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泽平宏观
预判经济形势,解读公共政策,提供及时信息,推送专业报告。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经济参考报  ·  夜读|好运,会眷顾这四种人 ·  2 天前  
21世纪经济报道  ·  破90亿,全球第一!凌晨仍爆满,高峰期5分钟一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泽平宏观

充电桩:新基建,迈向新能源汽车时代

泽平宏观  · 公众号  · 财经  · 2020-04-09 00:00

正文

文:恒大研究院  任泽平 连一席 郭双桃

导读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走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推进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是落实这一战略的有力保障。 2015年至2019年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从6.6万台增加到121.9万台,同期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42万辆增加到381万辆,对应车桩比从2015年6.4:1下降到2019年3.1:1,充电配套有所改善。

我们在2月28日发布《是该启动“新”一轮基建了》,引发市场对“新基建”的广泛关注和讨论,随后央视新闻将充电桩列为七大新基建领域之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前景广阔。 据国际能源署测算,2030年全球私人充电桩保有量预计达到12800-24500万台,总充电量达480-820TWh;全球公共充电桩保有量预计达1000-2000万台,总充电量达70-124TWh。假设国内市场占全球充电桩市场的份额为40%, 那么2020至2030年国内充电桩设备和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有望成为新基建的重要抓手之一。

尽管潜力巨大,但目前行业发展仍面临不少问题 :1) 私人建桩少 :截止到2019年12月,我国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仅70.3万台,目标完成率不足17%;2) 公共充电难 :2019年新能源汽车用户十大热门城市中,35.94%的公共充电桩停车位被燃油车占领、20.65%的公共充电桩发生故障;即使不考虑等待时间,2019年北京市电动车用户单笔使用公共快充桩充电时长达1.32h、公共慢充桩充电时长5.09小时;3) 充电存在安全隐患 :从2019年5月1日至2019年底,国家新能源汽车大数据平台监测和统计的新能源车辆事故 共计113起,在着火事故车辆中,处于充电状态、充满电后静置状态最容易发生着火事故,分别占比38%和24%。

我们建议:1)由 中央负责顶层设计 ,制定面向2030年的充电桩建设中长期发展规划,给予市场明确指引;2) 地方因城施策 给予充电桩补贴;3) 协调多方力量 、鼓励以合资形式成立充电桩运营公司;4) 加快智能有序充电试点 ,总结经验进行全国推广;5) 加快充电桩标准体系建设 ,改善充电桩故障率高、充电安全隐患等问题。

目录

1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1.1  充电基础设施成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潜在市场超千亿

1.2  私人充电桩建设提速,增速高于公共充电桩

1.3  二三线城市充电桩建设加快

1.4  国企、民营等多类主体参与建设经营,行业集中度高

2   充电桩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私人建桩率低、公共充电难

2.1  私人桩:目标完成率不到20%

2.2  公共桩:充电桩不可用、充电时间长、存在安全隐患、利用率低问题亟待解决

2.2.1  燃油车占位多、故障率高导致部分公共充电桩不能用

2.2.2  公共充电耗时长

2.2.3  充电引发着火事故占比高、电池在高SOC状态下安全性变差

2.2.4  充电利用率低、运营商持续亏损、建桩积极性弱

3  展望与建议:推广智能有序充电,建设充电桩网络共享平台,积极探索新型商业模式

3.1  行业格局展望:未来将以智能有序私人充电为主、大功率公共快充为辅、换电模式作为细分市场补充

3.1.1  私人领域:智能有序充电可降低电网冲击、减少电网改造

3.1.2  公共领域:大功率充电是未来趋势

3.1.3  细分市场:换电站增加迅速、更适合标准化程度高、对运营效率要求高等场景

3.2  产业赋能展望:充电桩将成为汽车数据端口,数据前景广阔。

3.3 政策建议:中央负责顶层设计、地方因城施策、 加快智能有序充电试点 、完善充电标准体系

正文

1    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情况

1.1 充电基础设施成新基建七大领域之一,潜在市场超千亿

充电基础设施政策支持力度不断提升。 从2009年“十城千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开始,我国定下“中央补贴新能源汽车,地方补助充电设施”的政策基调。2014年11月,工信部发布《关于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奖励的通知》,按照推广新能源汽车数量,分档给予地方充电设施补助奖励。2019年3月,工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的通知》,明确未来“补贴将从新能源汽车购置转向充电基础设施建设”。近期央视新闻将充电桩列为七大新基建领域之一,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关注度、支持度不断提升。

2019年中国充电桩保有量超100万,车桩比达3.1:1。 充电桩作为电动汽车的重要配套,有力地支撑着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速发展。据中国充电联盟披露,我国充电桩保有量从2015年6.6万台增加到2019年121.9万台,年复合增速107.3%;据公安部披露,我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从2015年42万辆,增加到2019年381万辆,年复合增速73.5%;对应车桩比从2015年6.4:1下降到2019年3.1:1,充电配套有所改善。

2019年5月国际能源署IEA发布《Global EV Outlook 2019》报告,并对2030年全球充电桩规模作出预测:基于各国最新政策(NPS)及EV30组织(EV30@30)国家政策两种情形, 到2030年全球私人充电桩预计保有量分别达12800/24500万台,总充电功率达1000/1800GW,总充电量达480/820TWh;全球公共充电桩预计保有量达1000/2000万台,总充电功率达113/215GW,总充电量达70/124TWh。

假设不考虑各个国家差异、2030年公共桩均价3万/台、私人充电桩均价0.4万/台、电费0.5元/kWh、服务费0.7元/kWh,预计2030年全球充电桩总规模0.81-1.58万亿元,2030年充电费用总规模0.66-1.13万亿元。假设国内市场占全球充电桩市场的份额为40%, 那么国内充电桩设备和服务市场规模将超过5000亿元。

1.2 私人充电桩建设提速,增速高于公共充电桩

私人充电桩四年增长近十倍。 按照用户场景,充电桩可分为广义公共充电桩和私人充电桩,其中广义公共充电桩,又可细分成狭义公共充电桩和公共专用桩(本文公共充电桩无特殊说明都指广义公共充电桩)。2020年2月,中国充电联盟发布《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披露,我国公共充电桩从2015年5.78万台增加到2019年51.64万台,年复合增速72.89%;私人充电桩从2015年0.80万台增加到2019年70.30万台,年复合增速206.17%; 近几年私人充电桩建桩提速,占比从2015年12.16%提升到2019年57.67%,提升45.51个百分点。

据中国充电联盟2020年2月发布《2019-2020年度中国充电基础设施发展年度报告》披露,2016-2019年我国新增公共交流桩功率分别为8.71、6.67、8.97、8.65kW,基本保持在8.7kW左右,主要是因为交流桩对功率要求小,且标准化程度更高。目前我国公共交流桩分为单相交流桩和三相交流桩,其中三相交流桩主要有21kW、40kW和80kW三种,但整体数量较少;单相交流桩有3.5kW和7kW两种,以7kW为主。 相反,我国新增公共直流充电桩平均功率从2016年69.23kW持续增加到2019年115.76kW,功率提升67.2% ,主要是用户对于快充的需求增加所致。

1.3 二三线城市充电桩建设加快

据中国充电联盟披露,截至2020年2月,我国公共充电桩TOP10省市分别为江苏、广东、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安徽、河北、湖北、福建,合计公共充电桩保有量39.24万台,占比73.9%,其中前四名市场份额皆超过10%,合计占比46.1%;从趋势上看,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公共充电桩市场份额持续降低, 从2016年2月43.5%减少到2020年2月36.1% 二三线城市充电桩建设加快 ,从侧面映证我国新能源汽车往二三线城市渗透提速。

1.4 国企、民营等多类主体参与建设运营,行业集中度高

据中国充电联盟披露,截至2020年2月,我国公共充电桩TOP10企业中,特来电、星星充电、国家电网分别运营公共充电桩15.22、13.02、8.78万台,对应市占率28.7%、24.5%、16.5%,远高于其它企业, 合计占比69.7% ;我国私人充电桩TOP10企业中,前三名皆是传统车企,其中比亚迪一家独大,运营私人充电桩41.9万台, 市场份额58.7% ,远高于北汽11.3万台、15.9%,上汽9.4万台、13.1%。

2    充电桩行业面临的主要挑战:私人建桩率低、公共充电难

虽然我国车桩比不断下降,充电配套持续改善,但是行业仍然存在部分问题亟待解决, 新能源汽车用户对充电的满意度仍然较低 ,严重影响了新能源汽车消费体验。2019年8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研究报告》调查显示:充电体验对品牌忠诚度影响11.2%,远高于售前和售中服务体验;而当前新能源车用户对充电体验满意度最低,只有7.3分, 说明充电体验已成为他们的核心痛点。

2.1 私人桩:目标完成率不到20%

私人充电桩成用户购车关注重点,且存在行业痛点。 2019年8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研究报告》调查显示,消费者在购买纯电动车时关注充电问题中, 充电桩普及度、小区可安装充电桩分别占比22%、17%。 根据充电联盟披露,截至2020年2月,通过联盟内成员整车企业采样1047525辆车的车桩相随信息, 未能配建充电桩占比31.85% 相比之前并无明显改善。

私人充电桩目标完成率不足20%。 2015年10月,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委联合发布《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发展指南(2015-2020)》,规划至2020年我国将新增集中式充换电站超过1.2万座,分散式充电桩超过480万,其中公共桩50万、私人桩430万,以满足全国5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据中国充电联盟统计,截至到2019年底, 我国公共充电桩保有量51.64万台,提前1年完成目标 ;而私人充电桩保有量 只有70.30万辆,完成率16.3%,远低于预期

2.2 公共桩:充电桩不可用、充电时间长、存在安全隐患、利用率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公共充电领域存在四类痛点: 1)部分充电桩不可用 ;2) 可用充电桩充电较慢 ;3) 快充桩存在安全隐患 ;4) 建桩数量和充电利用率很难平衡 ,持续亏损削弱运营商建桩积极性。

2.2.1  燃油车占位多、故障率高导致部分公共充电桩不能用

2019年8月,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2019新能源汽车消费市场研究报告》披露:针对新能源用户十大热门城市(北京、上海、深圳等)公共充电桩调查显示,主要有四类问题导致部分公共充电桩不能用:1)5.82%的公共充电桩不对外开放,且各城市分化严重,北京这一比例高达 19.22% ;2) 35.94% 的公共充电桩停车位被燃油车占领;3) 20.65% 的公共充电桩发生故障;4) 13.33% 的自主品牌充电桩相互不兼容。

2.2.2  公共充电耗时较长

2019年12月北京市公用充电设施数据信息服务平台e充网发布《2019北京市新能源汽车充电行为报告》显示:用户单笔平均充电量22.15kWh,单笔充电金额31.87元; 单笔使用公共快充桩充电时长1.32h、公共慢充桩充电时长5.09小时 ,但这不包括排队的时间。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合格证数据统计,我国新增纯电动汽车单车带电量从2015年1月的22.2kWh提升到2020年1月的48.3kWh,不考虑公交和插电混动乘用车, 22.15kWh只能补充纯电动乘用车50%-80%的电量

2.2.3  充电引发着火事故占比高,电池在高SOC状态下安全性变差

据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披露,从2019年5月1日至2019年底,国家平台监测和统计的新能源车辆事故共计113起。其中在着火事故车辆中,处于充电状态、充满电后静置状态, 最容易发生着火事故,分别占比38%和24% 。另外,新能源汽车着火事故大多发生在高SOC状态;SOC在90%以上的事故占比达到45%, SOC在95%以上占比29%。

2.2.4  充电利用率低,运营商持续亏损,建桩积极性弱

据中国充电联盟披露,截至2019年12月,我国公共充电桩交流桩和直流桩分别占比58%、42%;2019年新增公共充电桩交流桩、直流桩分别占比58%、42%。 以公共直流桩为例 ,其核心零部件直流模块(切换交流成直流)成本占比较高,近80%;近几年成下降趋势,降幅逐渐趋缓,截止到2019年价格在0.4元/W左右;根据下列合理假设, 测算其实现盈亏平衡的充电利用率应在8-10%之间 ,与主流充电桩运营商反馈基本一致。

1)固定成本 :设备成本在2.5万元(50kW*0.4元/W÷80%),考虑配电和土地建设施工成本,合理估算在5-7万元,以6万元记; 2)营业收入 :按照0.7元/kWh充电服务费(考虑分成之后); 3)相关费用 :贷款比例50%,贷款利率6%,设备折旧10年、年设备维护+人工费用为初始成本10%。

根据计算,年平均营业成本在1.38万元,对应需充电19700kWh,也即50kW充电桩需充电394h, 充电利用率需达到9.0%方实现盈亏平衡 (交流桩基本也维持在该水平)。

充电桩投入大,盈亏严重依赖充电时长,增加充电桩数量与提升充电利用率很难同时实现。 据上海唯一官方平台—上海充换电设施公共数据采集与检测市级平台统计,2019年上海市公共充电桩,狭义公共充电桩、公共专用桩、小区专用桩、单位专用桩、物流专用桩充电利用率分别为1.47%、7.54%、2.80%、1.33%、1.16%,远未达到盈亏平衡点。即使是充电桩数量排名第一的特锐德也只在2018年达到12.12万台充电桩、11.3亿kWh体量才实现盈亏平衡。

3    展望与建议:推广智慧有序充电,建设充电网络信息共享平台,积极探索新兴商业模式

3.1 行业格局展望:未来将以智能有序充电为主、大功率公共充电为辅、换电站作为细分市场补充

3.1.1  私人领域:智能有序充电可降低电网冲击、减少电网改造

私人桩成本低廉、技术成熟,但是截止到2019年12月份,私人建桩70.3万,目标完成率16.3%,远不及预期。主要在于建桩有两大难点: 1)物业难 ,由于建立私人充电桩涉及到电路铺设、安全隐患,且部分小区存在物业更换频繁等问题; 2)电网难 ,部分老旧小区电网已接近满载,即使7kW的慢充桩数量较大也会对电网容量造成冲击。

国家电网通过对北京市居民区私人充电桩运行数据分析发现, 多数人在下班回家后立即充电,充电时间分布在18:00-01:00,高峰时段集中19:00-22:00 ,充电负荷与生活用电负荷高峰时段严重重叠,形成3个小时左右的尖峰负荷;而居民生活用电在夜间有8个小时左右的低谷期,负荷率仅为10%-20%; 若充分利用80%的低谷容量空间,户均可为1.2辆车充电,现有配电网无需改造即可实现社区全部车辆充电。

3.1.2  公共领域:大功率充电是未来趋势

2019年北京市用户快充桩充电时间长达1.32h,充电慢已经成为车主核心痛点, 之后随着单车带电量的提升,若不提升公共充电功率 ,这一问题只会愈加严重,因此目前各方势力都在努力提升充电桩功率。以特斯拉为例, 2019年3月推出第三代功率250kW的充电桩,相比第二代120kW提升了108.3% ;据充电联盟统计,我国新增公共充电桩平均功率从2016年69.23kW持续增加到2019年115.76kW,功率提升67.2%。

3.1.3  细分市场:换电站增加迅速,更适合标准化程度高、对运营效率要求高等场景

公共充电领域,慢充所需时间长,快充存在安全隐患且导致电池衰减严重等问题;相比公共充电而言, 换电模式可迅速补充能源,解决里程和充电焦虑并降低购置成本 。但是换电模式缺点也很明显,建站成本高、电池规格难统一,无法解决电池所有权问题; 所以换电模式比较适合在公交车和运营车上使用,因为两者标准化程度高,而且对运营效率要求更严 。在私家车领域,由于定制化属性强,换电模式只适用自家车型, 更适合有一定销量规模的车企 。据充电联盟统计,截至2020年2月,我国换电站保有量400座,相比2019年8月245座增加63.3%;主要运营商有三家,奥动、蔚来、伯坦分别运营183、123、94座。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