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潮沉思录
这里是一个公开陈述和议论的公众号,在这里,我们容纳不同的意见,尊重独立发言的精神,尊重言之有物的内容。我已委托“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为我的文章进行维权行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正和岛  ·  100亿,影史第一!这个四川人,真狠 ·  19 小时前  
界面新闻  ·  联想正与DeepSeek探讨更多深入合作,股 ... ·  23 小时前  
阑夕  ·  他甚至还有时间干这个。。。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潮沉思录

一场事后张扬的“非正式”访问——简评金正恩访华

新潮沉思录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8-04-02 19:15

正文

这是一场事后被张扬的访问。


当中朝媒体相继公开金正恩非正式访华的消息后,3月25日经丹东入境的“朝鲜高级官员”身份才终于得以证实。本次的事前保密工作使得消息直到26日才在国内网上开始传播。就连经常有”小道消息"的日本媒体,也是在26日中午之后才出现相关报道。



金正恩将其外交首秀留给了中国,在当前中朝关系的大背景下颇引起了部分外部观察家的意外,毕竟他们之前热炒过“朝鲜投美论”及“中国边缘论”。然而,当中朝相继公开此次访华的消息通稿后,我们会发现,金正恩的此次外交选择,不仅符合朝鲜最高领导层的一贯作风,更彰显了我国半岛政策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正如我国媒体所述,金正恩在这一即将举行南北首脑会谈,将对当前半岛局势产生重要影响,有利于实现朝韩、朝美首脑会谈,也有助于实现朝鲜半岛的和平稳定,促进半岛无核化的推进。



1 非正式访问:继承与发展


金正恩首访中国,依然同金正日一样,以“非正式访问”名义来访。但此次非正式访问却也展现了金正恩的外交风格,值得仔细观察。


1)继承:非正式访问形势的诞生


在20世纪90年代以前,我国接待“正式访问”的外国元首时一般都安排得非常隆重,会举办机场送迎、群众夹道欢迎、召开万人欢迎大会等活动。而随着我国礼宾制度逐渐同世界接轨,外国元首的“正式访问”礼遇已有较大变化。不过,按照朝鲜的标准,现在依然在我国领导人正式访朝时安排大型群众活动。这就存在一个礼宾规格不对等的问题。


双方折衷的结果是,自21世纪初金正日首次访华以来,朝鲜最高领导人采取“非正式访问”形式造访我国,降低己方访问中国的等级,避免双方由于“正式访问”礼遇标准不同导致的接待礼遇不对等问题,同时提高了领导人动向保密度,有利于对内进行宣传。


而我国在朝鲜最高领导人非正式访问时,也会按高标准安排活动,形成对朝的特殊接待规格。纵观金正日、金正恩的访问行程,无论是乘坐专列访华,沿途采取的特殊警备,还是行程保密上中方给予的配合,都在接待其他国家领导人时难以想象。至于同多名政治局常委同时会面、在人民大会堂设宴招待,安排演出等活动,更是重要国家元首高规格访华时也难得到的礼遇。


2)发展:金正恩开展非正式访问的特点


金正恩在“非正式访问”待遇上更进一步。此次金正恩访华,我国领导人首次为朝鲜最高领导人在人民大会堂安排了标准的欢迎仪式,人民大会堂东大厅首次奏响了《爱国歌》(晨光把江山染成金),金正恩夫人李雪主更是陪同访华参加了有关活动,这也是金正日时代起朝鲜“第一夫人”(高容姬、李雪主)首次陪同外访。朝鲜中央通讯社则在公开稿件中着重指出了中方“安排了21辆摩托车队”护送金正恩专车一行的礼宾待遇,并配以图片介绍。



这一系列细节显示出,尽管名为 “非正式访问”,但金正恩正在展现出向国际普遍做法靠拢,塑造“正常化”国家的风格,增添访问中的“非典型”因素。



2 任务和目的:历史的重现


赴对方国家就己方即将采取的重大决策进行通报,是中朝建交以来形成的特殊机制。此次金正恩来华访朝,正是这一机制的再次运行。金正恩访华的最重要任务,就是针对当前半岛形势向中方通报情况,而为此不惜专门进行访问,亦体现了双方的侧重和考虑。


1)快速访问:高层沟通渠道的畅通无阻


尽管中国和朝鲜的发展道路并不完全相同,但长期以来相对友好的外交关系、共同的意识形态和陆上接壤的事实,使得中朝双方在各领域都形成了成熟的沟通机制。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中朝界江两岸若干公里内,双方开展重要生产活动都需要进行通报和报备。


虽然这一机制并不能改变双方的决策,但“通报渠道”存在的本身,就是双方政治上存在基于意识形态的根本互信的重要体现。金正恩在欢迎宴会中的讲话就提到,中方“(领导人)欣然接受我们的快速访问邀请,中国党和国家领导干部为了让我们在短期内成功进行对华访问而竭尽诚意、予以关照”。这表明,中国针对朝鲜的战略沟通渠道,依然具备快速响应能力,是两国存在基础性战略互信的重要证明。


2)朝鲜:开展对华沟通,防止美韩误判


金正恩此次对华访问,从朝鲜角度有营造良好外部环境的考虑,但重点亦在于对美发出特定的外出信号,塑造朝鲜“游刃有余”,“不急于对美妥协”的形象。


当前朝韩关系自金正恩元旦谈话后急速推进,朝韩不仅进行了良好互动,更互派特使,建立了朝韩高层的初步信任。在朝鲜做出弃核的口头允诺后,4月不仅将要开展朝韩首脑会谈,更可能进行历史性的朝美首脑会谈。2017年特朗普上台以来形成的半岛核危机,似乎正面临骤然改善的可能性。


历史上,凡是朝鲜或中国将对既有根本政策进行重大变化时,派遣特使或由领导人本人前往对方通报局势,这是获得对方谅解,互相协调立场的重要方式,在1992年中国对韩建交、2000年朝鲜接受“阳光政策”改善朝韩关系前均有体现。中朝是具有“战略沟通”这一“传统法宝”的国家,借助这一渠道争取中方支持,必然也在朝鲜考虑之内。


另一层考虑则是,金正恩除了照顾对华关系、塑造对内形象之外,还需要防范对韩美谈判前,美韩做出“朝鲜已经屈服”的错误判断:朝鲜选择2018年起缓和半岛局势的原因,外界依然存在不少猜测,但西方普遍倾向于认为,朝鲜已经开始承受制裁带来的经济压力,国民经济将受到沉重打击。如果放任这类认知的泛滥,很显然将会给美韩带来更高的要价,也必将在朝鲜对外谈判时带来不利。



为此,我们可以看到新华社在援引金正恩表态时,罕见地直接引述了这样一句话:


我们决心将北南关系转变为和解合作的关系,举行北南首脑会晤,愿意同美方对话,举行朝美首脑会晤。如果南朝鲜和美国以善意回应我们的努力,营造和平稳定的氛围,为实现和平采取阶段性、同步的措施,半岛无核化问题是能够得到解决的。


这一表态同金正恩对韩国,以及金正恩在新年讲话时的态度相比存在不小温差,借中国之口发出这一表态,其本身可能亦有中方不希望朝美谈判,因双方要价差异太大而快速破裂的考虑。


3)中国:对朝一贯态度的体现


金正恩此次访问对中方而言则有着更加特别的意义。一方面,这证明了中国对朝鲜的政策不仅始终如一,同时也反映了中国推进政治途径解决半岛问题主张的坚持。


冷战结束以来,我国对朝政策一直被部分人质疑。有看法认为,中朝关系已经不符合当前两国的具体情况,应当随着时代发展加以改变,学界也有人认为,“弃朝”和“厌朝”应当作为新的战略决心,逼迫朝鲜放弃核导计划、树立对朝交流的“新思维”。


然而,中方在此次会见中却做出了非常郑重的表态:


我们双方多次表示,要把中朝传统友谊不断传承下去,发展得更好。这是双方基于历史和现实,立足于国际地区格局和中朝关系大局,作出的战略选择,也是唯一正确选择,不应也不会因一时一事而变化。


“不因一时一事而变化”,直指现在横亘在中朝关系当中的朝鲜核问题。在朝鲜核问题尚未得到完全解决的背景下,中方之所以敢于做出这样的表态,一方面展现出了对于中朝关系长期性、持久性的自信,同时也有着期待朝鲜搬走朝核问题这块“大石”,建立更加持久、更加健康的中朝关系的意图。



有意思的是,我国领导人在关于推动中超长期友好发展的建议中,特别提到了双方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两国人民交流往来,巩固两国友好关系民意基础”。这不能不说是对我国网络上流传、国内不少“学者”所推崇的“朝鲜白眼狼论”“朝鲜无用论”“武力去朝核论”等论调的正本清源。毫无疑问,良好的舆论环境,有利于中朝关系按照双方商定的步调稳步推进。



3 会谈余音:外界论点是否靠谱?


《“金正恩亲笔信”是真是假?》中曾提过,朝韩关系的快速改善,以及朝美关系可能掀开的历史性篇章,并非是所有人都乐见的,此次金正恩访华行程,也并非受到各方的“一致拥护”:


美国国务院对此次访问表示“谨慎欢迎”;韩国网民则在韩媒的有关新闻下留言表示“文总统不要被这两个X匪骗了”;至于力刷存在感的日本,则酸溜溜地要求中方“通报有关情况”(虽然中方已经将情况通报给了美韩);同时,国内外也有不少媒体认为中朝接近是中国力图“挽回”朝鲜的举动。


那么,从前文的分析来看,这些“国际舆论”的判断是否能成立呢?以下从几种较为常见的外部舆论焦点出发,试作一说明。


1)朝鲜是“走投无路”来访的吗?


个别观察者通过对中朝2017年全年的海关进出口数据分析后认为,多国联合开展的“史上最严”对朝制裁,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朝鲜的经济根本,美国、日本等国的主流媒体也普遍认为,朝鲜寻求对话开展解决朝核问题,本身也说明了其已“走投无路”,说明了制裁的正确性。


朝鲜当前经济的确开始遭受外部制裁的影响,同时这一制裁也将越来越重,伤及朝鲜国民经济的“筋骨”和“根本”,但从目前情况来看,轻率做出“制裁已经起效”的判断尚为时过早。


一则,从当前对朝鲜内情的观察来看,朝鲜采取的“自主化”措施,正快速提升内部资材的国产率提升,而军队内部也因为核导试验的“历史性大业达成”正在进行着汰旧列新和精减充实,一个有趣的例子是,鸭绿江对面的国境警卫队官兵,作为非重点后方部队,最近也已经开始换装早年舍不得穿的迷彩作训服了。


2)中国为了“挽回影响力”邀请金正恩来访?


另一种有意思的观点则认为,中国是为了“挽回对朝鲜的控制权”,实现主导朝核问题才邀请金正恩访华,力图获得朝鲜方面的某种许诺或认可的,从目前的观测来看,这类看法颇算得上是“以己之腹度人之心”,将自身遭遇冷落的尴尬,强说成他人的不幸。


正如前文所说的,金正恩此次访华特殊在于,朝方在发出的讲话通稿中明确地指出,此访是朝方主动要求,中方全力配合开展的外交活动,其目的就在于向中方通报情况。如果说这一邀请真是中国看到朝美急速接近而心怀不安的产物,“朝鲜主动要求访问”的理由,无论如何不会在两国稿件中产生,金正恩更不会说出“在新形势下传承并发展朝中友谊,是朝方的战略选择,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的话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