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思想国
熊培云和他的思想国。在有关电影、文学、时事与个体命运的文字中,寻找一种智慧与慈悲的生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大白话时事  ·  新冠感染情况投票(2月15日)不占用今天发文次数 ·  4 小时前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王毅:中国为当今不确定的世界提供了最大确定性 ·  8 小时前  
CHINADAILY  ·  Business丨US called on ... ·  昨天  
求是网  ·  更好发挥民间外交主渠道作用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思想国

悬崖边上的老师和权喻文化里的孩子们 | 熊培云

思想国  · 公众号  · 时评  · 2019-08-25 22:54

正文


摧折贤良者自古就有,学生迫害老师我也并不陌生。《梁山伯与祝英台》,从来就不只是一个棒打鸳鸯的故事,还涉及到学生如整死老师。


今时今日,许多人都还记得三四十年前中国的知识分子如何在成群结队的年轻人面前尽失尊严。令人痛心的是,最近几年不时有学生告密老师讲课的事情发生。


寻美记 》里我谈到“ 寻美者互为深渊 ”。其实,这世上许多深渊和寻美无关。若说几十年前学生群体性伤害老师在很大程度上可归咎于时代之痛苦与茫然,现今一些学生坑害老师,我宁愿认为他们是真坏——至少在某些地方,某些时候。


毕竟,绝大多数学生都不会这样做,甚至会对此行径嗤之以鼻。不过写到这里时我还是忍不住给自己念了段马斯洛的紧箍咒——若 不想对人性失望,就最好放弃对人性的幻想。


所以,重要的还是确立与人性有关的奖善罚恶的规则。


许多人对电子科技大学教师郑文锋被停职表示愤怒。一个可怕的现实是,当学生中的构陷者与相关教学管理者“合谋”,这些学生立刻变成了《梁祝》里“做了官的马文才”。


所幸,这几个“马文才”目前还只能借权迫害。 否则,像郑文锋这样认真严苛的夫子,恐怕只能颠沛流离了。


人类学家米德曾在书中提出“三喻文化”理论: 喻文化”(Pre-figurative culture)中长辈向晚辈传授知识经验; 同喻文化 ”(Cofigurative Culture)中长辈和晚辈的学习都发生在同辈人之间;而 “后喻文化”(Post-figurative Culture)中晚辈向长辈传授知识经验。

然而 在这个日渐多元、开放甚至混乱的社会,很难以单维度说谁教育谁。更别说是在今日中国,一个人人都可以被称为“ 老师 ”的时代。想起某日去理发,小伙子直接问我,“ 想找哪位老 师剪 ”——所以我决定留长发了。

言归正传。从表面上看,学生训诫老师勉强算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后喻文化”,即晚辈教长辈如何做人。


有一点似乎可以肯定 ,几位学生出于个人恩怨去举报老师谈论四大发明及其创新性的相关内容,不仅是要消灭老师的观点,客观上也是在试图消灭这所院校的大学精神——如果它有的话。


结合更广泛的现实 ,在此我更想引入一个自己杜撰的概念—— “权喻文化 ”(power-configurative culture),即掌权者或者借权者通过权力来完成对特定对象的教育( )与文化设定,一切和年龄长幼都没有关系。


当然,这种文化并不局限于中国,其主要特征是在那种文化里民众倾向于接受并相信“有权者教化”。


回顾电子科技大学的这一事件。首先,几位学生在一定程度揣摩了权力的运行,他们相信相关构陷一旦上达,校方完全可能会配合他们。同样令人失望的是,电子科技大学不但用权不善,更像是甘当了几位精心布局者的傀儡。校方也许会辩解说学校有查处“错误言论”的难言之隐。然而,对本次学生构陷老师这么简单明了的事实都无法判断,实不配有难言之隐。


往小里说,惩处一个尽职尽责的老师会纵容几位学生的恶德;往大里说,更会败坏一个时代的名声。 尚有希望的是, 虽然这些人似乎深谙当下某种现实,但这个国家的世道人心还没有像他们所揣测的那般腐朽。


——听听最近的呼声。


可以猜想, 若校方能够明辨是非,就不会有这样的丑闻发生。就此而言,几位学生的行为虽然不堪,但这种不堪也是被电子科技大学的“()德建设委员会”放大了。


这样说并不意味着这些在“权喻文化”中小试牛刀的学生是时代错误的牺牲品。 毕竟大学不是托儿所。 只要年过十八,就该为自己本次愚蠢而不堪的行为负责。


九零年代读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有段话感人至深。大意是一群孩子在麦田里奔跑, 我会站在一道混账的悬崖边上,我所要做的就是抓住每个跑向悬崖边上的孩子。


就像麦田守望者一样,教师的天职是传递知识、生产思想、守护理性。可叹的是,郑文锋若是想做这样一个麦田守望者,不仅要守护孩子,避免他们掉入悬崖,还要提防有些恶毒的孩子将他推下悬崖。



看到那么多人在批评这件事,我还是相信这世间良善者居多。思想者的不幸不在于这世间有卑鄙的人,而是卑鄙的人学会了密谋与成群结队。郑文锋的遭遇不得不让人担忧—— 有时候你以为自己走上了讲台,实际 上正站在了一道悬崖边上。


最近远离尘嚣,本 想着避世做几天 木工活。谁料 今日恶习难改,抽空又断断续续多写 了几句。以我这几天做木工活的经验, 毁坏比建造实在是容易得多 。而 措辞之所以较以往严厉,也是因为不想在这片土地上看到更多类似的荒谬,以及可能的残酷。



|  阅 读 更 多 文 章


一个有真理而无深情的时代令人畏惧 | 熊培云

国王时常暴跳如雷 | 熊培云

香港与内地:兄弟爬山,各自努力 | 熊培云

始于热爱,终于沉思——《寻美记》出版

时光不可追,由始而终 | 熊培云

凡是已经发生了的,就永远发生了。| 熊培云

历史自有因果。这一代播种,下一代收获——茨威格全集总序|熊培云

此心不安处亦是吾乡 | 熊培云

历史自有因果。这一代播种,下一代收获 |熊培云

看时间抹平这一代的这一切 | 熊培云

有关江歌案,于是他继续云游,继续吆喝……| 熊培云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