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湛庐文化
与思想有关。这里传递最新出版资讯,让我们用阅读引领改变世界的思维与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哈密伊州区微生活  ·  这种鱼便宜又营养!尤其适合春天吃!8种养生搭 ... ·  7 小时前  
网信安徽  ·  这种食物深受追捧!尽量少吃,不只糖多→ ·  21 小时前  
日食记  ·  今日闪购 |99元任选3件,快来薅羊毛! ·  2 天前  
跟宇宙结婚  ·  节目更新:vol.447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湛庐文化

韩焱精选 | 对于别人的错误指责,怎么有理有据地反驳回去?

湛庐文化  · 公众号  ·  · 2021-01-14 21:00

正文


你好,这里是韩焱精选。 今天,我要请你收听的是宋旭岚老师领读的《学会提问》精读班的片段。


这段音频讲的是,在说服别人的时候,最容易犯的几类论证错误。




点击即可免费收听音频


日常生活当中,我们常常会在论证上犯错误,比如说家长就常常这样教育孩子,“整天就知道打游戏,以后找不到工作怎么办?”


这个听起来“绝对正确”的结论放到现在,可能已经不好用了。


因为,孩子很可能会反驳你一句:“谁说的?靠打游戏挣钱的人多了去了!”


本来家长是想说服孩子好好学习,但是论证上却出现了漏洞。游戏产业的蓬勃发展,让“玩游戏”和“找不到工作”这两件事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了。


类似这样的论证错误,在工作和生活中还有很多。具体可以分成哪几类,又要如何避免呢?一起来听听看吧。



欢迎转发金句卡到朋友圈


我们学习批判性思维的目的就是要判断结论是否合理,就是要评判论证的价值大小和质量高低,就是要从沙子里把金子淘出来。


01.

寻找谬误的方法和常见谬误的类型


“淘金”的第一步,就是检查一下论证结构。 前提假设有没有问题,结论是否清晰,从假设到结论之间的关系是否成立,证据是否真实可靠。


书中还提到一些谬误的名称,比如人身攻击型谬误、滑坡型谬误、诉诸公众型谬误、诉诸情感型谬误、稻草人谬误、虚假的两难谬误、乱扣帽子谬误、光环效应谬误、转移话题谬误、循环论证谬误等等。从逻辑学的角度来说,还有很多谬误。


你没必要记住这些谬误的名字,但是可以以它们为线索和标志,发现淘金路上的陷阱。


02.

在工作中敏锐地发现谬误


在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期间,在互联网上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大量的观点和说法。其实运用你现在掌握的这些方法,你就能发现其中有不少都存在着论证谬误。


比如,有一个国家在抗疫上乏善可陈,在“甩锅”上却绞尽脑汁,总是把责任推到别的国家。这类论断实际上就属于稻草人谬误,因为它就是某些人另外编出来的一个论题(也就是稻草人),借以分散舆论的注意力。又或者像有些文章,动辄就写什么14亿人不答应之类的话,这显然就是诉诸于公众或者诉诸于情感,这都是谬误论证。



在工作中,人身攻击谬误也很常见,比如你刚大学毕业进入一家公司,对于工作很有自己的想法,摩拳擦掌,跃跃欲试,可是难免会有同事说三道四:你一个应届毕业生,还想这想那的,省省吧!


你看,这就是 典型的人身攻击谬误,因为对方所攻击的,不是你的论述本身,而是你的身份。


当然如果你的身份很牛,很有权威,那么人身攻击谬误也可能会反过来变成另一种:诉诸于权威的谬误。比如,新冠疫情期间,有些媒体会发布信息说,某专家认为某药对冠状病毒比较有效。


可真是这样吗?如果你就此相信了这样的论断,那么你就是在诉诸于专家的权威。其实,出于谨慎,你首先应该问问What,是什么——也就是了解一下这个药的主要成分、针对的病症、有没有副作用等等;再问问Why,为什么要吃这个药?这个药的机理是什么?是杀死病毒,还是提高免疫力?最重要的是要寻找证据Evidence,看看是否有足够多的临床病例的验证?用药对比实验的结果是怎样的?是否有学术界认可的专业论文?


最后,再分析一下论证过程有没有问题,也就是Prove,看看论证过程中是否隐藏了某种假设?论证是否存在谬误,等等。比如,这次疫情期间有的国外某领导人极力推销羟氯喹,但并没有充足的专业证据,他只是说他自己在吃,而且没有副作用。但是,你可能就要提问了:即便这样,那这药对所有人都没有副作用吗?他极力推销羟氯喹的做法,是否隐藏着他希望民众相信有特效药,从而尽早复工以恢复经济的价值观假设呢?


你看,经过这样的 WWEP模型 的检验,你就可以擦亮双眼,对一些不靠谱的结论做出自己的判断了。


此外,运用这些方法,你还可以在职场或会议讨论中,及时指出大家的论证谬误,节省大量的会议时间,避免争论一些似是而非的议题,快速得出解决方案或共识。



比如,在会议中,大家讨论上一个季度的业绩下滑的原因。有人就提出,“那还不是因为某某不行,跟客户没对好标嘛。”你或许也意识到了,这就是咱们之前说的人身攻击。一般来说,大家在会议讨论中还是应该尽量地对事不对人,避免人身攻击。


再比如在商业谈判中,销售抱怨说现在的项目进入了两难境地,客户要求要么降价,要么增加服务。但实际上再仔细想想,还有没有第三种可能呢?也许是降价减少服务,或者说虽然增加服务,但只增加成本不高的服务呢?


其实,在很多的商业谈判或者交流沟通中,都有这种局部妥协和让步,然后达成共识的可能,很多事情都不是那么非黑即白,出现只能选a或选b的情况。比如,华为提出的一种“灰度”理论,这也是一种商业智慧。


因此,你在商务活动中就需要特别注意这种虚假的两难谬误。


总之, 学习批判性思维,不但可以帮你不受误导,还可以提高讨论和会议的效率,有效地为团队赋能。


03.

在生活中避免受骗或被误导


在生活中,我们也需要 警惕论证谬误 。比如,你教育孩子的时候,有时候讲的一些“道理”,也难免存在这样或那样的谬误,有时候孩子给你反驳一下,你还真有可能无言以对,难以自圆其说。


比如,你可能跟孩子讲:“你现在整天就知道玩游戏,以后找不到工作赚不到钱怎么办?!”


孩子没准儿反驳你一句:“那我为什么不找一个既能玩游戏,又能赚到钱的工作呢?现在的游戏行业可是朝阳行业呀!”


你看,孩子抓住了你的论证漏洞,因为玩游戏和找不到工作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所以你讲的道理里面有谬误,你就很难让孩子听你的。


识别论证中的谬误还有一个现在比较常见的应用场景,那就是帮助你的父母防止被骗。的确,现在有各种各样的骗子,尤其是那些卖保健品的,他们的目标人群就是老年人。他们的话术经常是:您看我们这位先生或者阿姨吃了这个药,气色一下子好了很多,白头发也没了,精力也增强了,您目前这个情况正适合吃这个药,您放心,一吃准见效!


这个话术中的论证谬误你或许也能找到,那就是,别人吃了这个药管用,不见得你吃了也管用。毕竟,个例不足为信,更何况对方口中有疗效的个例究竟是真的,还是假的,也是个需要谨慎对待的问题。


如果你掌握了批判性思维,你可以帮助你的父母意识到这一点,你可以通过我们前面讲过的提问的方法,改变父母的前提假设,从而引导父母自己去得出这个结论来。


讲到这里,你就明白了,当我们掌握了正确的论证方法,并且能够敏锐地发现谬误,我们就可以快速发现事物的本质,取得比较好的效果。这也再次印证了电影《教父》中的那句话:花半秒钟发现本质的人和花一辈子都看不清本质的人,他们的人生必然有天壤之别。


在“湛庐阅读App”内搜索并购买《学会提问》精读班,

即可收听此课程。


好,以上就是我为你分享的内容,其中包括了本期音频的金句卡 片,欢迎你保存和转发,当然也欢迎你在评论区留言,分享你的精彩观点。


韩焱精选,明天见!



·  韩焱精选·
湛庐创始人韩焱老师将用专业出版人的视角,每天为你推荐一本好书。专栏将用一条音频,一段文字,解开你的阅读困扰。和你一起亲自阅读,与最聪明的人共同进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