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新京报传媒研究
传媒圈里圈外,新闻台前幕后,这里大概是离新闻一线最近的地方,给你不一样的视角,新闻从未如此有趣。关注我们~~~因为你除了帅,还有脑子。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总台《2025年元宵晚会》节目单来了! ·  昨天  
新街派 生活报  ·  痛心消息传来!昨晚不幸离世!曾火爆全网… ·  昨天  
扬子晚报  ·  突然病危!再次高烧超40℃,已停止进食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新京报传媒研究

本科毕业写论文,形式大于内容? | 周末谈

新京报传媒研究  · 公众号  · 社会  · 2018-05-20 09:59

正文


本文转载自黑眼豆豆写字的地方

(id:heiyandoudou2016)

作者:黑眼豆豆


“凌晨两点,我还开着灯,望着满屏幕飞舞跳动的论文。我心里有多苦,我自己多清楚,实在想不出,目录该怎么分,老师又说我的论文结构不完整,我为什么必须要写论文,又为什么要被束缚灵魂,写到天昏地暗,写到头脑发昏……”


上面这段歌词是来自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即将毕业的大四学生李欢创作的歌曲,歌曲名为 《不想写论文》


最近这首歌突然走红网络,在网易云音乐和QQ音乐获得不少评论,诙谐幽默的歌词表达了毕业季还在为论文发愁的学生们真实的心声。

毕业论文算是整个大学“最后一次考试”,不管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要想拿到学位证,完成毕业论文是必不可少的一项任务。

但是写过论文的都知道,不但要想一个好的选题,还要确保能找到足够多的研究数据,甚至为了论文还得亲自去实地调研。


论文写完了还担心查重率过高,不得不重新修改。


煎熬、挣扎、焦虑,论文从开题到放弃,这种状态在写论文的学生身上都如影随形。


而论文抄袭、洗稿、代写,发生在中国高校大学生论文故事,其实一直都在上演。


1


完成一篇论文只需10天


上周在朋友圈看了一个朋友发了条“改了七遍,论文终于定稿了”的动态,我好奇的在微信上问了他关于论文的一些问题。

当我问他写这篇论文花了多长时间,他回答 10天不到

听完我很是震惊,记得我当时写论文从寒假开始写,一直写到5月中旬,花了好几个月。


接着我问他如何在10天完成论文的,他告诉我待在学校写论文,偶尔也会熬夜写,效率比在外面高多了,这个确实有点道理。

之后我又询问他毕业论文是如何完成的,他告诉我首先要选好自己的题目,然后去知网下 50篇 同一主题的论文,其中包括硕士论文和博士论文。

然后找出几篇写的比较好的文章,每篇摘抄几部分,然后自己网上找找最新的数据,修改一下,凑在一块,这样一篇论文差不多就完成了。

当我质问他那这种大量“引用”他人的论文,然后自己倒装语句,重新组织语言是否算“洗稿”时,他很坦然地说:“应该是吧,但是我们也没有办法,身边人都这样,不然呢?”

“你想想,一个本科生,要写一篇几万字的论文,还要要求有新意、独创性,这个太难了,研究生和博士生可能要求高一点,本科生要求哪有那么高?而且只要查重过了,我们大部分就算完成任务了。”

“还有,只靠大学阶段所掌握的知识要想写一篇原创有深度的论文太难了,因为有些题目实操性很强,免不了会出现变相的‘复制、粘贴’。一篇论文里有多少是原创的,大家都心知肚明。”


和他聊完后,我心里也明白,大多数本科生论文就是这么完成的。


另外不同高校学术水平不一,有的研究型大学学生素质高,论文质量相对较高;而有的学校一般,要学生拿出一份质量高的论文,确实有点难度。

2


那些洗稿的大学生

关于“洗稿”,国内传媒法专家魏永征教授此前写了一篇 《在“洗稿”名目下的剽窃》 的文章。


文章称“洗稿”一词出于香港新闻界,洗稿是新闻工作者的一种由来已久的工作方式。

但他们认为的“洗稿”是对于某个新闻事件,本人没有到现场采访,就会从网上或广播电视的报道里获取已经事实,然后写成文稿。


有时同行之间会相互交换文稿,同类事件好几个,分身乏术,大家分头采访,各人据别人报道的事实写稿在本报发表。

香港媒体语境下的洗稿不涉及版权问题,版权保护只及于表达,不涉及思想等,这是版权的国际公约规定的一项基本原则。


而在当下 “流量为王”的时代,自媒体平台上鱼龙混杂,抄袭、洗稿、刷量乱象频出。

将别人的原创文章调整语序,删减几个字,然后替换几个近义词,最后标上“原创”二字,一篇属于自己的原创文章就完成了,这就是所谓的自媒体“洗稿”方式。

去年一篇《内容红利下的“做号江湖”:一天20篇、每篇5分钟、月入5万……》文章,更是揭秘了在内容红利下,一群游离于读者、平台的边缘隐秘群体。

他们前期通过注册大量的自媒体账号,然后利用抄袭、洗稿、伪原创等各种低成本生产内容的方式,再通过各大平台渠道分发出去,获得大量流量,从而赚取广告分成。

据文章作者透露,完成这样一篇文章整个过程 不超过10分钟 ,做号者每天最少写20篇多则100篇,一篇篇稿子就是这样野蛮生产出来的。

而在学术界,洗稿行为也由来已久。


如果抄袭指的是简单的复制粘贴,那么洗稿则是将他人的论文拿来,对其中的研究课题、标题、结构框架、中心思想、表达方式等进行加工和修改,变为自己的原创论文。


另外,学校的查重规定也“刺激”着学生的洗稿行为。

不同高校对毕业论文的查重有不同的标准,有的学校要求比较低,只要查重在30%以下即可;


而有的高校规定的重复率必须在 20%、10% 、甚至有些变态的要 5% 以下,面对这么严格的重复率要求,学生绞尽脑汁在尝试 “花式洗稿” ,甚至 “移花接木”


大学生写毕业论文的目的,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对学生大学期间所掌握的知识能力进行一次全面的考核;


二、对学生进行科学研究基本功的训练,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撰写专业学术论文打下良好的基础。


学校让学生写论文的初衷是为了培养学生能力,而现实中许多学生在互相攀比谁文章洗稿洗的白,谁的查重率更低,对于论文的质量、深度他们漠不关心。


除了去知网等学术论文网站查找相关论文以便自己洗稿外,还有部分学生通过身边的学长、学姐,甚至直接在上一届毕业生的基础上,直接进行洗稿。


如把城市替换,或者研究范围扩大或缩小,论文再多增加几个案例,就开始自己的论文洗稿之路。


随着技术进步,剽窃、抄袭手段越来越高明,“洗稿”可以规避一些查重平台检测,不轻易被发现。


结果我们看到的论文,明明可以用很学术的语言表达,但是学生为了避免被查重,本来能好好说的话倒装起来,读起来非常尴尬。


每一届的学生都是在上一届,甚至上上一届的基础上,进行论文引用、抄袭、搬运,缺乏独创性,这也导致近几年高校毕业生整体论文质量不断下降。


3


“市场需求”催生了论文代写产业

“有需求必有供给” ,这是经济学上永恒的原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规定,不论是本科学位、硕士学位,还是博士学位的取得,都要求提交相关的毕业论文,这也就意味着,完成毕业论文是授予学位的必经程序。

而面临毕业季, “查重太累”、“导师要求太高”、“没时间写”、“数据难找” …….


毕业论文成了很多人的心头痛,同时也催生了论文代写灰色产业链。

在网上随便搜索“论文代写”,出现五花八门的代写服务。


淘宝上,虽然目前已经屏蔽了「论文代写」搜索,但是还是可以通过搜索「论文」,找到一些代写机构。


比如我在淘宝网搜索页面,输入“论文”后,页面上仍显示了许多代写的网店。





我随机点开了一家代写网店,询问是否可以代写一篇20000字左右的《浙江对外贸易依存度的实证研究》毕业论文。



客服表示需要询问下写作的人,随后告诉我 15天 之内可以完成,收费标准是最低价 1千字160元


一篇20000字的本科代写论文,也就需要 3200元 ,当我询问万一代写的论文不达标能否退款时,客服告知不退不换。


随后我查看这家网店目前一共完成了 1070次订单 ,平均 1500/篇 ,销售额达到 160万

而根据央视此前曾曝光的一个论文代写、期刊代发的灰产工作室一年的单量,按平均一单两万元, 4688单 一年能产生近 1亿 左右的流水。



目前整个论文市场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涵盖了网店、线下等多种商业模式,包括了前方客服和后方代写人员等参与人员。


有的是高校毕业生偶尔会兼职代写,有的是专门在代写组织工作,每月固定要完成订单数,获取一定的工资。

对于论文代写,国家出台了多项法律规章及建议。

教育部2016年出台的《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明确了将买卖论文、由他人代写或者为他人代写论文等学术不端行为作为一种违法违规行为予以处理。

但是教育部等曾下发通知禁止论文代写业务,某种程度上来说只是一种建议或参考,法律效力比较低。

而且不同学校对于论文代写有着不同的处罚标准,有的学校根据本校的实际,制定了详细的处罚措施,对于“论文代写”采取“零容忍”的状态,学校发现一起严肃处理,绝不姑息。

而对于有的高校来说,学校的就业率代表着一所高校或某种专业的教学质量和水平,对于学生论文代写,相对就不是那么严格。


因此,从法律角度来看,代写、买卖论文的行业仍处于社会监管的灰色地带。在有关部门出台了相关条例和意见后,代写论文的现象依然出现。


4


本科生是否有必要取消论文


每年到了毕业季,关于本科生毕业有没有必要写论文的话题都会被拿出来讨论。


而最近来自中传副教授任孟山发表的 “本科毕业写论文,纯属形式大于内容” 观点,引起了社会热议。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