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好不想上班啊,更不想带娃~
如果在上班和带娃之间非要选一个,那我宁愿上班。
上班至少还能挣钱,带娃又烧钱又陪笑,还要顾着娃身心到底愉悦么?假期进步了吗?玩疯了上学跟不上了咋整……
这是最近我朋友和我的吐槽,多少人有同感🙋♂️
哎,既然老母亲是这个心思,那娃也没两样啊!
假期快过完了,玩还没玩够,更不想上学……
还能咋办?只能拎出我的遛娃绝招了。
要玩好,又要能把心思往学习这边调整,又不花太多钱,还得老母亲也能跟着乐呵一下,却不至于累死……
就数这个了——逛博物馆!
我知道有人要开始骂我了,“博物馆还用你说啊,看来看去不就老三样?”
哈哈哈,你们可以说我偷懒,但各大博物馆的策展人就真的委屈死了
。为了让更多人喜欢来博物馆里逛一逛,他们每天都在挖空心思整花活啊。
我随便给大家举个例子:
喏,上海博物馆今年春节期间策划的灵影仙踪(还上了东方卫视的春晚呢)
图源@博物南京
苏州状元博物馆的沉浸式戏剧
除了博物馆,每个城市都有的纪念馆、艺术中心、画廊……也都在倒腾各种特色展和活动,逛不完,真的逛不完~
你问我是怎么知道的?嘿嘿,真没有内幕,
我获取各类活动资讯的方法,就是靠app。
周末不知道怎么安排娃的时候,打开这三个APP↓,按城市搜索自己附近的活动,马上就有思路了。
先上个大合照,功能各有不同,可以搭配着用哦
优点
:活动大而全,很多小城市也适用
缺点
:因为活动比较杂,需要甄别一下
这是我用得最多的,因为相对来说,它的资讯触手比较灵活,对小城市也很友好
(不像很多展讯类APP,通常都是一线大城市的信息多一些,小城市几乎就没有推荐。)
比如,我随便搜一个庆阳的
活动内容和类目也是它最丰富。
除了展览,也有戏剧、演唱会、音乐会、亲子类、线下聚会/课程、讲座、旅行等等,大人小孩的需求都能一站式满足。
进入豆瓣APP,点进主页下方的
「书影音」页面
,选择右上角的「同城」,就可以进入页面了
(如果你用的是豆瓣网页,可以直接在主页找到
「同城」
)
。
定位自己所在的城市,下面会按照类别推荐各种活动,大家可以试试看。
信息广的另一面,就是内容质量良莠不齐
,尤其是聚会讲座类的,有可能是商家营销套路,大家最好多了解筛选后,再做决定。
比如你在豆瓣上找到了,再到小红书看看口碑。
优点
:全球展讯一站式囊括,展览指南非常详细,还可定制计划
缺点
:小城市的博物馆,没有精确覆盖
iMuseum是比较专业的展讯APP了。覆盖面非常广,不仅有国内热门城市的博物馆,还有亚洲、欧洲、美洲等其他国家的展讯。
部分截图,左右滑动查看
哪怕你此刻正在国外旅行,也可以通过点击APP页面底部的「同城」,获得所在地的一手展讯。
展讯信息里,还备注了门票费用、排队时间、所需证件、注意事项等等,点开地图还可直接导航,简直贴心到家了!
而且详情也做的非常好哦,是真的很认真在介绍展览!
包括主题啊,展览背景啊,作品简介,部分展品还有高清大图可以直接看,
做个快速了解和展前预习,完全够用了。
我的习惯是,在同城中点击
「即将结束」
这一栏,就不容易错过一些时间比较紧的展。
首页虽是世界资讯页面,但也非常值得一看。会有比较实用的展览相关文章,比如,年度展览盘点、如何看展、还有著名展品的动态等等,对小白特别友好。
这个APP还有个我特别喜欢的亮点,
就是可以制定计划
,点击左下角「我想去」,就可以选择一个日期了,设置好后,它就会自动进入App中「我的计划」里,(苹果的话,还可以选择同步到日历中),非常适合用来定制以后周末的看展计划。
设置好日期之后,就会出现在「我的计划」中
优点
:快速发现热门展,还能看到真实的“买家秀”和看展攻略
缺点
:参观者的发布有时间差,不是第一手展讯
喜欢玩小红书的朋友应该知道,小红书主页也有个类似“同城”的页面,基本上也能给到附近的活动和攻略。
点击「附近」,就可以看到你所在的城市信息,还有页面显示的不是
「附近」,
直接是你的城市名称,点进去也是一样的
我给大家一个小tip,就是搜关键词「城市 看展」,跳出来的页面置顶位置就会有一个「城市artWalk看展合集」
这里主要是当地的博物馆信息,可以选你想去的博物馆,里面会有所有相关笔记推送,和去过的朋友的留言互动。
如果没有专门的目的地,可以不用点进合集,直接在搜索出来的页面里看,也能迅速找到当地最近的热门展,可以提前看一看大家分享的现场照片,确认是不是自己想去的展。
小红书上也常有热心观众分享自己鲜活热乎的观展经验,正好可以用来做功课。
但因为不是第一手资讯,有的展可能已经结束了
,看到喜欢的一定记得问一问,或者搜一下是否还在展出中。
很多家长不是找不到资源,而是觉得自己也看不懂,就放弃了带娃去看展的机会。
但其实……大家都差不多哈哈
。咱们不懂,还有场馆的解说员会懂,馆里的解说机会懂。
我倒觉得“看懂了多少”不是多要紧的事儿,最重要的,反而是“体验”。
有时候你觉得一个展品很美,但说不上来为什么,不用怀疑,这就是你的审美在共振啊!
哪怕你和孩子看完了这些,仍觉得无聊,那也不亏,因为“逛博物馆的无聊”和“刷手机的无聊”,肯定是不一样的,就当体验不同的无聊好了。
当然我们都是希望孩子们能够更喜欢逛博物馆的,下面也给大家分享几个
“不累妈但能让体验大大加分”
的小节目。
也是常有朋友会问的,看展前,我是不是得做些功课啊?
我的回答是——
你乐意当然更好,但也不是必须。
我们要相信,策展人在最初设计的时候,就不是为了只给专家看的,更多是为了给我们看啊!
他反而是那个想方设法要把这个展变成一个故事,讲给你听的人。
比如展览都会有一个主题,有的还会拆分成一个个小主题,就写在展厅的前言墙上,这些内容,是不是很多人从来没有停留过?
图为@上海自然博物馆👇
这其实就是一个故事的脉络啊,带娃逛展的时候,读一读,聊一聊,
就能把走马观花式散装看文物,变成一个我在听文物讲故事的旅程。
画展也一样,通常会围绕一个主题,一个时期艺术家的作品和基本概念展开,进展览的时候,记得拿一份导览手册给孩子读一读。
有朋友说“不怕娃看不懂,就怕娃说展品特别丑”
,其实也不打紧,尊重娃的感受,艺术欣赏本就是千人千面的,任何理解都是一种可能。
它也许不美,但至少也是有意思的。不如就聊一聊,“哇,你觉得哪里丑啊?”“他给你什么感觉”“妈妈也觉得,这幅画一下就让我联想到了……”
不是就有了更多的故事了么?
不开玩笑,博物馆里是真好玩!这就是一个大型的寻宝地图啊
(当然,前提是和孩子约法三章,在展厅内不要大声喧哗,奔跑,触摸展品)!
小D小的时候,为了激励她探索,我会提前准备一张任务清单,主题可以不同,比如每个展馆都会有自己的镇馆之宝,有趣的展品,或者主题故事,可以先从网上看看展览介绍。
然后可以选择打印一些细节,比如展品的照片、名称、某一个特殊纹饰、轮廓图、或者相关故事,让孩子根据线索找一找,孩子寻宝的过程中就也学会了观察。
也可以上小红书搜索感兴趣的博物馆,会有很多现成的寻宝图鉴可以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