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解放军报
解放军报法人微信:瞭望军事风云,关注国家安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九龙微观  ·  总师官宣:歼-35会上航母! ·  5 天前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  剧透:珠海航展中国兵器馆抢先看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解放军报

关注|实战训练中,这个连队自创了“窗口靶”投掷训练

解放军报  · 公众号  · 军事  · 2017-03-28 12:07

正文


陆军第41集团军某旅一连结合实战经验,自创了“窗口靶”投掷训练。让我们一起看看,这新鲜的“玩法”到底有没有用呢?


大纲没有的内容,练不练?

月中旬,在陆军第41集团军某旅一连手榴弹投准训练现场,这样的一幕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上等兵以上人员,正一枚接一枚往一个铁架子上的方框内投掷手榴弹。



“这‘玩意儿’挺新鲜,有什么用吗?”记者问道。


“这是我们自创的立式‘窗口靶’,专给官兵们练投准用。” 连长吕维清给记者介绍,“窗口靶”高约15米,用五根铁杆划出五个面积约为1.5平方米的方框,模拟楼房的窗户。官兵们在30米外以立姿或跪姿投弹,命中第一个框计1分,往上依次加2分,投弹3枚得3分为合格。


吕连长自豪地说,在“手榴弹使用”这一课目中,大纲明确规定了投准训练内容的目标为“地环靶”。近几年,一连手榴弹投准的优秀率都保持在90%以上。


“那投‘窗口靶’合格的人多吗?”“合格率75%左右。”吕连长一边比划一边解释道,“向垂直地面的‘窗口靶’投弹,力量的使用、力道的把握相较‘地环靶’而言,难度当然更大。”


“几十米外往建筑物的窗户投弹,没两把刷子还真不行。不过,这都是‘战场’逼出来的。”吕维清有感而发。在去年的一场处突演练中,“暴恐分子”聚集到楼房内作案,担任指挥员的吕维清下令实施瓦斯催泪侦测敌情。紧急关头,一名有着“投准王”之称的战士主动请缨。然而,他向楼上窗户连投两枚都没投进去,其中一枚撞上墙壁反弹回来,引起现场观摩人员一阵哄笑。


摔个跟头捡个明白。在随后的复盘总结中,吕维清结合以楼房为主体的巷战特点,提出了开展“窗口靶”投掷训练的意见。然而,有人对此持不同意见,觉得大纲并没有要求训这个内容,担心“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大纲没有的内容,练不练?大多数官兵认为:“仗怎么打,兵就该怎么练,‘窗口靶’投掷训练应该搞,也能够搞。”综合大家的意见后,一连立即组织骨干研练“窗口靶”投掷训练,制定出训练实施、考核评定等细则。


“‘窗口靶’投掷训练的效益到底如何?”记者在训练场上绕了几圈,回过头问身旁的下士班长陈慈恩,陈班长没有直接回答,而是谈起了几天前的一件事:在旅里组织的战斗体能连贯竞赛中,他和战友代表营里与其他单位角逐。颇具戏剧性的是,四营代表组第一个到达终点,结果却无缘前三甲,而稍后到达的他们最终夺冠。


“在手榴弹投准项中,我们得25分,四营才得5分。”陈慈恩颇为得意地说,“高难度的‘窗口靶’我们都投得准,还怕‘地环靶’不成?”


值得一提的是,一连投掷“窗口靶”的新做法受到旅里的关注和肯定,日前还组织各连干部骨干前来学习观摩。


(陈典宏 李源俊)


花精力练“窗口靶”,划不划算?

“窗口靶”到底有没有用?还是听第41集团军某山地旅一连连长吕维清说一说吧!


我比较爱鼓捣。这不,最近我针对城镇作战以楼房为主的特点,琢磨出模拟不同楼层的“窗口靶”训练构想,用来提高手榴弹立体投掷的精准性。


相比“地环靶”,向“窗口靶”投掷手榴弹,弹道更长,力度自然要更大。在营训练形势分析会上,我汇报这一构想时,营里一些骨干持不同意见。有人说,如今训练任务这么重,大纲规定的必训课目尚有薄弱环节,再花精力去搞“窗口靶”,不划算。还有人担心,没有教材,没有范例,如何保证训练成效?安全责任谁来担?


他们说得也有道理,大纲不考、教材没有,万一搞砸了岂不很尴尬?我也有些纠结。可作为一连之长,谁都想自己带的战士在战场上能以一当十。


我将意见带回连队,骨干们态度很一致:训练并非为了考核,而是为了打仗。他们的支持给了我信心。我们集思广益、反复论证,根据大家意见进行科学改进,定型靶标。


向营党委书面报告后,我组织官兵在练好大纲规定内容基础上,利用立式“窗口靶”练手榴弹投准。首先,我组织训练尖子利用课余时间研练,先行一步探索“窗口靶”的训练细则和考评标准。我要求大家先达到“立姿投弹40米以上,‘地环靶’投准优秀”,才去练“窗口靶”,并在平时手榴弹投准普考中,设置“仰角投弹”“堑壕投弹”等加分项目,有意识引导官兵向更难的“窗口靶”挑战,拓展他们的实战技能。


或许“窗口靶”比较新鲜,官兵兴趣浓厚,尤其是列兵,为了早日能练“窗口靶”,苦练投远、投准基本功,连队掀起一股比学赶超的训练热潮,手榴弹投准成绩水涨船高。用官兵们的话说,“‘窗口靶’都投得准,还怕‘地环靶’不成”。


前不久,战区陆军到旅里随机抽考,连里参考的战士个个拿了高分。在“向半山腰的壕沟投准”时,练过“窗口靶”的战士们手榴弹一投一个准,3枚弹均拿了满分,营里为此专门进行表彰奖励。战士们说,手榴弹立体投准的技能,将来在战场上一定会更有用。


我们连的这一做法和连队官兵取得的成绩,很快在旅里传开。曾持反对意见的兄弟单位骨干一一前来观摩,反思了自己组训思想保守的问题,这让我很欣慰,没想到“窗口靶”竟在大家头脑中投出了浓浓的实战味。


第41集团军某山地旅一连连长 吕维清

本报记者 陈典宏、通讯员 李源俊整理


机械理解按纲施训?不好使

《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是指导部队训练的基本法规,具有高度的权威性和指导性。严格按照大纲规定的内容、时间、条件、标准实施和参加军事训练,是每一名军人都必须完成的基本任务。然而,有的官兵机械地理解按纲施训,认为凡是大纲没有的内容就不能碰,人为把按纲施训与训练创新对立起来,这是不应该的。


一般来说,大纲反映的是普遍的、共性的规律,而各部队担负的作战任务不同,所处的环境不同,武器装备水平不同,大纲不可能完全反映出现实中这些复杂的变量,这就需要我们在训练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符合自身情况和特点的训练方法。此外,随着现代战争形态的快速演进,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及时总结部队训练实践的鲜活经验,滚动发展训练内容、积极改进训练手段、不断创新训练方法、科学加大难度强度,也是按纲施训的题中应有之义。


僵化地理解按纲施训,陷入教条主义、本本主义的范式,不利于发挥基层官兵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在我军历史上,无论是战备秩序的“三分四定”,还是“郭兴福教学法”等一大批重大创新成果的总结推广,都首先来自于基层普通官兵。


(张科进)

本文刊于2017年3月28日解放军报

“基层传真”专版

军报记者微信发布

投稿邮箱:[email protected]

转载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