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开发者营造优质的生态产品可以更好地促进优质旅游的发展,同时,也
需要旅游消费者自省吾身,在旅游过程中保护、珍惜来之不易的优质生态成果。
旅游者是旅游活动的主体,其旅游活动会影响到旅游目的地的生态环境,进而极大程度地会影响到优质旅游的长远发展。因此,每一位旅游者对旅游资源和旅游生态环境的保护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
今年全国旅游工作会议上提出优质旅游的发展要求,即推动文明旅游、理性旅游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旅游政府部门以培育文明、理性的新时代高素质游客为立足点,树立生态环保、绿色消费的旅游文明建设,同时,构建文明旅游示范体系,对“文明游客”进行大力宣传。
文明理性的旅游生态消费造就优质旅游,从对旅游活动的外部因素的制约来看,早在去年的10月份,国家旅游局就发布了文明旅游的红黑榜单,通过文明旅游红黑榜,将当事人破坏生态环境等不文明行为向社会发布,以对不文明旅游行为人从道德层面进行约束;同时,对文明旅游的现象也进行公布,以褒扬文明旅游者,当文明旅游、文明生态蔚然成风,从而促进优质旅游的长盛不衰。
优质生态营造优质旅游,对优质生态的保驾护航除了外界因素的文明制约之外,保护生态旅游环境其实也是旅游个体本身存在着的精神需求。不同于以往的传统大众旅游时代,如今的旅游消费者更加偏向于一种轻生活、轻消费,或带有极简主义、回归自我的新型价值观理念。在
生态文明的框架下,人与环境的相互关系,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是永恒的哲学命题。
生态文明的价值观既强调了“人与自然”系统的整体效益,也要突出人的自身需求,即对精神文化的需求,对优质生态资源、环境的需求。当人们在旅游中探新求异、认知学习或是娱乐社交,这本身就是旅游者的最深层次需求,当这些需求在旅游者经济水平的提升中、审美的提升中或是文明素养的觉醒中会自我检省、自我升级,以维护优质生态的旅游为己任,让文明延续,促进优质旅游的发展。
传统农家乐渐渐遭到市场的冷落,是因为人们渐渐意识到它主要以消耗乡村的自然生态为依托的休闲放松,会造成对自然环境的负荷;注重低碳环保的新型“农家乐”受到市场的青睐,譬如
在气候适宜地区尽量不用空调,夏天用风扇,冬天会用废旧木料在炉灶里生火取暖,雨水回收利用,中午吃剩的饭菜旅游者也会主动要求加工成晚餐等,
秉承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理念。
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对旅游消费者而言,内部的精神或是体验等需求带来的对优质生态的维护远远大于外部的制约因素。
优
质的生态需要旅游经营者和旅游消费者共同营造、维护,与自然达成和谐统一的契约。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文明素养的进一步提高,
正是这些契约,共同推动了旅游生态的优质发展,推动了整体的优质旅游的长足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