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环球科学
《科学美国人》独家授权中文版—《环球科学》杂志—www.huanqiukexue.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普中国  ·  年龄越大越健忘,其实这是大脑在不断进步 ·  3 小时前  
宇宙解码  ·  2025年以后,我们将迎来人类历史上最辉煌的 ... ·  22 小时前  
环球科学  ·  2032年小行星撞地球概率提升到3.1%;欧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环球科学

奥密克戎新变异株BA.2.12.1正在快速传播,比BA.2约快25%|环球科学要闻

环球科学  · 公众号  · 科学  · 2022-04-26 11:57

正文

将环球科学 设为星标

周一至周五

第一时间掌握

最新鲜的全球科技资讯



· 新冠病毒 ·

奥密克戎BA.2.12.1变异株传播更快


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 (CDC)近期发布的数据,奥密克戎新变异株BA.2.12.1正在美国迅速传播,并让纽约州、新泽西州的疫情死灰复燃。目前美国约有至少19%的新病例是BA.2.12.1。

CNN 报道,BA.2.12.1一直在导致纽约州中部的新冠肺炎病例上升和住院人数增加。奥密克戎被认为是迄今为止最具传染性的新冠变异株,而根据纽约州卫生部的数据,BA.2.12.1的传播力估计比BA.2还要高25%左右。BA.2拥有超过50个氨基酸突变,其中29个存在于刺突蛋白上。相比之下,BA.2.12.1的刺突蛋白上有2个新的突变位点,分别是L452Q(位于受体结合域)和S704L。德尔塔变异毒株也存在L452Q突变,该突变能帮助其逃脱抗体的中和反应,更容易入侵人体细胞。而S704L导致的影响还有待研究。目前还没有证据表明,BA.2.12.1会导致比奥密克戎其各种子变异体更为严重的症状。目前,英国、 澳大利亚、以色列、丹麦和奥地利也监测到了 BA.2.12.1感染。 (澎湃新闻)



· 航天 ·

SpaceX私人航天组返回地球


在这张红外视频图像中,回收人员正在接近溅落在佛罗里达海岸附近的“龙”飞船。(图片来源:SpaceX via AP)


SpaceX官网 报道,美国东部时间4月25日下午1时许,SpaceX首个“全私人”宇航团队返回地球。在太空旅行17天后,4名航天员搭乘“龙”飞船在佛罗里达海岸附近溅落。按照此前计划,4名宇航员原定于19日返航,但受美国佛罗里达州沿岸恶劣天气条件影响,4人的太空旅行时间也从原来的10天延长到17天。


此次航天任务中的四名航天员分别为:63岁的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退役航天员迈克尔·洛佩斯-阿莱格里亚(Michael Lopez-Alegria);70多岁,当过特技飞行员的美国房地产大亨拉里·康纳(Larry Connor);曾是空军战斗机飞行员的64岁以色列商人埃坦·斯蒂贝(Eytan Stibbe);52岁加拿大商人马克·保蒂(Mark Pathy)。



· 动物学 ·

为了避免被雌蛛吃掉,雄蛛交配完会弹射离开


交配结束后,雄蛛弹射离开。 (视频来源: 张士昶)

近日,发表于 《当代生物学》 的一项研究发现,雄性隆喜妩蛛( Philoponella prominens )与雌性交配后,会利用第一对步足的关节将自己瞬间弹射出去,速度高达每秒88厘米。


湖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张士昶副教授在研究隆喜妩蛛的性选择时注意到了这种现象。研究团队发现,在155次成功的交配行为结束后,有152次雄性成功弹射离开并幸存,而没有弹射离开的3名雄性被雌性杀死了。同时,研究者阻止了另外30只雄性的弹射行为,结果它们也全部被雌性杀死并吃掉。因此,这种弹射行为很可能是为了避免在交配后被雌性吃掉。


另外,研究者还怀疑雌蛛可能会利用这种行为来判断雄性的质量。雌蛛有一个纳精囊,用于在交配时储存雄性的精液,之后可以将精液挤出与卵子结合。研究者推测,如果雄蛛成功弹射离开,雌蛛可能会更倾向于使用它的精子。



· 基因编辑 ·

线粒体基因编辑新时代开启


图片来源: Institute for Basic Science


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通常为母系遗传。如果线粒体DNA存在突变,会导致一些极其严重的遗传疾病。目前已知有90种疾病和线粒体DNA突变有关。但目前较成熟的基因编辑技术多用于核DNA,无法有效治疗线粒体遗传病。2020年,麻省理工学院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开发了用于线粒体的DdCBEs编辑系统,它能将其DNA序列中的胞嘧啶(C)转换为胸腺嘧啶(T),但只对10%致病的突变位点有效。近日,一项发表于 《细胞》 的研究报道了新型的基因编辑平台(TALED),能将线粒体DNA上的腺嘌呤(A)转化为鸟嘌呤(G)。

该基因编辑平台主要由3部分组成: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TALE)负责识别靶DNA序列,腺嘌呤脱氨酶TadA8e将A转换为G,胞嘧啶脱氨酶 DddA tox 能提高TadA8e和靶序列的亲和力。研究显示,TadA8e能在双螺旋DNA上执行基因编辑功能,这可能是因为 DddA tox 能促进双链DNA解螺旋。研究者还通过单细胞实验,进一步证实TALED不具有细胞毒性,且选择性高、治疗效力强,可修正线粒体上43%的致病性基因突变。这项研究能为线粒体相关的遗传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思路。


· 地球科学 ·

目前最早的板块构造证据


板块构造塑造了地球表面和大气层,使地球形成了适宜生命诞生和发展的环境。然而,由于几乎没有超过40亿年历史的岩石,40亿-36亿年前的岩石也非常少见,因此科学家很难了解地球早期板块构造的形成过程。近日,发表于 AGU Advances 的一项研究显示,科学家从锆石中找到了38亿-36亿年前板块俯冲的证据,这也是目前地球板块构造最早的地球化学证据。


这些锆石来自南非巴伯顿绿岩带,形成于41亿-33亿年前不等。研究者分析了锆石的铪(Hf)同位素、氧同位素和部分痕量元素的组成,发现地壳形成的速度在约40亿年前开始加快,而在38亿年前,这些锆石的地球化学特征发生了重大转变,成分更类似于现代俯冲带(指在两个板块会聚的边界,一个板块下沉到另一个板块下方,并俯冲进入地幔的区域)形成的锆石。研究者还对比了相关锆石研究的数据,发现在38亿-36亿年前,来自其他地区的锆石的铪同位素也呈现出了相同的转变趋势。研究者认为,这很可能反映了38亿年前地球早期的板块构造演化。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