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行走中的建筑学
普及建筑美学,提供全球建筑旅行资讯。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行走中的建筑学

东京文化会馆:充满日式风情的现代建筑|经典再读219

行走中的建筑学  · 公众号  ·  · 2024-05-27 10:2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2019 Bussenius & Reinicke

东京文化会馆

Tokyo Metropolitan Festival Hall/Tokyo Bunka Kaikan

建筑设计: 前川国男

建成时间: 1961年
项目地点: 东京,日本


位于上野公园内的 东京文化会馆 ,完工于1961年。建筑既是为了纪念东京开都500年,也是为了使东京有一个正式的高水准音乐表演空间而设立。这也是当时日本经济急速成长之下,为塑造欲摆脱战后贫困的自信与姿态而进行的建设事业。


东京文化会馆 ©JA


东京文化会馆的设计者是日本现代建筑的先驱 —— 前川国男。 20世纪20年代末,他在勒·柯布西耶的巴黎工作室接受学徒训练。在与柯布工作的两年间,前川在事务所里参与的工作有 巴黎救世军总部大楼 的船屋改造、CIAM第二次会议的最小住宅、 萨伏伊别墅 等。同时,前川也造访了西欧各国,了解当时的建筑思想和作品。


1930年4月前川回国,8月进入安东尼·雷蒙德(Antonin Raymond)的事务所工作。同年10月,前川将柯布的著作《今日的装饰艺术》翻译成日文版。1935年,前川独立开业,并在战后柯布设计的国立西洋美术馆的建设过程中,与坂仓准三、吉阪隆正一起担任施工监理。


东京文化会馆就坐落在 国立西洋美术馆 的对面。建筑有着令人印象深刻的粗野主义形象。一方面,厚实的飞檐和屋顶构造形式,有柯布在印度昌迪加尔的作品的影子;另一方面,面对着国立西洋美术馆一侧高起的平台和水渠,又不禁让人想起日本城堡的护城河和防御工事。


东京文化会馆 ©John Barr

水渠与雕塑

建筑的粗野主义形象 ©2019 Bussenius & Reinicke


巨大的曲线屋顶向外延伸,将建筑内部和都市空间串联。出挑的水泥屋顶由户外混凝土柱撑起,形成了类似底层挑空的开放空间。


对比一旁的国立西洋美术馆,东京文化会馆少了围墙的设置。邻近美术馆的东北侧并非正面入口,却表现出极度开放的空间感。 由此可见前川对于将建筑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的理念。让使用者轻松、自然地使用的空间是他对都市建筑的理想。


东京文化会馆


进入室内,挑高的、宽敞的大厅由蓝色天花板和清水混凝土柱子构成,强调了流动的空间感。错落安置的灯光隐喻着“天上的河流”,混凝土柱子则象征森林里的树木。


大厅 ©东京文化会馆

“天上的河流”


但混凝土并不是建筑唯一的材料,前川在大厅内墙上戏剧性地使用了大理石板材,他也因为在各种材料的选择中表达的人文主义而受到称赞。


大厅里使用了各种建筑材料 ©2019 Bussenius & Reinicke


建筑内设有一大一小两个音乐厅、八个排练室、五个会议室和一个音乐资料室(图书馆)。准备室、排练室埋藏在地下,会议室则设置在屋顶上。


东京文化会馆平面图

通往下层的坡道 ©John Barr


大音乐厅(主厅) 设有2300个座位,用于举办音乐会和芭蕾舞蹈、歌剧等表演。向井良吉设计了墙上云朵状的声学组件。分散的蓝绿色和黄色座位让人联想到一片花田,这也让空座位看起来不那么引人注目。可移动的功能允许舞台进行切换,以适应音乐会或歌剧/芭蕾舞表演。整个音乐厅的入口都被刷成橙红色。


大音乐厅 ©东京文化会馆

花田般的座位配色 ©Evan Chakroff

向井良吉设计的云朵状声学组件 ©Tetsuya Ito


较小的演奏厅 有649个座位,可用于室内乐和会议。几乎每天都有来自日本和世界各地的艺术家在这里举办室内乐表演或独奏会。这个厅的舞台高度也是可调整的。独特的折线状声音反射板和混凝土墙上扩散声音的组件,是雕塑家流政之的作品。日式行灯风格的羽翼灯,悬挂在演奏厅的天花板上,渲染了空间的氛围。


小音乐厅 ©东京文化会馆

漂亮的配色 ©Tetsuya Ito

日式行灯风格的羽翼灯 ©东京文化会馆


演奏厅背后的走廊被刷成深红色。 由内部装修鲜艳的配色也看得出,前川所受到的来自现代建筑的影响。


©Tetsuya Ito

©东京文化会馆


东京文化会馆被认为是前川最好的作品之一,在西方现代主义的基础上添加了日式风情。


自20世纪初陶特(Bruno Taut)和赖特(Frank Lloyd wright)将“日本性”(Japanese-ness)的概念与日本建筑联系起来以来,许多日本建筑师都在努力解决一个问题,即如何创造一个现代的建筑,同时又能够表达出国家的文化身份和遗产。而前川曾被自己的学生丹下健三公开质问:他(前川)的建筑如何表达新的日本民族身份。前川如此回答:线条敏捷的船舶代表了新的帝国。这种非政治立场几乎让他看起来像个“叛徒”。


在当时的上野公园的规划中,国立西洋美术馆作为一个纯粹的物体坐落在景观上,东京文化会馆也是如此。放大东京文化会馆的平面图,人们可能会认为建筑的门厅就像一个公共广场,连接着建筑内其他各个独立元素,但仍然必须将这些独立元素视为放置在“内部”景观上的纯粹物体。


上野公园总平面:2是东京文化会馆,1是国立西洋美术馆

东京文化会馆门厅 ©Evan Chakroff


即便如此,这位现代主义建筑师的作品也不完全是西方式的现代主义。 前川后期的一些建筑,逐渐从柯布式具有强大视觉冲击力的、作为景观对象的建筑,转向传统日式建筑更为轻松、可不断累积添加的平面(类似桂离宫书院的雁行式平面),并将建筑和景观混合在一起。比如能看到奈良东大寺南大门“大佛样”影子的京都文化会馆,或是有着雁行式平面的东京都美术馆。


自1961年落成后,东京文化会馆立即成为管弦乐队和国际艺术家在东京最重要的舞台。后来NHK音乐厅(1972年)、三得利音乐厅(1986年)、艺术剧场(1991年)(1997年)相继落成,但东京文化会馆仍然以其出色的音响效果而闻名。项目使用了由NHK技术研究实验室研发的声学设计,该项目在日本开创并确立了我们今天所知的建筑声学设计专业的角色。


参考资料:

[1]https://archeyes.com/tokyo-metropolitan-festival-hall-tokyo-bunka-kaikan-kunio-maekawa/

[2]https://www.johnbarrarchitect.com/post/2017/08/16/in-search-of-japan-ness-part-1-putting-lipstick-on-the-gorilla

[3]林静言,扎根日本的现代建筑:前川国男作品选读,2019,有方


经典再读 往期回顾



视觉 / 方泽楠 校对 / 李菁琳

本文版权归有方空间所有。



























以“在看”分享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推荐文章
北京发布  ·  人民代表习近平
8 年前
考研英语时事阅读  ·  【核心词汇】DAY 145
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