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聚焦三明
每天推送三明重要新闻、权威资讯,只需一键关注,便可知晓三明大小事。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当代  ·  中坚 / ... ·  16 小时前  
收获  ·  《收获》书评 | ... ·  4 天前  
做書  ·  200多页的小书,我为什么做了一年 ·  3 天前  
精英讲书  ·  此身饮罢无归处,独立苍茫自咏诗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聚焦三明

全网阅读量超3.49亿!全国19家主流媒体聚焦,11月的三明“燃爆”全国!

聚焦三明  · 公众号  ·  · 2020-11-30 11:49

正文












































就在过去的一周,
三明发生了一件大事!
由中宣部组织的 “三明实践” 主题采访活动
在三明市正式启动。


截至 11月29日16时,
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等
全国 19 家媒体
180 多名记者经过 5 天集中采访,
在各级媒体平台开设
“三明实践”集中采访报道相关专栏 9 个,
发起微博话题 48 个,
刊播原创作品 412 条,
直接阅读量超过 3.49 亿。
其中,
媒体客户端、 微信公众号阅读量 8400 多万,
微博话题阅读量 2.64 亿。

本次集中采访报道把
新思想新理念三明实践故事讲得够响亮,
这次活动必将载入三明发展史册!



人民日报、新华社开设专栏报道三明



记者们围绕“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和党的建设等主题,走村入户,深入车间、社区、学校,用手中的笔和镜头,立体呈现三明牢记嘱托,全方位推动高质量发展超越的生动实践。


一场生动的实践
探秘“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

探寻红土地发展背后的故事,是记者们关注的焦点。
传承改革基因,坚持问题导向,坚定不移深化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医改成为全国“样板”、林改保持全国领先……三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媒体记者到三明市医疗保障局采访,听取三明市医改工作情况介绍。

从治药控费入手,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建立药品耗材联合限价采购“三明联盟”……在市医保局采访后,记者们对三明医改有了初步认识。那么,究竟三明医改的核心动力是什么?成为全国“样板”的内核是什么?围绕这些问题,记者们深入基层采访寻找答案。

采访团在三钢棒材厂参观采访

“先有三钢,再有城市。”这让记者们颇为好奇,而如今的三明如何围绕提高经济效益、做好结构调整这篇大文章,推进老工业基地“老树发新枝”,更是记者们关注的一大焦点。
数十米高的炼钢炉,炉膛内满是火红的熔浆,与火热的生产场景形成对比的,是旁边精致的假山流水、茂盛的绿草修竹……三钢集团厂区一角的精致,让记者们印象深刻。
“三钢一张蓝图绘到底,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打响治理环境污染攻坚战,是诠释‘产业优’和‘生态美’非常好的结合点。”记者们纷纷进一步“探秘”。


采访团在宁化县淮土镇禾坑村采访贫困户脱贫的故事

“从路隘林深苔滑”到“路宽林茂粮丰”,新时代新发展,画里最美的还是老百姓的笑脸。宁化县淮土乡禾坑村,这个与当年红军长征出发地相距仅7公里的革命老区基点村,在脱贫攻坚奔小康的过程中,摸索创立“348”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为解决扶贫工作“大水漫灌”“撒胡椒面”等问题,提供“三明经验”。记者们纷纷感叹,老区苏区百姓红红火火的日子里,浸润着砥砺奋进的红色精神。

记者们走在常口村前的栈道上,感受美丽乡村的青山绿水。

金溪河清波荡漾、绿树掩映,为将乐县常口村增添了一道如画般的景色;上清溪在赤石翠峰间蜿蜒前行,竹筏翩然而下,满溪美景扑面而来;君子峰连绵起伏,雾霭在茂盛的丛林间萦绕,人与鸟和谐相处……初冬时节,三明大地满目青翠,青山绿水间蕴藏着一幅幅诗意山水画。记者们边走边采,对三明认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出一条绿色发展、生态富民新路子的体会越发具体生动。

尤溪半山村无人值守小铺吸引着记者们的注意

村洁路畅,白鹭翩跹,村里有8家无人值守的小铺……走进尤溪县半山村,记者们纷纷赞叹,这是三明坚持党建引领发展的生动注脚。“基层干部如果不为农民着想,不关心农民的利益,就不可能做好工作。”“我们要打造一个人心最美的环境。”尤溪县梅仙镇通汶联村党总支书记、半山村党支部书记林上斗的话,让记者们印象深刻。
访红色苏区、探中国绿都、进工业新城、看文明花开……追寻背后的故事还在继续。

一番发自肺腑的感受
赞誉“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

采访越深入,记者们的感受越深刻。
在沙县小吃培训中心,记者向沙县小吃师傅学习如何包沙县蒸饺。

“8.8万家店,30多万名从业人员,年产值超500亿元。”这组关于沙县小吃的数据,让人民日报经济社会部生态采访室主编刘毅连连称赞。他说,此次采访对三明老区苏区干部群众的创造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
新华社记者赵超说,此行最大的感受是三明市上上下下坚持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默默无闻地干成了一件又一件大事、难事、百姓关切事,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

三明城市绿道

“三明的森林康养产业发展让我眼前一亮,也让我颇为好奇。”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记者王逸群不断地去探寻,村民如何从“绿色三明”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满眼的绿色,如画的风景,这是央广福建记者站记者张子亚对三明的印象。林改也是他们此行关注的焦点,他说:“三明林改作为全国林改的一面旗帜,经过多年探索实践,创造了一系列经验和做法。”

采访团走进建宁县种子科技馆,了解建宁种业发展历程和现状。

在建宁县国家级现代农业(种子)产业园、明一国际生态高新科技园,求是网视频工作室编导周彪为对建宁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让生态产业化之路更精准点赞。采访结束时,他笑着说:“希望我们北京人民也能吃上这么甜的黄花梨。”。

在尤溪县总医院内,采访团了解医院信息化建设情况。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孙满桃说:“百姓可以通过远程看病,还有专家进村的模式,真正地解决老百姓就医问题。作为记者,我们有义务把当地一些好的经验做法给大家传递出去。”
宁化红军广场

采访中,经济日报宏观经济部主任齐平听了不少有关三明的红色故事。“三明是红军长征的出发地之一,红色基因始终流淌,红色精神贯穿始终。”她说,三明人民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让人动容,如今,三明的红色精神,不仅体现在奋力追求高质量发展上,还体现在全心全意为民谋福祉上。
可口的沙县小吃

“沙县小吃不仅是一种国民美食,更凝聚着老区苏区人民敢拼敢闯的精神。”成为记者们共同的感受,中国日报社新媒体中心记者高启辉说,他们要好好挖掘,小县城的小吃如何走出国门。

泰宁县夜游九龙潭旅游项目水上灯光秀

“在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基底上,打造梦幻的光影效果,让我觉得十分震撼。”越夜越美丽的九龙潭夜景,让现代快报时政部副主任徐红艳惊喜连连。她认为,三明生态旅游产业的发展,是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诠释。
“三明是个有好山好水还有好吃的地方,后发价值比较明显。”这是澎湃新闻记者韩雨亭对三明的印象,他说,“我已经感受到绿色生态产业方面的潜力了,这也是澎湃新闻接下来重点关注的。”

采访团在南方制药公司药物研发联合创新中心,了解具体研制过程。

“三明结合自身优势寻找适合自己发展的产业,结合发展优势延长产业链,提升整个产业价值。”在福建南方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的采访,引发了南方都市报北京新闻中心采访部记者马嘉璐更深入的思考。

一群敬业专业的记者
感动“风展红旗 如画三明”

人民日报记者在泰宁县采访森林康养产业

新华社记者到长征出发集结地宁化县曹坊镇采访

央视记者在三元区东霞新村采访四点半学校

求是》杂志记者深入富文社区乐龄家园采访

连续一周的集中采访活动,记者、编辑们夜以继日,加班加点,精心策划,优编快发。 精湛的业务水准、独特的新闻视角、严谨的工作态度、高效的工作作风,让三明人民深受感动和敬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