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击点图片上方蓝色的
“
生命季刊
”
,选择
“
关注
”
,您就会每天收到生命季刊播发的文章)
你是富有人还是贫穷人?
文
/
赖建鹏
生命季刊微信专稿
你要嘱咐那些今世富足的人
,
不要自高
,
也不要靠无定的钱财;只要靠那厚赐百物给我们享受的神。又要嘱咐他们行善
,
在好事上富足
,
甘心施舍
,
乐意供给人。
(
提摩太前书
6
:
17-18)
1.
财富能否带来幸福?
大多数经济学家认为,金钱是可以带来一些幸福,但随着财富的增加,幸福感反而下降。当他发现别人赚得的钱比自己多时,心中立刻产生了不快乐;当他收入增加时,他更渴望更多的收入。在这渴望之过程中,带来的是更大的不满足感,因此就越发感到不快乐。
有财富的人往往心中失去安全感;担心会被人绑票,又恐怕亲友或是商家之欺骗。挂虑着一些普通人根本不会挂虑的事,他们虽有财富,但却没有心中之安宁,没有逍遥自在的自由生活。
2.
有人以为金钱万能
有人以为金钱万能,因此终日劳碌,为求多得金钱。多年前,最豪华、最舒适的泰坦尼克邮船,从英国到美国去,不料遇到冰山,把船撞毁。船要下沉了,那时救生船的位置无多。有一位富翁愿意出美金五十万元,在救生船中求得一座位,可是船里的人没有一个肯要他的金钱交换得救的机会。结果,那位富翁只有和金钱同归于尽,葬在洋海中。所以金钱非万能,金钱不能换取得救的机会。
许多人虽然生活在“富贵”中,但心中常忧虑不安。箴言十五章十七节说:“少有财宝,敬畏耶和华,强如多有财宝,烦乱不安。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有些人虽有财富,但生命的内在,却是空虚贫乏。相反的,有一些人物质贫乏,但是灵性却是相当富有,生命中有许多美好的质量。诚如保罗说:“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哥林多后书
6
:
10
)
3.
财主进天国难
?
主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财主进天国是难的。骆驼穿过针的眼,比财主进神的国还容易呢!”(马太福音
19
:
23
)在犹太人的观念中,财富是神赐福的象征,但主却要矫正他们的观念:要对神有信心而不是对财富有信心。耶稣想要强调的是“很难”,这在马可福音就更明显。马可的记载是这样的:“有钱财的人进天国是何等的难啊!”
(23
节
)
然后又记着说:“门徒希奇祂的话。耶稣又对他们说,小子,靠钱财的人进天国是何等的难啊!”
(24
节
)
一连两次强调“难”,正是表明根本不可能。
门徒听了耶稣的话后,问耶稣说:“这样谁能得救呢?”他们的追问,正表示他们听懂耶稣的话,财主得救,像骆驼穿针眼一样的难。那么,是不是财主都不能得救呢?不是。因为耶稣的真正意思是:有钱而又靠钱财的人
(
可
10:
24)
要进入天国,就像骆驼穿针眼一样,难乎其难,几乎到了不可能的地步。因为他们靠钱财多过靠主,他们信钱财多过信主。信钱多过信主的人怎能得救呢?
主耶稣曾讲到四种土地,第三种土地是荆棘地。这种信徒听了道,当下欢喜领受,但不能持久,如主耶稣所说:‘撒在荆棘里的,就是人听了道,被今生的思虑、钱财、宴乐挤住了,便结不出成熟的子粒来。’(路
8:14
)
然而,有钱人都不可能得救吗?不是。耶稣没有说“不能”,祂只是说“难”。财主只要不是倚靠钱财,单单信靠主,跟从主,他们就能得救。这种事情在人看来很难,但是在主却凡事都能
(
可
10:
27)
。事实上有许多财主都信了主,并且爱主,用他们的钱财去为主作工。
4
.
财富能否带来幸福?
有一次,有一位年轻的官,跑来问耶稣:“夫子,我要如何才得到永生?”耶稣看他这么真诚,而他又说自己从小已经遵守律法,耶稣就对他说:“你若愿意作完全人,可去变卖你所有的,分给穷人,就必有财宝在天上;你还要来跟从我。”(太
19:
21
)然而,这年轻人不太明白上帝与钱之间的分别,在比较之下,钱的价值就很实际,但是上帝的价值却不可以马上知道。耶稣把他放在箴言的架构里面,让他选择。最后那年青人选择什么?“那少年人听见这话,就忧忧愁愁地走了,因为他的产业很多。”(太十九
22
)
“吃素菜,彼此相爱,强如吃肥牛,彼此相恨。”(箴
15:
17
)“素菜”的譬喻,就是指简单、普通的生活;“肥牛”则代表富裕的生活。箴言把它分成两半,我们知道彼此相爱是最重要的,但是,彼此相爱和富裕的生活不能都兼得。有些人很愚蠢,只看肥牛,只要富裕,家庭关系非常不好也不管,活在一个愚昧、没有智慧的世界当中。我们要有智慧的选择,宁愿家里简单一点,却可以与家人彼此相爱,这是最有价值的选择。
5
.
什么是富有
?
什么是贫穷
?
1955
年,南密西比大学收到了一笔十五万美金捐款作为青年学子们奖学金,捐款人为一位基督徒的洗衣妇人名叫奥莎拉(
OseolaMcCoty
),她捐出她一生的积蓄,这是因她的信仰及爱心所带动。
2001
年《财富》杂志的
100
期把她列为最有价值人物的第六位,《纽约时报》称她为心如黄金的洗衣妇(
1999
年
9
月
28
日)。她那感人乐善好施的榜样带动了千百人慷慨解囊。现代富豪特纳(
Ted Turner
)深受感动,他说:“如果微小者如奥莎拉能将其所有的都捐献出来,那么我可以捐出十亿元来。”他果然捐出十亿元给联合国。他被《财富》杂志列为百位最有价值的人的第五位,只排在奥莎拉的前一位。奥莎拉的一生是在安静及充满恩典的日子渡过,她奉献毕生积蓄为贫穷学子之奖学金的事告诉我们:一个生活上并不富有的人,基督信仰及真爱可以令他(她)活出富有的人生。
6.贫穷或财富,不是决定生命尊贵的因素
“似乎忧愁,却是常常快乐的;似乎贫穷,却是叫许多人富足的;似乎一无所有,却是样样都有的。”(哥林多后书
6
:
10
)
生命的尊贵,不是用金钱可以评估的。财富根本不是衡量一个人价值的标准。虽然有不少享有钱财的人,享尽今生富贵,受到周边的人恭维及奉承,但他们却失去了生命中许多的美德。财富可以赢得无数艳羡的眼光,却丝毫填补不了心里的虚空。我认识一位女士,以前是生活在小康之家,衣食住行相当朴素,说话温和,谦卑有礼,但后来嫁了一位富有丈夫,骤然间她变成了“富豪”,她也变成了另一个人。我看到她对服侍她的人或到餐厅,说话及待人接物变得相当傲气。对于以前所交往的朋友,均是避而不见。我想“贫贱之交不能忘”这一忠言,正是对她的提醒。如果“钱”能使人变成如此冷酷、傲气的话,那我宁愿不要交这样的朋友了。我也见过一些所谓的“富者”,他们是多么的孤单,因为在朋友中像她这样富有的人,是寥寥无几,纵使有这样的朋友围绕着她,也是常常彼此嫉妒,而对自己的亲友,她也时刻存着怀疑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