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的兴起让普通老百姓能及时获取纸媒时代难以接触到的信息,这是有利的一面;不利的一面是造谣、误解以及简单粗暴地“解读并传播自己不懂的信息”,导致更多人迷惑。
以中国减持、增持美债为例
当中国持有的美债金额上涨,不意味着我国央行主动“新购了美债”;当我国持有的美债金额下降,也不意味着中国央行主动“抛售了部分美债”——
金额的变化,更多是源于美债利率的变动。
在详细阐明这个问题之前,有必要给不熟悉的网友解读下美债的发行、利率、价格等信息。首先看美债的发行,采取的是拍卖的方式,利率以所有买到的美债投资者给出的“最高利率”为准。
举个例子,假设美国商务部要发行10亿美元的美债,让那些有意购买美债的投资者来竞价,利率由低、到高排列。
A投资者喊话:愿意购买1000万美元的美债,利率是3.5%;
B投资者喊话,愿意购买5亿美元的美债,利率是3.6%;
C投资者喊话,愿意购买1亿美元的美债,利率是3.7%;
D投资者喊话,愿意购买10亿美元的美债,利率是3.8%……
到这里就结束了,因为利率从低到高的这四个投资者愿意购买的美债金额已达到了16.1亿美元,已超过美国商务部准备发行的债券数额。后面喊话的投资者,已不算数了。
对美国商务部来说,他首先要接受A投资者,因为利率只有3.5%,发债的成本最低嘛——也就是支付的利息最低;然后再接受B和C投资者,叠加A愿意购买的金额,合计为6.1亿美元。
10亿美元的发行总量,剔除“A、B、C”这三个投资者愿意购买的债券金额后,剩下的3.9亿美元就属于D投资者要购买的——
尽管
D投资者,本意是希望购买10亿美元的。
到这一步,只是确定了各个投资者实际购买到的美债金额。后面的E、F、G等投资者由于想要获得的利率太高,失去了竞争机会。
接下来需要确认票面利率——每一次发行的债券利率必须是相同的,以所有已成功抢到美国国债的投资者中“最高利率,为最终利率”,即:A、B、C、D这四个投资者股买的美债利率都是3.8%。
若您还没有看明白,那就再回头阅读一遍。从美国商务部角度来说,要优先满足那些愿意“低利率购买美债的投资者”;从投资者角度来说,想要更多地购买美债,应尽量要求低利率,让自己获得购买的优先权。
再看票面利率和债券价格的问题
假设南生曾购买100美元的美债,票面年利率为3%,也就是每年赚3美元。现在,美国商务部发行的美债利率提升至4%——利率上涨了,在这个时候南生若要出售自己手中持有的美债,该怎么办呢?
若还是按100美元的票面价格出售,那就没有投资者会接手。原因很简单啊,他们从南生手中购买美债,利率只有3%,低于美国商务部新发行的债券利率,不划算啊。
在这种情况下,南生若想完成交易,那只能以低于100美元的价格来出售了。比如是98美元,某投资者购买后,在获得100美元本金的同时,又获得3美元利息。
他的实际所得是:5美元收益(3美元利息以及折扣的那2美元),98美元成本,实际利率是5.1%。
看清楚这点,我们就能得出结论:美债利率上涨后,之前低利率购买美债的投资者,他们持有的美债价格反而减少了。刚才的例子中,南生持有的那100美元美债,价格后来跌至98美元。
刚才那个例子,再反向设定
南生还是持有100美元美债,票面年利率为3%,也就是每年赚3美元。现在,美国商务部新发行的美债利率降至1%。这种背景下,南生若出售手中持有的美债则可实现溢价了——101美元出售。
某投资者购买后,获得的本金和利息是103美元,他的成本是101美元,赚2美元,实际利率为:
2除以101,获得1.98%的收益。
就比从美国商务部那购买新发行的美债,更划算了。
这样我们就得出又一个新的结论:已发行的美债,利息和票面金额是固定的。当美债利率下降的时候,美债价格反而会上涨,即“
美债利率的涨与跌,与美债价格的涨跌成相反的关系
”。
然后再来看中国持有的美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