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白菜
来源:维小维生素
ID:Weixiaowei6
吴昕痛哭的背后,揭示了怎样的危机?
周末的时候,我在家看了《我家那闺女》,看完之后,吴昕痛哭的场面在我脑海中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36岁的她好像也处在了中年危机,对她来说,现在的工作和生活让她既恐慌又焦虑。
有一件事的发生更是成为压倒她的最后一根稻草:
去年芒果台的跨年晚会上,因为时长原因,她认真准备的歌舞表演被拿掉。
而那天的沈梦辰却可以一人唱三首歌,人气之高,自不必说。
“我在那单节目中做得很差,那你就不要占着这个位置,你就是最差的,你是能被拿掉的那个。
十个主持人的节目都没拿掉,只拿掉了我的。自从发生了那件事后,我觉得我整个事业方向完全改变了”。
“你就是最差的”,这6个字,对于一个本来就没自信的人来说,就像是剜开一道不起眼的疤痕。
极度的残酷,极度的刺痛。
快本的5个主持人,何炅是顶梁柱,谢娜是搞笑的,维嘉是控场的,海涛是被欺负的。唯独她,可有可无,不知道摆在哪个位置算是最佳。
她签湖南卫视之前,就有家人对此表示反对,她们觉得吴昕性格不合适,考研上研究生当大学老师才是她人生归宿。
其实,在何炅和谢娜的对比下,吴昕努力多年也是配角。这是不是一种正确的坚持呢?
与其在主持这个行业挣扎,换个跑道说不定能找到当初的自信,这对她来说会不会更适合?
例如,衣品超好,走时尚博主路线。
比如,做更多烧脑、知性类节目的主持。
事实上,毕业于大连外国语学院法语系、一直是学霸的她,前段时间走上推理综艺也是意外的一路绿灯,被大家誉为“开挂的新人”。
道路如此拥挤,换个赛道,也许能成为第一。
转型这个词,是比“努力坚持”这些鸡汤词汇,更有价值的一种考虑。
拼命死磕,磕掉的可能是你最后的自信
坚持从来都被奉为一种美德。死磕更从来都是创业世界里的褒义词。
然而这真的是唯一的出路吗?
我6年前就认识的一个创业者,一直在做策略类游戏的探索。5年间,他几乎每年做一个新的策略类游戏,但总是失败。
没关系,他每次都是咬咬牙,再找融资,再做。
有一次,我问他,你要是再做一次还是失败怎么办?
他坚定地看着我的眼睛,仿佛一字一句都是誓言:
我就继续找人,找钱,死磕策略类游戏。
我看着他那么笃定坚毅的眼神,我内心默默地想说一句:你一定,不会,成功的。
因为,除了笃定坚毅,我真的看不到他的任何复盘。
为什么每一次都是失败的?
到底败在人上、流程上、对产品的理解上、还是对市场的理解上呢?
没有任何答案。
本质上,游戏市场中这几年已经被大量先行者占领,现在还在做三流质量的游戏拿出来博傻,已经不合时宜。
有时候,在一个红海当中,换个思路去想问题,说不定比在一个方向上较劲更有效。
但是我们大多数人往往忽略了赛道的重要性,就像跑马拉松一样,只喜欢挤在人头熙熙攘攘的马路上。
殊不知,另辟蹊径才可能跑得更快。
1968年的Silver博士,兴许对这个观点体会得更深刻。
当时,他正在做实验要制作更强力的粘合剂,然而总是失败。每次做出一款粘度高的粘合剂,就会容易被剥离。
按照惯常的思路,在哪里跌倒就要在哪里爬起来。一个粘合剂不成,再做一个呗。
可是博士看到了新的思路,开始研究这种新的粘合剂。
偶然间,他和同事利用这种粘合剂制作了一种便签,能贴上去任何地方,也可以很方便地剥落下来。
这,就是最原始的便利贴。后来,这种产品一炮而红,成为大众办公的必需品。
我们自古以来学的都是一定要针对一个问题死磕,直至将这个难题克服。事实上,如果你根本不适合做这件事,这样严重增加了我们的机会成本。
善变,在这里不再是一个贬义词,而是敏锐嗅到机会的一种聪明。
大卫·科波菲尔说得好:
“成功好比是远方的一个车站,为了到达目的地,大家都在赶车,没有上车的人,不得不等下一班车。
殊不知,换一种方式,也许能更快地到达目的地。”
反向而行,竟然也是一剂迭代猛药
你可能想不到的一个事实是,戴森吹风机这款网红产品,研发者最开始竟是设计吸尘器的。
一个吹风,一个吸尘,两者反向而行,却竟然糅合在一个品牌里。
其实,当初戴森的吸尘器已经堪称吸尘器中的“苹果”,可是创始人戴森却不高兴了:难道只是这样了么?
当时他翻到一个咨询公司英敏特的数据,大约有92%的英国女性经常使用吹风机,一周四次,每次平均20分钟。
对吹风机的更新和迭代,绝对可以是公司的新方向。
吹风机和吸尘器看似八竿子打不着,但他们背后使用的是同一种技术:高速旋转的小型发动机。
于是,设计师们花了4年的时间重新研发了这款吹风机,走戴森的高端路线,从吸到吹,反向而行。没想到造就了新一代的“网红”。
现在戴森在我们心目中的地位更坚固了。买吸尘器,第一个念头想到戴森,买吹风机,依旧如此,戴森重新拥有了第二次生命。
你看,只要围绕着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去考虑商机,根本没有什么不可能的事。
所谓产品迭代,本质上是对自我能力的抽丝剥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