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永澄老师
永澄老师,全名易仁永澄。他是一个负责任到唠叨的老妈子,一个专注帮助他人实现目标的创业者。学习目标管理,就找易仁永澄,想要实现目标,就找易仁永澄!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印象笔记  ·  爱具体的人|一周收藏排行 ·  昨天  
学习曾国藩  ·  本事越大的人,越懂得隐藏三个秘密! ·  4 天前  
学习曾国藩  ·  王阳明:修养好情绪,打败心中魔! ·  4 天前  
混沌学园  ·  微信「附近的人」,都是谁在玩?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永澄老师

永澄:如何用分形原理思考战略问题?

永澄老师  · 公众号  · 学习  · 2017-08-12 23:54

正文


我在《问题的唯一原因,用三层系统给出解释》一文中,要求大家用三层系统思维方式解决问题,于是,好友W姐姐,就非常认真地用三层系统分析了自己当下遇到的困扰:时间不足。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 W姐姐想要在8月好好陪孩子,但是因为参加了我的『做自己的CEO』课程、真自由训练营即将结营、《跃迁》一书要共读、个人发展规划要完善、还要进入复盘群了解我的心理表征……时间明显不够用了。于是,她用三层系统分析,找到了问题和解决方案,大约的方案如下:

• S1:先用1天制定出8月的计划;

• S2:排序:带孩子+工作、做自己的CEO、跃迁共读、50天观察;

• S3:资源:请家人帮忙,每天多出2小时时间;

• S4:找重点:高标准完成CEO课程;

• S5:防风险:做好心理准备,不要做太多。

我一看,这是惯常思路,基于“平庸的策略只能得到平庸的收益”,所以这种按照资源思考问题的方式,结果通常不太好。更重要的是,没有少做多得。所以,我就提出了自己的方案:

• 提高时间浓度。不见得每天孩子醒时都要陪伴,关键是陪伴的质量,单位时间内和孩子进行的全新交流;

• 找到学习的重点。我认为重点是必要难度使用价值的生成。如果一个学习没有必要难度,那相当于低效,如果学习没有产生使用价值,不能令自己现状发生改变,那也很有问题。

当我说出这一点之后,W姐姐给我的回应是:“必要难度和使用价值输出,在真自由训练营有了更多的实践,但仍不够,你这么一提醒,我要考虑是否再提交一次结营作业,刻意练习必要难度?”

忽然之间,我发现真正的问题不在于抓重点的问题,而是没有从问题中跳离出来。


来看一个原理——分形。

分形是复杂系统科学中系统理论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我们不解释它的逻辑,就看它的规律——自相似性。

当我们观察的尺度不同的时候,更大视野范围的观察(误差更大)和更小视野范围的观察(更加精准),图形是有相似性的。这个相似性通常是统计学上的概念,而不是说图形完全一模一样,不过,这个解释对我的这篇文章来说并没有那么重要。

我们就来看分形对于问题解决的类比过程:在更精确的尺度(更小范围)内所做的事情,和误差更大的尺度(更大范围)内所做的事情,是相似的

这是一个很触动人的结果,就像古典老师《跃迁》一书提到的很多例子:你在小城市努力,你觉得去大城市很辛苦要比小城市累,其实差不多的;你在很低标准下努力,你觉得提高标准会很辛苦,但其实是差不多的。想想朝鲜的Boss,跟我的岁数也是差不多,我们每天都在做差不多的事情:获得信息、判断、决策、反馈……

但是,做的事情差不多,不代表结果一样啊!大城市获得的资源和机会小城市没法比、高标准的生活是完全不一样的视野范围、而我并不是某个国家的Boss。

如果你在刻意训练系统思维,你会知道:“做的事情差不多”其实描述的是输入,“结果”指的是输出,输入和输出不成比例,说明这个系统是非线性系统。正是因为非线性系统,才以不同程度(几百、上万倍)地拉开了不同人的收益。

这就是“分形”告诉我们的关键:你的视野在看什么范围


谈到“视野范围”,这就是个战略问题了,这就是另外一种能力了:你究竟在关注多大范围的事情?战略是整体性思考的能力,我们思考问题,必须从整体出发,是你整个视野范围内能够看到的整体。

就拿W姐姐的这个问题来看,如果把真自由训练营的结营作业再写一次,应该是很好的,但是,有什么价值呢?

我认可真自由训练营的价值,但是,真自由训练营教的是自律的能力,那个能力是持续训练才能增长的能力。 如果被困在一个小范围内,不去训练,那么这个能力是不会提高的。也就是,无论结营作业写多少次,自律能力也就是这个水平。

所以,如果站在分形的角度来理解,W姐姐的目的是获得较快的提升可能,那么,她在小分形里做事情,需要关注的细节非常多,也会做得很好。但是,如果站在大分形里来看,她其实在做那些可以被忽略的“误差”里的事情


总结今天和W姐姐交流过程,我也有巨大的收获,尤其是对战略的理解。

观察战略,可以有两个视角,一个是整体视角,另外一个是细节视角。这都是我自己起的名字,名字不重要,关键是内涵。

整体视角,考虑的就是把自己所有可以思考的维度全部整合到一起,在全然系统的高度上去看待自己。这有点儿我在三四月份思考世界观、人生观时候的感觉,将一个对象在自己面前完整呈现,去分析各种资源、各种可能的关系以及变化,找到变化中的驱动点,抓住这个点就可以驱动整个系统。

细节视角,考虑的是战术一致性的问题。从多次战术中寻找一致性,然后将一致性进行抽炼,成为战略重点。

从这种观察角度来看,整体视角更像黑盒系统,细节视角更像白盒系统。而今天的分形的隐喻,更多的是针对整体视角来看的,它告诉我们不要沉溺于具体细节的“战略”上(细节,通常连战术都够不上,很有可能只是一场小战役),让我们获得全局视野。

分形这种理解上的打通,除了对战略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对非线性系统的深度理解——如果一个系统没有给自己带来非线性收益,很有可能陷入在小分形了

但,这个度又很难把握,因为你并不清楚什么样的误差才是可以被忽略的误差?我想,解决这个问题有个很好的策略,那就是非重叠性。如果你做事,总是重叠在差不多的事情里,那很有可能就陷入到小分形了,要不抓紧时间打开视野,要不抓紧时间切换内容。

总结给自己的启发,有这样三点:

• 分形用在整体战略视角上,让你可以避免陷入在小分形;

• 如果系统没有给自己带来非线性收益,很有可能陷入在小分形里了;

• 如果无法判断是否在小分形中,那就通过任务的不重叠性来判断。

感谢W姐姐给我提供的案例参考,嗯,既然你这么认真,你的战略问题我给你包了,你拿着本文,找我来给你规划整体战略和破局战术吧!

我已经领读完《跃迁》的第一、二、四章了,每一章的领读中我的逻辑都是:先讲原理,然后再展开逻辑,越来越发现古典老师水平之高、细节把握之精准,我觉得我再有十年也达不到他的水平啊~心里略有失落。

不过,慢慢来,持续做吧,找非线性网络去跃迁,争取十年内达到古典老师现在的水平。再次强烈推荐成长者阅读本书,这绝对不是一本普通方法论的书籍,它必将带给你翻天覆地的变化!千万别因为内心的小情绪而错过了。

今天是观察实验第34天了,今天的问题是:“你有没有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很努力地在做事情,后来发现,自己在做小分形里的事情?这件事是什么呢?如果让你对自己进行一次整体视角的规划,你会思考哪些事情?”今天留言标签是:#观察永澄50天实验-34天#,快快留言吧。

我好久没有休息了,明天给自己放个假吧~祝大家周末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