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
我在这里老去,也在这里思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叶目开  ·  打破信息差,升学热点即将发生转变 ·  昨天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对不起,妈妈帮不上你了 ·  4 天前  
曾奇峰心理工作室  ·  对不起,妈妈帮不上你了 ·  4 天前  
Tiffany的英语教学反思  ·  2025年春季学期教师专属日历 ·  4 天前  
TD北美留学进化论  ·  ED/REA提交后的那一刻,我后悔了...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

面向未来的润泽的课堂(在课堂文化论坛上的发言提纲)

一个教师的行走空间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5-18 10:02

正文

1.课堂文化的本质是教学中的社会关系。这种社会关系体现在三个维度上,即社会文化(知识)、教师与学生。三者之间的交往关系,决定了课堂文化呈现的方式。我们已经谈论过太多关于学生在课堂中的社会角色问题。这里不妨重点讨论教师的角色,在许多课堂文化关系中,教师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不存在的,他们是社会文化的代言人,他们的个性差异不过是机器不同规格,人性化、交互性设计好还是不好的差异。


2.课堂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体现。1666年,传教士多恩说过“没有人是一座孤岛”。课堂文化是浸润于社会文化之中的,社会文化特征总是通过各种方式体现在课堂文化里。专制的文化就有专制的课堂,功利的文化就产生功利的课堂。这种强权或者功利,并不一定表现在课堂交往的形式上,更多体现在行为本身的哲学意义上。比如:在一些尽量抑制教师的权力的课堂文化中,教师的退出,并不意味着强权的退出,不过是让学生跳过中介而直接面对更强大的强权。


3.课堂文化影响社会文化。课堂不仅传递文化,更培养社会交往的法则,培养指向未来的社会观。今天的课堂怎样,未来的社会就怎样。在国家主义、新自由主义教育观走入困境的今天,代表东方智慧和东方文化的新的教育观能否对于明天的世界有更多的启示?


4.好的课堂文化应该是润泽的。以往的文化是强调“极”的文化,东方的文化是强调“无极”的。是在尊重彼此过程中的相互影响。滋润全体,相互开放,彼此倾听,共同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