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叶匡政
在影视界,一切问题均与创新有关。无论是谈到类型与套路、名著与改编,还是论及艺术与商业、产业机制与大数据,其实都隐含着对创新的研讨。
在这些问题上,中美编剧的视角与观点究竟有何异同?这是第三届“派乐盟”峰会——“内容创新与剧本品质”高峰论坛试图回答的问题。
这场论坛由派乐传媒、上海电视节组委会、上海戏剧学院联合举办,嘉宾们精彩与独到的见解,使其成为第23届上海电视节的一个重磅论坛。
论坛上星光熠熠,美剧《越狱5》编剧兼执行制片人沃恩·威尔莫特以及Anonymous公司总经理、好莱坞金牌制作人尼克·克莱蒙斯亲临现场,与著名编剧张永琛,新锐导演、五元文化创始人五百以及著名文化评论人周黎明就这些业内关注的问题,深入地展开了讨论,与现场的二百余名业界精英一起,分享了各自的从业经验。
一个多小时的论坛,嘉宾们金句频出,给观众带来不少干货。
套路与创新
类型剧的套路与创新,是制片方与编剧时刻面对的问题。
一方面,创作要求新,但另一方面又不能远离大众关注的市场热点,如何在独创与趋同间找到平衡,成为一部影视剧能否成功的关键。
美剧在这方面无疑有很多成功经验,做到了类型化,但不同质化,与大量国产电视剧的同质化完全不同。
细究那些成功的美剧,无疑都有两个属性,它所表现的领域往往是见所未见的,似乎是完全创新的,但深入细看下出,它们展示的情感与价值观又是我们熟悉的,让你感同身受,极易引起共鸣,具有典型性。
沃恩·威尔莫特认为,所有的故事都是从一个人物开始的,只有当创作者对这个人物充满了激情,“火花四射”时,创新才有可能。
美国影视工业虽然在平台、技术等方面,已形成近乎标准化的模式与流程,如每季24集,有封闭式结尾等。但在风格、题材和故事架构上,都有完全的灵活性,创作者可去寻找任何兴奋的、有激情的题材。
他以《越狱5》为例,不仅浓缩了《越狱》过往一些最好的元素,同时从古希腊史诗《奥德赛》中汲取灵感,“找到共鸣的普世价值,通过争斗回归家庭”。
在《越狱5》中,创新之处是表现了中东也门的监狱,“弟弟在监狱,哥哥去救他”,成为《越狱5》的新卖点。
他还介绍了他的另一部作品《圣域》,同样是从《圣经》故事找到灵感的,但他的视角却是天使的视解,并从天使的角度陈述和叙述所有的故事。
在架构内寻找激情、发现新视角、突破边界,是沃恩·威尔莫特给予编剧的忠告。
在张永琛看来,影视最本质的是要最大可能地满足人们的梦想、愿望,这可以说是影视剧最大的套路。
在此套路之下,可实现三个层面的创新:
一是表达方式的创新,当穿越剧、魔幻剧成为传统方式后,需要创作者寻找新的类型。
二是故事核的创新,这也是难度最大的创新,需要编剧做大量的前期策划,直到具有全新的创意。
三是价值观的创新,这是最重要的创新,一部剧到底想向人们传达怎样的价值观,在今天变得越来越重要。
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创新理念和专业的运作模式,派乐传媒取得了不俗的业绩,不仅签约了武侠、古言、权谋、悬疑、科幻、喜剧等多品类的27个编剧工作室,一大波新剧也正在走向市场。
如《清明上河图密码》《冯梦龙传奇》《女君纪》《清宫熹妃传》《聂隐娘》《媚公卿》《圆月弯刀》《驸马那些事儿》《摸金玦》《钻石恋人》《复仇》《解放战争》《谍战西安》《铁道卫士》《火星小娇妻》《联觉》等。
在这些即将问世的作品中,值得一提的是《七日·生》,这部改编自旅美作家孙康青所著小说《解码游戏》,是派乐传媒2017年重点打造的“《越狱》级精品剧”。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派乐传媒离“编剧梦工厂”的目标越来越近了。
张永琛的观点,得到了沃恩·威尔莫特的完全认同。显然对创作者来说,如何找到普世性的价值,找到人类共性的东西,并以此为基础来创新,才能让观众获得乐得其中的创新,才有可能获得市场的成功。
从左至右依次为:周黎明、Vaun Wilmott、张永琛、Nicole Clemens、五百
改编与创新
对影视剧来说,类型与题材的完全创新,难度极大,往往可遇不可求。于是到名著与畅销书中寻找故事,成为影视产业的一个常规动作,这使得影视改编始终是一个热点话题,当然也成为本届论坛的一个讨论重点。
张永琛从自己的改编经历谈起,认为改编最重要的底线就是互相尊重。编剧要尊重的是原著精髓,但同时更要尊重戏剧的表达,因为小说表达和电视剧表达是两个范畴,完全遵从小说的表达就不是电视剧,失去了做编剧的职责。
但在互联网语境下,改编又面临着一个新的挑战,就是要尊重原著的粉丝,否则会被粉丝骂得要死。
张永琛以改编《孤芳不自赏》为例,由于他有大量的粉丝群,虽然在改编过程中与作者作了大量沟通,但是电视剧播出时仍有粉丝不满意,认为对原著的改编幅度过大了,但作者本人非常满意。
如何在改编中实现创新,给流行的小说以更符合戏剧化的表达,包括给古老的故事注入新的活力,都成为未来影视人时常要面对的问题。
对改编问题,威尔莫特介绍了他成功的经验。他编剧的美剧《圣域》,就是改编自电影《基督再临》。
这部电视剧改变了《圣经》的内容,为何在社交媒体上没听到任何负面的反馈?是因为整个团队在改编之初,就意识到这个问题非常敏感,于是聪明地选择了天使这个视角。
因为天使是每一个宗教语境、每一种文化都有的元素,具有人类的普世性和共通性。所以《圣域》虽然改变了《圣经》的内容,但因为视角选得好,使得这种改变也变了不那么敏感了。
尼克·克莱蒙斯则谈到了将电影《冰血暴》改编成电视剧的经验。她的理念是不希望商业主导编剧的创意,重要的是保持原创的原则,尊重原著的原则,只有从这个角度进行创新,才能把《冰血暴》销售给相关的受众。
在她看来,只要原创的故事足够好,就一定要把原创精神保留下来,作为改编作品的核心创意。
新锐导演、五元文化创始人五百则认为,改编剧剧本是一个重要层面,但另一个层面的影像和声音同样非常重要,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维度的东西,转化起来也完全不同。
如何避免从剧本到影像和声音的衰减,影视的工业化程度就变得尤为重要。从导演的角度讲,五百更在意的是技术,如何把编剧写出来的剧本最完美地转化出来,技术无疑是最重要的。
这就需要每个部门都很专业,但即便是一线编剧一线导演一线演员,也不一定能生产出一线的剧集。这其中互相匹配、合作默契是前提,这样才能谈得上真正的产业链。
机制与创新
在分析两国电视剧创新机制时,沃恩·威尔莫特提到了创作人这个概念。创作人有点像整个想法的生存者,一部电视剧原创的想法都是来自创作人。他种下了种子,给它浇水,往往要花好几年时间让一个想法丰富起来。
创作人是电视剧人物和故事最亲密的人,因为整个故事源自创作人的想法。当他去丰富他的想法,与其他编剧、制片人沟通时,创作人会吸取别人的一些想法。
一般来说创作人同时也是制片人,也是编剧的领导。与电影的制片人和导演中心制不同,美国电视剧的核心是创作人,也就是编剧,创作人会和其他有经验的编剧一同合作。
张永琛介绍了派乐传媒的运作模式,就是从好莱坞引了剧本创作和编剧创作模式,在他的团队中有首席编剧,再上面是总编剧。
但美国电视剧的这种编剧中心制,显然在中国还无法达到,中国仍是制片人中心制,制片人的背后则是资本说了算。可能在很长时间内,都很难让编剧拥有更多的话语权和决策权。
张永琛认为,美国的编剧中心制,是一个可以保证剧作质量的运作模式,相信在未来,会有一部分剧集会按这个模式尝试,尤其在派乐。
从论坛的对话可看出,中美两国的影视人都极其期望对话的。正如张永琛所说,好莱坞所有经历的痛苦,我们明天就要经历,这是一定的,这是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它必然要来。
沃恩·威尔莫特则表示,中国的发展速度如此之快,美国也得跟得上这个节奏,中国已意识到美国经历过的困难,这是中国应对困难的开始。
如何用人类的共性来创作一个好故事,对两国电视人来说,永远都是有难度的,创新无疑是它的根本。
“广电独家”是广电业界第一订阅号,“影视独家”深度透视影视产业规律,由北京中广传华影视文化咨询有限公司运营,新版微信长按二维码图可直接订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