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四月天,想到哪就写到哪。
今年有个极不寻常的四月,北京不打招呼下了雪,像是积攒了一年的怨气,报复性的释放了。
天上人间,两厢对照,像是顺应了天理,报复说来就来。在这四月,对今日头条等平台的处理来的密集、汹涌且富有节奏。
「人间四月天」本该是美的,林徽因拿它喻人,说这「是爱,是暖,是希望」。
置于当下,我全然没有这样的感觉,相反是杂乱、压抑、困惑。
对于我这样敏感体质的人来说,对社会各个层面的体察是多了些,于是有些忧伤与困惑并不太多人理解。可当庞大的「段友」群体流离失所,自觉离政治很远、娱乐至死的他们一定能回过味来,一道对着乍暖还寒的人间四月天达成默契的共情。曾经骂皮几万、骂盖的人互道一声SB,现在却拥抱告慰,困守在不断被潮水覆盖的精神家园。
在互联网就言互联网。四月话题的生产商是三个被称为中国互联网「少壮派」的领军人物:程维、王兴、张一鸣。
2016年11月,品玩在乌镇把这仨人集齐,做了一次闭门访谈。聊的话题是:「他们的中国互联网下半场」。
当时的三个人意气风发,在托马斯的撩拨下,纷纷展开畅想,妙语连珠,张一鸣从无线电发明的掌故出发,王兴搬出了钱穆的金句:「过去未去、未来已来」,程维志得意满认为自己「抓住了上半场连接构建平台机会的最后几张船票。」
一年半载过后,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三个运动员的下半场迷梦被裁判一声急促的哨响打断了,张一鸣领受红牌,程王二人贴身缠斗被无锡警方约谈。
踢下半场之前,先认清大小王,就这么个道理。
此时,三个少壮派心境又大相径庭。王兴让程维腹背受敌,程维反打王兴七寸,双方挥舞王八拳,传播上做「两小儿辩日」低质较量,商业竞争居然能被警察约谈,可见真不是什么高维度的竞争。
他俩这还算好,台面上彬彬有礼,桌下两腿交缠,姿势稍微得体就行。可急急如意令下,谁曾想真正一夜白发的却是张一鸣?
越发体会到:在中国涉及价值观的生意都不好做,被ysxt部门盯上那难受绵绵无绝期,被工商、交通等衙门盯上反而有回还的余地。,不知道此刻的张一鸣是否有入错赛道的悔意。
汝之砒霜,彼之蜜糖。渡劫的头条系,难闻襄助言论也就罢了,反而等来了一篇黑稿四百余公众号转发的「盛况」。那边厢,腾讯微视更是嗅到了机会,重金招揽内容创作者,大有别人办白事,我偏做红事的既视感,不知道的人还以为这是给头条冲喜呢。更有传统媒体满面红光,颇一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的智者模样。
落井下石的「恶」不在于「下石」,而在于落井的人没有抗辩的机会,与你发声机会不平等,你对着注定沉默、只能沉默的人「下石」,着实不厚道。更险恶的是,你失去了一颗体察心,假装自己是安全的,殊不知,处在同一片燎炙的草原,岂能有隔岸观火的身姿?
写这个热点,我内心是纠结的,如果不触及到拷问「人民是否有低俗的权力」以及「执法的边界」,那显然是鸡贼且没有力量。
我还是得引用《南方都市报》十年前的一篇社论——《ZF反低俗,首先要承认大众标准》:人们在质疑「反低俗」之时,最常发出的疑问就是,国家判定「低俗」的标准是什么?这个疑问的含义是,国家判定「低俗」的标准与大众标准不尽相同。这正是「低俗」屡反不绝的根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