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正文:
1、风雨突围,电子烟市场初战告捷
2014年公司收购麦克韦尔,垂直整合延伸产业链,切入“大健康”产业。经历一轮产业周期后,电子烟在海外市场占有一席之地,且在国内潜在需求巨大。目前公司经在电子烟领域进行全产业链布局,从锂电池到雾化器,再到烟油和电子烟品牌,覆盖整个电子烟行业的主要环节。我们认为,作为国产电子烟龙头企业,公司深刻受益于大健康时代热潮,坐享电子烟市场战略布局。
麦克韦尔在ODM领域出货量全球第一,依靠技术创新及稳定的大型烟草公司客户,2016年实现了业务的快速增长,并成为国内前三大电子烟电池供应商。我们认为,未来麦克韦尔在海外的市场份额稳中有升,在国内市场具有先发优势,公司料将乘大健康时代热潮,持续获得丰厚业绩。2016年电子烟收入达到7.28亿元,同比增速146%,占总营收比例上升至1/3,未来几年将随着行业持续爆发而保持30%以上快速增长。
麦克韦尔独立IPO,公司分享其成长红利。公司为支持麦克韦尔独立IPO,留给其更广大的资本运作空间实现进一步地快速发展,3月公司公告提示将转让部分麦克韦尔股权。未来,公司作为麦克韦尔重要股东和核心供应商,一方面分享麦克韦尔高成长的财务收益,另一方面也随麦克韦尔业务的不断扩大,带动公司锂电池出货,对公司业绩产生积极影响。从机会成本的角度看,公司将更加专注锂电池领域,加速动力电池布局,同时保持锂原业务在行业内的领先优势。
1.1、初战告捷,电子烟市场占据龙头地位
● 进军电子烟制造领域,切入“大健康”产业
收购优质标的,进军电子烟下游。2014年公司现金收购麦克韦尔50.1%的股权,子公司主要从事电子烟制造销售业务。麦克韦尔具备电子烟产品的自主研发、设计能力与生产工艺技术,创新能力较强,在行业内具有较强竞争力,公司生产技术和工艺已经得到欧美知名烟草商和电子烟品牌运营商的认可,短期内被一般行业竞争对手替代的可能性较小。
作为此前麦克韦尔电池的主供方,公司通过收购垂直整合产业链,进入电子烟制造领域,形成协同效应,强化盈利能力。
ODM领跑全球,市占率世界第一。国内电子烟厂商商业模式基本为OEM或ODM模式。也就是为国外电子烟及零部件品牌代工生产。由于国内市场需求还在培养阶段,公司主要业务立足于海外市场,订单70%来自美国,其他分布于欧洲、韩国、日本等地。
在美国,电子烟市场基本由前五家电子烟产商垄断,其中Njoy 和Logic是麦克韦尔的主要客户。目前,公司已与美国前十大烟草商中的6家建立合作关系,市场占有率超过20%,排名全球第一。
引进战略投资,掘金国内市场。2015年麦克韦尔上市新三板,2017年正式筹备独立IPO,有望成为市场中稀缺的电子烟标的。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电子烟公司的市场开拓需要传统烟草商的加盟。麦克韦尔通过资本运作,将扩大在国内外市场份额和影响力,益于引入传统烟草企业战略投资,也利于加快开启我国千亿电子烟市场,打造国内电子烟第一品牌。基于高国际知名度和近年推出的自主电子烟品牌Vaporesso,公司将率先掘金国内市场。
大比例业绩贡献,电子烟布局成效显现。应对电子烟终端需求变化,公司通过积极调整产品结构。2016年来看,电子烟业务实现营收2.9亿元,同比增长104.51%,趋势性向上,贡献超过1/3营业收入。同时,公司作为电子烟龙头,维持电子烟业务较高的毛利率,2016年电子烟毛利为2.07亿元,占总毛利的31%。我们认为,未来公司稳步提升国外市场份额,探索国内市场潜力,电子烟规模和业绩将持续保持高增长。
● 顺势而为,稳居电子烟龙头
终端需求变革,公司产品结构调整,业绩强势反弹。电子烟市场自2012年底迎来迅猛发展,当时大部分企业(雷诺美国、罗瑞拉德等)只生产一次性电子烟,但自2014年年初开始,大烟需求迅猛增长,对传统电子烟市场造成冲击,市场增长出现下滑,也使得传统电子烟制造商盈利水平大幅降低。
2014-2015年,因海外电子烟市场结构发生变化,业绩低于预期。公司凭借技术沉淀迅速切换产能,调整产品结构,一次性电子烟销售占比下降,套烟和大烟的销售占比2015年提升至60%以上。经过一段时间平稳过渡后,业绩逐步回暖,2016年7.28亿,同比增速146%,呈现高增长延续的趋势。
美国管理标准趋严,公司受益电子烟草准入制。2016年8月,美国FDA推出准入制,对电子烟的管理规定更加严格。长线布局与深耕客户成效显现,公司进入主流供应商目录,准入制对公司ODM业务利好。公司三季报表示,公司客户为大型烟草公司,需求稳定增长,因此报告期内,公司电子烟业务仍然实现了快速增长。
推出自主品牌,联通终端客户。2015年末,公司自主品牌Vaporesso进军大烟市场,通过烟店与网店渠道相结合得模式,逐渐形成规模,对整体业绩起到了有效的支撑。2016年上半年自有品牌业务实现营收近7千万,占公司电子烟业务总收入的30%左右。背靠垂直整合产业链优势,利用自主品牌获取有效反馈信息,可迅速调整统一产业链各环节,配套生产出更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优质产品。
掌握核心技术,加码电子雾化器。回顾电子烟发展历程,变革技术的核心集中于雾化器环节。公司已拥有雾化器核心技术,未来将构建雾化器技术和性平台。自2016年加大对电子雾化器的研发,T31雾化器等新品陆续推出。公司具备电子烟核心技术和稳定优质客户资源,加之自主品牌起量,公司在电子烟领域有望再下一城。同时,雾化器技术未来可应用于医疗领域,市场进一步拓宽。
2016年电子烟收入突破7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上升至1/3。2017-2018年维持年均30%的增速,持续为公司贡献业绩。
1.2、海外持续高增长,国内初现曙光
伴随着传统卷烟市场的缩减,以年轻人群为消费主力的电子烟市场在欧美市场上呈现显著上升的趋势。据欧睿信息咨询公司统计,2014年全球电子烟及相关产品的消费者数量为1300万人,增长较快的为美国和欧洲国家。2015年美国电子烟市场规模35亿美元,全球约80亿美元。亚洲以日本为主的电子烟市场正逐步启动,据测算,美国电子烟市场规模2020年将达到200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500亿美元。
不同于海外已经形成规模的电子烟市场,国内电子烟市场规模仅为1.5亿元,相当于美国2008年的电子烟销售额,可见我国电子烟市场尚处在发展早期。我们认为,在发展早期往往存在着合法性低、价格高昂、税收过高、技术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使得电子烟难以有效推广。
类比美国电子烟市场成长路径(从2008年销售额不足1亿美元上升到2015年的35亿美元,年均复合增速超100%),随着我国电子烟市场环境正在逐步完善以及技术改进使得电子烟性价比优势凸显,有望迎来国内电子烟市场规模快速增长的局面。
国内市场潜力无限,电子烟性价比优势明显。2014年烟草总局首次在工作报告中提出重视开发电子烟等新型烟草并明确其管理机构,叠加各地禁烟政策纷纷出台,国内电子烟市场迎来发展时机。由于当下的消费者更加关注健康、追求时尚,进一步提升电子烟的市场接受度。同时传统烟草企业开始战略控股电子烟制造商,有效规避与传统烟草业的利益冲突,为电子烟在国内的销售打开市场。
以前一次性电子烟为主要产品,电池和雾化器不能反复使用使得电子烟较传统卷烟价格昂贵。目前,以NJOY牌的普通电子烟为例,一支烟弹可吸食300口,售价5.99元。而普通中等香烟每包大约可吸食150口,一般20元以上。相比于传统香烟,电子烟性价比优势凸显,且其抽吸时间更加持久,加上电子烟购买后只需要更换烟弹,长期使用更加方便。
目前国内电子烟市场规模仅为1.5亿元,我国拥有4亿烟民(是美国的6~7倍),保守估计,如果10%的烟民愿意接受电子烟,一年等量电子烟消耗量可达70亿支以上,市场规模则达千亿以上,成长空间巨大。随着国内电子烟市场进一步规范,叠加性价比优势下加快市场推广速度,国内电子烟发展曙光已现。
2、打拼江山,动力电池新秀再创辉煌
公司于2010年前瞻性积累动力电池技术储备,2015年下半年切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实现产能快速扩张。2016年公司累计产能3.5GWh,预计2017年底产能达到9GWh。同时,公司凭借具有性价比的优质产品,顺利拓展下游客户,产品需求饱和。我们预计,公司产品日趋成熟,叠加供货能力的提升,2017-2018年动力电池有效产能为别为5.6GWh、9GWh,产值超过40亿元、60亿元,动力电池业务板块将成为又一主力业绩贡献点。
2.1、把握机遇,进入千亿新增市场
● 三元技术趋势确立,迎来翻倍需求增长
电动汽车高成长带动上游动力电池放量。2016年国内动力电池出货量达到30.5GWh,同比大幅增长80%。从2016年前三季度数据来看,磷酸铁锂出货量略有下滑,而三元电池产量持续扩张。三元电池优势日趋明显,技术趋势已确立,未来随乘用车与专用车放量。预计2017、2018年全年电池需求将超过34GWh、48GWh,同比增速26%、42%。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增速趋缓,17-18年需求分别为18GWh、22GWh。三元市场跟随整车市场放量, 17-18年需求为15GWh、26GWh。
●突破铁锂能量密度上限,技术路线优选三元
动力电池一般考察五大性能指标,功率、寿命、成本安全和能量。整体看来,三元锂电池能量密度属性优势突出,安全性次于铁锂,但可通过技术手段解决。
与三元相比,磷酸铁锂主要优势在安全性上,铁锂材料中阴离子能够充分与氧结合,使之与电解液的反应活性较低。但其能量密度存在上限,成为制约铁锂电池未来应用的主要因素。
不同正极材料对于电池能量密度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工作电压与材料容量,相同的材料容量,如果电池电压越高则其能量密度也越高(Wh/g=V*Ah/g),反之亦然。
在电动汽车发展路线图中,明确提出了 2020 年电池单体 300Wh/kg 的发展目标。按铁锂材料 170mAh/g 的极限电容量计算,对应能量密度仅为216Wh/Kg,无法实现 300Wh/Kg 的既定发展目标。而三元材料,在 3.7V 电压等级下,组成电池后极限能量密度达到 412Wh/Kg。目前来看,三元材料是2020年300Wh/kg目标的唯一选择。
● 磷酸铁锂供需集中度提升,主流供应链受益
磷酸铁锂电池为现阶段较为成熟与安全的动力电池,支撑了国家“十二五”期间动力汽车的发展。由于客车安全要求较高,未来一段时间内磷酸铁锂与三元仍将并存。
从需求看来,下游商用车企尤其是大巴车市场的集中度将会提升,小企业退出。2016年骗补车型以中巴为主,骗补核查后,中巴车需求放缓,大型客车增速将高于中型客车。2016年10月工信部印发《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定》,进一步规范新能源汽车生产活动,对车企设计、生产、产品品质等多方面做出明确要求。行业准则提高促使车企优胜劣汰,集中度提高。
从供给端看,磷酸铁锂市场趋于饱和,行业将以技术积累和客户资源作为筛选条件,提升电池厂商集中度。一方面,技术门槛不断提高,工信部2016年10月印发《汽车动力电池行业规范条件(2017年)(征求意见稿)》,锂电池单体企业产能下限要求提升至8GWh,并对技术、生产条件等作出详细规定。另一方面,如前所述,下游车企集中度提升。
综合看来,有技术沉淀和客户渠道的主流供应链在新一轮的产业整合中提升集中度。
● 主导乘用车与专用车市场,三元随整车放量
从目前新能源车市场看,三元在纯电动乘用车与专用车的应用比例到达7成,就安全性考虑,客车市场禁用三元材料,未来一段时间内仍以磷酸铁锂为主。
当前,新能源车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仅为1.3%,市场潜力巨大。从数据看,2016年乘用车市场已起量。补贴倾斜叠加双积分政策(拟制定)的推动下,乘用车为新能源汽车新增长点,将迎来放量。我们预计2017-2018年电动乘用车产销量达到54、75万辆,成为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市场。
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极限较低,同时随着材料和管理系统的优化,三元电池的安全性及循环性与铁锂电池的差距逐渐缩小,乘用车与专用车放量叠加客车对三元电池政策放宽,三元电池将随整车放量增长。
● 电池总需求持续增长,三元赶超铁锂
根据我们测算2016年纯电动客车、插电式混动客车、纯电动专用车、纯电动乘用车以及插电式混动乘用车单车平均带电量分别为150、33、40、30、16kWh。随着补贴变化趋势以及电池能量密度提升趋势(每年10-15%), 并结合上文中对于各类车型未来产量预测,预计到 2020 年动力电池需求量接近100GWh,2017-2020年年均复合增速38%。
2017、2018年全年电池需求将超过34GWh、48GWh,同比增速26%、42%。其中,磷酸铁锂电池增速趋缓,17-18年需求分别为18GWh、22GWh。三元市场跟随整车市场放量,需求达到17年15GWh、18年有望达到26GWh以上,2019年三元需求规模超过铁锂电池。
●厚积薄发,产能快速扩张
公司2015年成功切入动力电池市场,而早在2010年公司已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汽车领域。2010年公司建立1,250万Ah锂离子生产线,鉴于新能源车当时尚未起步,该生产线优先供应传统产品,适时转向新能源汽车市场。
2014-2015年新能源汽车爆发式增长,2015年公司当即启动动力电池项目。动力电池项目一期产能即达1GWh。公司拥有国内最先进的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切入动力电池的起点高,硬件设施在价格和性能上兼具优势,为公司在动力电池领域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公司截至2016年动力电池产能为3.5GWh,从公司产能规划产能扩充情况,2017年三元比例将提升至50%。公司前瞻性布局具有技术优势的三元电池,我们认为,这将使公司受益于乘用车与专用车的爆发式增长。
根据公司规划,2017年将形成9GWh的产能,同比增长1.6倍,技术与规模均代表行业领先水平。
公司规划产能将在2017年和2018年全面释放,实现营收和利润的快速增长。我们预计,公司2017年动力电池全年有效产能为5.6GWh,2018年将达产9GWh,17-18年产值将超过40亿元、60亿元,成倍数增长,业绩贡献潜力巨大。
● “资”“质”兼具,增厚业绩
公司2016年入选工信部第四批汽车蓄电池企业目录。2015年工信部为规范蓄电池生产厂商,对企业运营时间、技术标准、产品质量做出严格要求,满足条件的企业方可进入目录。作为动力电池新秀,公司跻身合规目录厂商之列。按照规定,若新能源车采用没有进入目录的电池,2016年5月1日起,将不能进入新能源汽车推广目录。
在产品质量上,2017年公司LF68和LF90锂离子电池通过强制性检验。公司两类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达145Wh/kg以上,电池系统采用复合型材料进行轻量化设计后,能量密度达115Wh/kg以上,符合中央财政补贴标准的1.2倍进行补贴的指标要求。同时,公司生产的2.6Ah三元电芯采用NCM622正极材料,能量密度可达205wh/kg,位居行业前列。
电池厂商目录制与产品质量认可,利于公司进一步拓展动力电池市场,增厚公司动力电池板块业绩。
●布局进阶,储能前景可期
公司以锂离子动力电池为核心,逐步延伸新能源汽车产业链,通过与多家企业强强联合,致力打造新能源汽车综合服务商的模式。公司在新能源汽车行业中,已经完成电池、动力总成、充电三大细分市场的基础奠定。
储能迈向商业化,市场空间广阔。储能电池属于化学类储能技术,具备具备高能量密度和高倍率,其削峰填谷及调频优势被行业验证,并且除各类大型工厂等用电大户外,数据中心、通信基站也成为储能的应用场所。
3月能源局下发《关于促进储能技术与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提出将根据不同储能应用场景提供针对性的补偿政策,“十三五”简称一批示范项目,“十四五”广泛应用并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体系。《意见》明确即将建立储能产业补偿机制,将提振储能市场积极性,加快推进储能市场发展。
目前,动力电池的技术进一步提升和成本进一步下降,电池储能的经济性逐步显现,进而推进我国储能市场迈向商业化阶段,市场空间广阔。预计2017年,全国化学储能容量可达到500MWh左右,开工建设及交付项目进入高峰期,项目进入兑现阶段。
抢占储能市场高点,再添公司业绩动力。公司致力于动力电池储能方向的应用,储能电池产品应用广泛,现阶段已在通信储能、智能微网、行业储能、家庭储能等领域取得进展。2016年7月公司与中国铁塔惠州建立了“联合创新实验室”,年底产品获得中国铁塔的资质认证,成为其磷酸铁锂电池供应商。同时,公司推出具有高性价比的兆瓦级模块化的智能微网储能系统,已经在亿纬工业园上线运行,取得运行经验,有助于向企业客户推广。
行业储能领域,2017年3月,公司与林洋能源签订战略框架,双方计划在2018-2020年内建设累计1GWh的“智慧分布式储能”系统 ,聚焦于智慧微电网的建设。此外,公司深挖用户需求,创新产品,推出了“通信用便携充电宝”、“移动应急充电车”和“应急供电包”等方案进入家庭储能市场。
公司在行业关键时点布局储能领域,有望凭借技术优势快速拓展市场份额,占领产业制高点。我们预计,储能业务将成为公司业绩持续提升的重要保障。
2.2、拓展客户,性价比致胜打江山
●大规模订单在手,锁定20%有效产能
2017年1月,公司与南京金龙签订10亿大单,为后者提供磷酸铁锂电池。订单金额远远超过2016年动力电池收入,占2016年公司总营收的的43%。此前,公司已成功进入南京金龙8款车型公告。南京金龙2016年新能源客车销量4,893辆,为国内排名前三的纯电动客车销售企业。2015年,南京金龙全年销售收入55亿元,兼具资金实力和信用履约能力。我们预计,10亿订单对应电芯产量1GWh,相当于锁定公司2017年20%左右的有效产能。
●绑定优质客户,以性价比开拓市场
在布局动力电池产能的同时,公司积极拓展下游整车厂商客户,已向华泰汽车、长安客车、欧鹏巴赫、南京金龙等厂商长期供货并具有多款认证车型,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知名度和用户粘性。
公司客户资源优质,以良好的技术口碑,积极拓展下游客户市场。截至2016年,公司三元电池主要应用于专用车,客户包含众泰、东风汽车、南京特汽、陆地方舟、郑州日产、扬子江等。乘用车主要客户为华泰,同时有望进入北汽供应链。磷酸铁锂电池客户以南京金龙、中通客车、陆地方舟纯电动客车为主。
根据我们统计,在17年1-5批新能源汽车目录中,公司59款配套车型入选,覆盖南京金龙、长安和华泰等优质车企。我们认为,下半年行业复苏拐点向上,整车产销向好,拉升电池需求,推动公司动力电池收入爆发式增长。目前在前十大客车厂中,公司产品进入了七大客车厂的公告。通过绑定主流优质客户,公司产能将在2017年迅速释放。
在产品质量及价格优势下,公司动力锂电池需求饱和。优质客户资源有效消化扩充产能。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短期客车核心优质客户保障磷酸铁锂出货,中长期乘用车、物流车市场启动打开市场空间近百亿元,多路线动力电池产能共同加速放量,伴随着规模效应凸显,公司业绩未来将持续快速增长。
3、创新不止,传统业务加速成长
锂原电池是公司核心业务之一,锂原电池应用于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表计、智能安防、RFID、胎压监测等物联网领域。公司核心竞争力是产品的质量、生产规模、不断提升的性能等,公司通过持续加强研发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公司以品质、规模和性能为核心竞争力,实现盈利能力持续的提升,2016年锂原电池业务收入7.76亿元,同比增长12%。且兼具规模和盈利空间,锂原电池收入占公司总营收的33%,毛利高达36%。未来公司将以锂原电池为基点,向产品适用领域辐射式布局。
随着智慧交通、智慧安防、军工、医疗等大物联网市场的发展,公司作为多领域细分市场锂原电池龙头,业绩增长动力充沛。2017年锂原电池收入有望达9亿元,2017-2019年年均增速20%以上,2018年突破10亿元。
3.1、收购优质标的,巩固龙头地位
2016年公司收购锂原电池厂商孚安特,进一步整合行业资源,优化公司产品结构,强化公司在锂原电池行业的领先地位。孚安特是锂原电池专业制造厂商,年产能8000万只锂电池,主要应用于石油行业井下高温随钻测斜仪、电子压力计等领域。2015年孚安特锂亚电池销售数量全球领先,锂锰电池销量国内名列前茅。2015 年实现营业收入6.8千万,净利润 344.7 万元。2017年1-7月实现营收4千万,净利润达102.4万元。我们认为,孚安特的技术与产能储备将与公司锂原电池业务形成协同效应,巩固在锂原电池市场的竞争优势。
3.2、多元化应用,辐射式布局
目前公司锂原电池主要应用于智能电表、智能交通、智能安防等领域。从市场占有份额来看,其中智能表计占比30-40%,智能交通20%多(电子车牌、跟踪器、ETC等),智能安防(报警器等)10%多,体现了公司极强的新市场拓展能力。据统计,2015年国内锂原电池市场规模32亿元,比2014年增长19%,同时公司锂原电池营收达6.94亿元,稳定占有国内市场的22%左右份额。我们预计,随着国内锂原电池市场需求扩大将带动公司锂原电池业务收入年均增长20%,为公司其他业务提供稳定的现金流。
●智能交通方兴未艾,新产品进入军工领域
在智能交通方面,锂原电池在胎压监测系统和ETC 收费系统最具发展前景。我国目前ETC市场扩张速度明显,据交通部统计数据,预计到2017年,我国ETC市场规模将达到24亿元。据估计,公司锂原电池占到全国ETC市场20%的市场份额。随着ETC市场进一步放量,将带动公司锂原电池迎来更大市场空间。
●ETC多领域应用,国内渗透率提升空间大
2015年9月23日ETC在全国29省实现联网,截至2015年底,ETC用户约为2500万,渗透率不足15%。部分一线城市覆盖率高于平均水平,如,北京、广东ETC覆盖率接近50%,却仍不及海外ETC70%的市场占有率。
应用方向上,ETC系统目前主要用于公路收费,未来ETC还可以实现公路服务区、城市停车等交通领域的广泛应用。公司将凭借技术和品质优势,受益于ETC渗透率的逐步提升。
● 胎压监测强制安装过审,百亿蓝海待探索
国家标准委于2013年下达《乘用车轮胎气压监测系统的性能要求和试验方法》,经3年讨论,2016年9月工信部明确送审稿通过技术审查,预计2019年M1类车型、2020年所有车型强制安装胎压监测系统(TMPS)。目前,以合资品牌为主的车型装载TMPS,渗透率不足20%。随着TMPS强制安装政策的落地,2020年新增车辆100%安装TMPS,将开启百亿市场。
● 跻身中石油物资供应商,夯实细分市场基础
2016年3月公司取得《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物资供应商准入证》。准入产品:纽扣电池、锂锰电池、锂及锂亚电池、锂电池、镍氢电池。公司从2010年开始研发锂亚高温电池,该产品由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可应用于石油钻井、石油勘探等领域。2016年11月公司收购孚安特公司,孚安特锂原电池产品可应用于石油行业井下高温随钻测斜仪(LWD、MWD)。拥有准入资质的公司,有望通过收购扩大石油方向对口需求产能,进一步夯实公司在细分市场的基础。
●投研军用锂电池,进军医疗领域
此外,公司主导起草的《锂-亚硫酰氯方形电池通用规范》于2016年1月正式实施。公司凭借技术优势,进入品质要求极高的军工领域,逐步成为军用锂电池技术领先的主供方。目前,公司军工重点型号项目研制进展顺利,部分项目一进入定型准备阶段,我们预计军用锂电池技术2017年开始放量,主要应用于水下武器、无人机方面。
医疗领域上,公司独家开发了植入式电池,为人体植入式医疗提供电源产品,该产品已经得到中国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批准作为治疗帕金森病所使用的脑起搏器电源使用。产品毛利高,因医用锂电池的应用尚处起步阶段,目前规模较小,但未来成长空间巨大。公司领先布局医疗领域,具备先发优势。
● 共享单车兴起,开辟锂电池应用新市场
近年共享经济逐步渗透日常生活中,共享单车凭借无桩、租赁取还方便等特性突破传统公用自行车瓶颈,在2016年实现了快速增长。我们认为,共享单车的核心在于可远程定位和解锁的智能锁,随着单车租赁市场的高成长,智能锁需求增长进一步拓宽锂电池应用市场。
据统计,截至2016年底,全国有1000万辆共享单车,用户规模已达1886万人。同时,共享单车企业已前瞻性布局海外市场,如摩拜进军新加坡,ofo宣布进入硅谷、伦敦市场,多国表示希望复制我国共享单车商业模式。
新型公用单车运营模式下,用户通过“登录手机APP-通过定位系统查找车辆-获取授权码”即可快速租用单车,解决城市“最后一公里”问题。
新型的共享单车由三部分构成:车身+智能锁+应用软件。对比之下,可发现共享单车与传统公共自行车的核心区别在于“无桩”。通过GPS+GSM+蓝牙整套模块设备进行远程解锁,即用户使用手机APP通过蓝牙、GSM、GPRS等手段准确定位就近车辆,实现无桩化单车租赁。因此,智能锁是单车租赁“无桩”和“共享”的核心部件。
● 蓝牙找车
通过蓝牙寻找定位感应,在距离10米左右能够通过扫码或蓝牙链接通讯与锁连接,APP确认身份合格后,自动解锁。手动锁车,通过蓝牙反馈给APP锁车信息。
● GPS+GSM/GPRS找车
车锁搭载GSM通信网络,通过基站、GPS、WIFI多重精准定位,通过扫码与锁连接,APP确认身份后自动解锁。手动锁车时,通过GPRS通信返回信息给平台,平台再将锁车信息反馈给APP。搭载GPRS的车锁还可实时传送位置信息数据至平台。
综合市场的情况,蓝牙受限于距离,市场多以GPS+GSM/GPRS定位找车为主。在GPS+GPRS+蓝牙的锁具上,主流公司采用可充储能电池,蓝牙部分部分使用一次性锂电池。
据业内预测,2017共享单车投放量不低于2000万辆。同时,比达咨询预测2017年国内单车租赁市场用户规模将达到5000万人。随着国内外市场的扩张,考虑用户使用习惯仍在培养期,未来单车使用频次提升,加之公用品的更新替换需求,保守估计,未来三年内新增共享单车有望超过4000万辆。依照100元/辆的锂电池需求价格,我们预计,共享单车市场存在约合40亿元的锂电池市场空间。
● 智能电网稳步推进,细分市场业绩稳定
锂原电池是高性能电子式电能表的核心元器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制定的电表技术规范,每个单相电表需安装一个锂亚电池,而三相电表需要安装一个锂亚电池和两个锂锰电池为抄表和时钟电池。“十二五”期间,电能表市场应用带来的锂亚电池年需求量上亿只,带动公司锂原业务持续增长。
作为中国先进锂原电池提供商,公司生产的锂亚电池是国内厂商中唯一被列入电力部门指定采购目录的品牌电池,产品已经进入了上海、江苏、广东、广西、湖北、安徽、黑龙江、浙江、湖南、宁夏和陕西等省采购目录,其他省份目录认证正在推进之中。以国内高性能电能表推广最快的上海、江苏、浙江和广东为例,公司锂亚电池市场份额均超50%。
随着“十三五”期间,国家电网智能化建设深化推进,叠加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促进智能电网发展的指导意见》,2015年底各地开始推动的“四表合一”工程试点建设必然带动电能表更换需求的大幅增长。我们预计,未来国网电能表招标市场将保持10%以上的稳定增速,公司作为国内锂原电池龙头,在智能电网领域业务保持稳定增长。
投资建议
公司不断推出新产品确保长期快速成长,动力电池经历17年大幅扩张,有望再造一个亿纬!我们预计17-19年公司EPS分别为0.43、0.79、1.29,对应PE为39.5倍、21.7倍、13.2倍,增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