局已定,425讲话定下总基调。
在外界关注热情逐渐冷却之际,突然宣布召开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时间节点选在了1+9大之前&北戴河会议之前(北戴河会议是大会前的最后一次准备和讨论),颇有意味。在经历了长达两年的漫长酝酿和内部博弈后,高层对金融体系的整体定位、金融高层人事安排、金融监管改革方案以及金融安全战略部署都已形成较为成熟的判断,一揽子解决方案已逐步成型。
此番选择北戴河会议前召开金融工作会议,金融战线,这块最重要的权力格局拼图终于要水落石出了。
按照五年一次的惯例,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一般为当年年初召开(1997年第一届除外),第6次金融工作会议从2015年股灾后开始传出有望提前召开,到今次换届之年延宕半年后突然召开,背后有太多故事。
看似突然,实则早就埋下伏笔。本次会议的总基调在425讲话就已订下,总框架和议题已有轮廓(重温习大大一年以来关于金融安全的三次重要讲话 )。4月25日关于金融安全的讲话就是一个铺垫,充分表明最高领导人对金融战线人、事和方向整体定位和改革判断已经成熟完善,接下来配套的制度构想、人事调整和格局重组将会在7月大会后渐次展开。
本次会议之所以备受关注,是因为经历了2015年的股灾、2016年债灾、2015-16的人民币贬值风波、资本恐慌性外逃、险资野蛮人举牌等密集的金融风险暴露后,原有的金融监管体制弊端毕现,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金融体系需要一次大重组、大手术。
过去两年,关于怎么改,改什么,体制内外争论极大,莫衷一是,体制内外阵营颇多,内部方案也一拖再拖,由中编办主持的改革底稿也多次推翻、几易其稿(具体过程外界并不知晓)。
监管改革大框架难产充分反映了金融战线的复杂性和争议性,自1998年确立“一行三会”(2003年成立了银监会)分业监管格局以来,20年来利益格局已然成型,甚至固化,存量已成,动谁的蛋糕,这是个难啃的骨头。新监管框架既要能全面覆盖金融监管漏洞和黑洞,实现监管效率的全面提升,又要能进一步推动整个金融体系的效率与公平,还要能充分顾全到现有利益格局,这不仅需要政治家的智慧,更需要高超的治理技术。
2、本次金融工作会议至少要解决三大议题:
(一)人的问题。
未来五年政经新格局中,最关键的是人事。
从顶层看,谁将主导中国金融最高话语权?在执掌央行将近15年后,周小川到了告别的时刻了么?谁将接替周,传闻中的蒋、郭、刘、易,外加LH,谁更是高层属意的人选?
完美的央行行长人选必须具备两大条件——
第一,作为一名技术官僚,他首先应该是名杰出的经济学家,对全球和中国问题有着独到的框架和解决方案,通俗点,既能与耶伦、拉加德、德拉吉、卡尼谈笑风声,又要能像小川一样拿出国内问题解决方案(金融改革和金融安全框架构建师)央行行长,不仅是中国大国经济金融外交的闪亮名片,更是经济金融领域的智囊、军师和改革执行者。
第二,作为一名政治家,他得有足够的政治资源争取央行货币政策的相对独立性,向上能争取更多的高层支持;面对同仁,尤其是“三会”能有足够的话语权和资源调动协调能力,向下则能够很好地传达中央银行的政策预期,获得市场的充分信任。
从这两点看,过去20年,周小川可谓是央行行长无可替代的最佳人选。
从中层权力看,一行三会人事构架如何调整?中央和地方金融监管如何集权&分权相结合?金融体系在经历了20年的中央垂直集权后,面对金融风险的分散化和地域化,金融监管力量的严重不足,中央和地方如何权责分明、守土有责?
最后,从基层看,中国20多家中管金融机构,不少机构一把手已经面临到点退休的问题,新的中坚力量将会涌现哪些新面孔?知识结构更为优秀的70后也将逐渐登上历史舞台。
(二)金融监管改革怎么改?“一行三会”的格局是否会进行大规模重组和调整?一个凌驾于“三会”或者“一行三会”之上的超级机构会出现么?
A,超级机构不大可能出台。“三会”大概率不会合并,如果传闻中的CIRC新主席落地,三会合并的概率几乎为0。央行+银监的架构也不大可能出现,这是持久博弈的结果,也是较为现实的选择,更符合目前的权力运行逻辑,小组治国,中央权威集为一统,不大可能出现超级机构。金融体系在整个权力架构中,没有一家属于强势部委,尤其面对发改委和财政部,你懂的。
B、央行的角色和地位会进一步提升。
监管改革的出发点,至少应该有两大目的:一是要纠正现行体制下监管机构地盘意识和行业保护倾向,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建立覆盖全市场的交易报告库制度,增强市场透明度,实行穿透式监管,实现风险监管全覆盖。二是要赋予中央银行对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权,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央行作为最后贷款人的角色必须与相应的宏观审慎监管权力相匹配,这是08年以来全球金融监管改革的大势所趋。
C、核心是金融监管协调。改革的关键不是机构分与合,不是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历史循环论,改革的关键是如何保证金融监管协调机制运转有效。如何改变金融监管抢地盘色彩浓重的监管竞争和监管不作为并存的现象。
如果按照目前财新的报道,成立副总理兼任的金融监管协调委员会,并将办公室下设央行,此举与当前现实并没有太多差异。
小川在两会上曾答记者问时有所表示,金融监管协调机制两年多以前已经初步设立了一个机制,叫做金融监管协调部际联席会议。下一步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在初步达成一致后,有可能提高到更有效的层次。
(三)关于金融安全和金融防风险
2016年底以来,中国金融的核心关键词,一去杠杆,二防风险,三金融安全。如果关注2016年10月以来,X关于金融工作的三次重要讲话,我们会看到高层的关注焦点并不在一行三会怎么改,而在金融体系更深层的危机。经历了2015年国家牛市泡沫大幻灭和2016年地产疯狂和债市泡沫后,脆弱的金融体系已经成为中国经济的阿克琉斯之踵。
一,政策取向全面收缩,金融改革在政策优先序列中全面让位于稳定和安全。金融安全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安全关涉全局,具有高度传染性,习的讲话中,货币超发、房地产泡沫、金融大鳄、内鬼、硬碰硬、敢于揭盖子……均能看出高层对金融体系严重性有着充分估计和判断。
二、金融和实体的关系需要得到修正。老大说经济稳,金融稳,经济活,金融活,谁是本,谁是末,不能倒置。当然,这不仅是金融体系的症结所在,资产泡沫、高杠杆、以钱炒钱脱实向虚的背后是整个中国经济增长模式的问题,这不是一场会议就能改变的。
更多金融市场分析,欢迎点击“阅读原文”,加入我的小密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