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兴人类计划
你好不开心,我叫没烦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槽值  ·  网易沸点工作室多岗位实习生招聘中 ·  2 天前  
于小戈  ·  刚跟弟弟结婚,她的脸肿成发面馒头 ·  3 天前  
于小戈  ·  看看人家老公,气S人!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兴人类计划

看过这档停播节目,今年所有春晚小品都得认输

新兴人类计划  · 公众号  · 两性  · 2021-04-07 18:00

正文



有一档节目,五毛钱特效,座机高糊画质,也没有明星流量加持,却能让人十分钟入坑,笑到停不下来。

这档节目有多魔性?

有人一口气刷 17 集,说自己追剧都没有这么勤快。

有人半夜笑出猪叫,直到手机没电都舍不得停下来。


这档节目,就是 《谭谈交通》

开播 13 年,一共 3000 多集,网友在豆瓣上给它打出的评分,稳居 9 分以上。

有人调侃这是集相声、小品、杂技于一体的“国内综艺搞笑之最”。

但认真看过几期,你会发现,除了好笑、解压之外,它更吸引人的是那种不加修饰的真实。

在《谭谈交通》海洋般的视频资料中,每一幕都是努力生活的普通人的潦草侧面。

真实的生活。 真实的悲喜。



《谭谈交通》开播于 2005 年,是一档成都本地的交通普法类节目。

主要目的就是宣传《道路安全基本法》,规范交通秩序,保障行人人身安全。
交警谭乔被选中成为主持人。

本来应该是个很严肃的普法栏目,开播前交警队特意嘱咐谭乔:“与纠正交通违法行为无关的话不能多说。“

结果每期成片里,谭乔都说了很多家常话。

话里话外带出的“名场面”更是不胜其数。


其中最出名的,大概要数“二仙桥大爷”的梗。

那天,谭警官在路边拦下了一个违规行驶的老大爷。

别看大爷年纪不小,骑着一个改装过的三轮拖车可是虎虎生风,不仅超载拖着几块长铁皮,还能在机动车道上插缝儿超车。


被拦下后,老大爷一看是交警,先是无比尊敬地问打了招呼:“警官好。”

像往常一样,谭警官准备用“启发式”思路教育大爷: “您该走哪儿?” (指着马路,暗示大爷走错道了,应该在非机动车道内行驶。)

结果大爷果断干脆地回答: “走到二仙桥。” (他要去的目的地)


谭警官只好无奈地解释: “什么到二仙桥,我是问你该走哪条道?”

大爷很认真地说: “走成华大道。” (去二仙桥的主道路)


看出大爷也许是真听不懂,谭警官只好转移询问方向,指着他的三轮车: “你这车子能拉...” (“这么长的东西吗”暗示大爷拖的货物超载超长了)

结果话还没说完,大爷主动接了话: “只能拉一点点,就这么多了。”


不得不说,这位大爷真是逻辑鬼才,每个回答都完美避开正确答案,但又确实挑不出一点问题。
怪不得有网友评论: “这节目太过真实,有些对白编剧都写不出来,简直笑到头掉。”

其实每期节目的开场都是很正常的,谭警官在街上巡视,看见有人违规:“这个行为有点危险,咱们得上去好好劝说一下。”

但由于他说的一口川普,天生就带着喜剧效应,再加上区别于传统棚内普法节目的接地气生活化场景,即使隔着屏幕,我们也能感受到这档节目的亲民。

都说艺术来源于生活,亲民的谭警官就这样和普通百姓们,在一唱一和的对话之中留下了很多啼笑皆非的“名场面”。

一边开车一边抽烟的司机被叫停,走近一看,车后座还违规挤了四个大老爷们在搓麻将。


谭警官问司机:“你作为驾驶员,超载人员在后头打麻将,没影响吗?”

司机说: “有影响的,我下注了。”

坐在车顶上的小伙子随着货物摇摇晃晃,谭警官担心他的安危,赶快劝说司机把车停到边上要和他们聊聊。


谭警官问他:“小伙子,我看司机骑的时候,你左摇右晃的,这很危险啊,你不怕掉下来吗?”

小伙子自信满满: “没事,主要是我练过,能腰马合一。”

说着就站起身来,准备现场演示一番,还让谭警官腾点位置。


结果位置是空了,他从空中旋转着一屁股重重摔到了空地上。

最让人印象深刻的,应该是那一个“用嘴开车”的奇才。

正常人开车都是两只手把住方向盘,但这位大哥整个人都趴在车上,手也不抓方向盘,而是垂在下方,后面还载着一个哥们。

远远看去,就像用嘴开车,活像在耍杂技。


走近一问,才知道开车的是师傅,坐在后头的是徒弟,两人正准备去给客户装橱柜。

谭警官看着两人奇怪的姿势,想让他们下车问个清楚。

结果前面的师傅说: “这车破,我不能下车,得捏着这里的开关(目光示意怀里抱着的一个箱子),松手了就开不了了。”

后面的徒弟也解释: “我也不能起来,我一站起来,这个坐垫就会飞出去。”


谭警官听得一头雾水,好说歹说让哥俩下了车,他这才看清这辆车究竟有多破烂。

外壳全没了,只剩个车架,各种电线钢管直接裸露在外,整个被泥浆糊满看不出原本的颜色。


师傅告诉谭警官,这是工厂给配的二手车,已经开了好几月了,摔了五六回,有一回为了躲车,还直接开到沟里去了。
谭警官听了想安慰几句,结果刚说了个“你”,人家话锋一转,竟然对着镜头打起了广告:

“虽然这车很破烂,但我能修啊,摔了这么多次还能开,全靠这里面用的板材,这个板子是我们工厂自己生产的,用来代替钢筋用个十年八年没问题,所以我们的橱柜也特别好,我们是贝斯特橱柜。”
明明是正经普法栏目,结果硬生生变成了“搞笑综艺”。

但仔细一看一想,这些让人发笑的瞬间,又何尝不透着一点生活里的心酸和无可奈何的现实呢。


如果不是生存艰难,谁愿意冒着生命危险超载又逆行?


谭警官遇到的人,大多风尘仆仆,他们有股子憨劲儿,干活很拼命。

几乎每个被拦下的人都有各自的苦衷,那么多不同的故事,如果用一句很短的话概括——

生活不容易。

而这也是《谭谈交通》最大的亮点,就像谭警官说的那样:

“我总会想多问一句,多关心一下。如果我处罚他,不是为了处罚这个结果,而是想知道他为什么会违法。”

多问一句,多关心一下,
多一点接地气的烟火气,
更多一些,对人的关怀。


在《谭谈交通》海洋般的视频资料中,每一幕都是努力生活的普通人的潦草侧面。

节目中,有一位被生活所迫,骑电动车载了两百斤货物的大哥。


谭警官请他从车上下来聊聊,但他说不能,因为货太重,为了运输他绑在了背上,靠着后背的力量才支撑住这两大箱货物。人一下来,这货得倒。

谭警官问他:“你拿这个车运送,很不稳定很危险,怎么拉这么多?”

这位快 60 岁的大哥说: “十块钱一件,拉这么多,我就想多挣他十块钱。”


大哥说告诉谭警官,这一趟多挣十块,一天多跑几趟,就能把老婆每天吃药的钱攒出来了。

“子女都有自己的家,我也不想给他们添麻烦,自己辛苦点,能养活老婆就好了。”

虽然这位大哥一直是面带笑容,但说到后头,却隐隐能从他的说话声里听出哭腔, “所以请你不要罚我款了嘛,我只有这个程度了。”


只有这个程度,

那是咬紧了牙才撑住不倒下的程度。 没经历过的人,不可能懂。

甚至连想象一下都做不到。别不信。

2011 的夏天,谭警官正在街上巡视,拐了个弯前方出现一辆拉满货物的三轮车,堆得高高的车顶晃晃悠悠,上面还坐着一个老人,一条狗。


谭警官把三轮车拦下,询问一番才知道,这一车的木头树枝是要交给工厂,打成锯末,做成茶几写字台用。车上的木头足足有六七百斤重。

谭警官问大爷:

“你看你这多危险啊,拉这么多东西,万一出个什么事情。家里人难道不担心吗?你爸爸不管你吗?”
“我爸爸死了,死了十一年了。”



“妈妈呢”
“妈妈死了二十多年。”


“你老婆不管你?”
“老婆也死了,十一年。”


“那你的子女呢?”
“也死了。”


“真的假的,怎么可能子女也死了?”
“生娃娃难产,大人孩子一起没的。”


“难道你没有什么其他兄弟姐妹了?”
“有一个哥哥,死了十八年,现在只剩我和弟弟,还有一条狗,十多年了,也快老死了。”

说着大爷指了指坐在车顶上的老人和狗。谭警官想让弟弟劝劝大爷,结果不管说什么,车顶的老人都不理睬他。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