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http://cics.fudan.edu.cn/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河南日报  ·  来河南,总有_________! ·  17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今晚9点53分,记得抬头看! ·  20 小时前  
河南新闻广播  ·  河南拟新增5条城际铁路!快来看有没有经过你家 ·  昨天  
河南新闻广播  ·  新一波冷空气影响河南,明天这些地方将有雨雪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招生通告 | 传播与城市:新视野、新路径、新方法——复旦大学“中外新闻传播理论研究与方法”暑期学校(第15期)招生通告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 公众号  ·  · 2019-04-10 09:46

正文

CICS

欢迎点击上方“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订阅本公众号。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作为人类创造的独特生存方式,已然成为当今世界的主导状态。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城市成为聚合了数据、物质、人等多重网络的世界性巨型节点,传播正在成为人最基本的生存方式。当前,数字媒体渗透在日常生活各个领域,移动传播激发新型社会实践,塑造多样性的城市生活,赋予城市更加丰富多元的公共价值。当前新传播技术的变化,以重新塑造城市的方式,掀起了波及整个社会各个领域的传播革命。凭借移动互联网的传播技术,城市构成全球网络的中心节点,交织了多重时空网络正在成为塑造人类未来的主导型力量。


近年来,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以“城市传播”为核心概念,尝试从中国本土化的传播实践出发,在席卷世界的城市化、全球化、新技术浪潮的背景下,从传播学的视角,回应中国当前新传播技术的丰富实践以及中国社会的城市化转型,致力于进行传播学研究进路与理论的反思与创新。我们将传播理解为构成社会的基础性要素并建构了基于移动网络的新型主体——节点主体;传播也是日常生活实践,不仅是“话语实践”,也是“身体实践”;传播具有表征与交流形式的双重意义;传播编织关系网络,建构融汇了地理之网、信息之网、交往之网、意义之网,通过编织各种关系网络,构成社会得以可能的基础要素。


因此,本期暑期学校聚焦“ 传播与城市:新视野、新路径、新方法 ”,将城市传播视为一个领域,一个经验场域,以期立足中国实际,重新理解传播,反思既有研究,打开新的研究视野,从而在未来的研究中拓展出新的空间和路径,对新媒体及其传播实践,做出学术回应。


本期暑期学校开班时间: 2019年7月1日-7日 (7月1日报到,2日起正式授课)


主办: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复旦大学新闻学院


地点:复旦大学


招生人数: 40


学习认证:修完全部课程且成绩合格者,将获得复旦大学暑期学校结业证书。


费用:交通和食宿费用由学员自理,暑期学校不收取任何费用。


住宿安排:暑期学校不负责为学员联系和安排住宿,届时仅向有需要的学员提供周边旅馆信息。

一、课程形式

本期暑期学校采取授课形式 。授课教师由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学术团队及海内外不同学科的著名学者担纲。授课主题围绕论题展开、依授课老师的研究特长而定。


二、招生对象

1、国内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新闻传播专业在读、本年度秋季即将进入二年级的优秀博士研究生;

2、年龄在45周岁以下、具有博士学位的优秀新闻传播院系青年教师和青年学者(由单位推荐)。


三、报名方式、要求及录取程序

1、 申请人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下载《复旦大学中外传播理论与方法暑期学校(第15期)报名表》(密码:X82y) ,填写完整并签名,由所在单位盖章,将盖章后的报名表原件扫描为PDF文档,于 2019年5月15日 前用email发往暑期学校专用邮箱:[email protected],并请以单位和姓名作为邮件主题(例如:XX大学XX学院张XX)。

2、暑期学校组织工作小组遴选并确定录取名单,并于 2019年5月31日 前发出录取通知。

3、录取学员于 2019年7月1日报到,7月2日开始授课,7月7日 课程结束。

咨询电话:021-65643743(周一至周五)

办公时间:上午8:30-11:30 下午13:30-17:00

联系人: 刘晓敏


复旦大学信息与传播研究中心

2019年4月10日


关于我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