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是我们餐桌上的一道美食,我们也常说“汤补”,我国五千年历史,食文化仅仅一千多年,而汤文化却长达三千年之久。
老话说:
“宁可食无肉,不可饭无汤。
”
“饭前一口汤,不用进药房。
”
“饭前先喝汤,胜过良药方。
”
其实,这话是有道理的。
一碗好汤,营养易消化。美国营养学家所做的一项调查显示,在6万多名接受营养普查的人中,
那些营养良好的,正是经常喝汤的人。
从口腔、咽喉、食道到胃,犹如一条通道,是食物必经之路,饭前喝汤,等于给这段消化道加点“润滑剂”,使食物能顺利下咽,防止干硬食物刺激消化道黏膜。
若没这种习惯,则饭后会因胃液的大量分泌使体液丧失过多而产生口渴,这时喝水,反而冲淡胃液。
所以,饭前先喝汤,可减少食道炎、胃炎等的发生。
吃饭过急,胃会不舒服,其实是因为胃“工作”超负荷导致。
如果饭前喝点清淡的汤,它可以把胃“激活”,让胃处于活跃的状态,再吃饭时,胃就会很自然地工作了,
这样对消化吸收都是有好处的。
日本人只要吃饭,必喝味噌汤。味噌是发酵食品,有很好的整肠功能,能排除体内废物,此外,还含有大豆皂精,能防止脂肪氧化、促进新陈代谢。
味噌汤内丰富的蔬菜使得膳食纤维含量大大增加,
日本人的长寿,与每日饮用味噌汤也有关。
做法:
功效:
特别是熬夜、压力大、感觉疲劳的人,在冬日来一碗党参牛肉汤,可增强免疫力,消除疲劳。
机体在寒冬时节活动减弱,新陈代谢减慢,黄芪能帮助体质虚弱、容易感冒、畏寒怕冷的人祛除寒气。鲫鱼有
益气健脾、清热解毒
等作用,两者一起煲汤,更能补气血、温脾胃。
做法:
-
将鲫鱼洗净,沥干;黄芪、莲藕洗净,胡萝卜去皮,切块待用。
-
锅内倒油烧至六成热,放鲫鱼煎至两面金黄,再放姜片煸香;烹入黄酒,倒适量清汤,放黄芪、红枣、莲藕大火烧开,小火慢煲1小时。
-
将胡萝卜放入锅中,继续用小火煲15分钟,调味即可。
适量喝此汤能健脾暖中,但黄芪用量不宜过多,20克左右即可。炖好后吃肉、喝汤皆宜,每周1~3次。
此外,如有手足心热、两胁胀闷、大便秘结等症状的人不适合食用。
做法:
海带100克、菠菜50克、豆腐250克,一起炖汤后调味食用;
功效:
预防中风或中风后预防复发,经常喝海带菠菜汤有防治作用。
做法:
功效:
排骨属荤,浓厚滋补;冬瓜属素,清淡养颜。
喝汤不仅仅喝下肚,还要明白喝汤养生的正确方法。
喝汤时间和汤量要注意!
饭前喝汤虽然很好,但也不能喝太多,一般来说,一碗左右就可以了。进汤时间以饭前20分钟左右为好,吃饭时也可缓慢少量进汤。
早餐可适当喝多些,因为早晨人们经过一夜睡眠,损失水分较多;
中晚餐前喝汤以半碗为宜;
尤其是晚上要少喝,否则频频夜尿影响睡眠。
特别是心脏不太好的人,不要喝太多,以免导致身体不适。
四类人喝汤要谨慎!
胖人
可在餐前20—30分钟喝一小碗清淡、少油的蔬菜汤,能增加饱腹感;
高血压患者
喝汤要限盐;
痛风患者
不适合多喝肉汤、鱼汤、海鲜汤等动物性食品的汤,因为其中的嘌呤含量较高;
胃肠不好、食欲不振的人
通常脂肪消化能力也比较弱,如果要喝肉汤等,应该先去掉汤里的大部分浮油。
有人做过检验,用鱼、鸡、牛肉等不同含高蛋白质原料的食品煮6小时后,看上去汤已很浓,但蛋白质的溶出率只有6%~15%,还有85%以上的蛋白质仍留在“渣”中。
经过长时间烧煮的汤,其“渣”吃起来口感虽不是最好,但其中的肽类、氨基酸更利于人体的消化吸收。因此,除了吃流质的人以外,应提倡将汤与“渣”一起吃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