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清南师兄
躬耕于清华的南方都市人,社会学播士、情感心理学砖家,青年人必读的活百科全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环球时报  ·  国防部:深感诧异、强烈不满 ·  2 天前  
环球时报  ·  《哪吒2》,突破130亿!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清南师兄

大城市的38平米,小城市的150平米,你怎么选?

清南师兄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4-13 18:26

正文


文 / YUAN 丸子

1

生活在北京,总有那么些时候是想逃跑的:

花三四个小时通勤, 早高峰在地铁里挤得死去活来的时候;

连续十几天雾霾不见天日,忧心忡忡自己会被毒死的时候;

堵车堵到地老天荒,憋尿憋到犯前列腺炎的时候;

当然,还有看着房价一飞冲天, 单平米价格跟工资相差越来越大的时候。


很多人真的跑了。

隔三差五的,我总能听到这位朋友去深圳了,那位朋友移民了。

前阵子,闺蜜小兰把我约到肯德基, 说她准备搬去杭州。

大学毕业后,她跟老公在北京奋斗了 9年, 可以说,最美好的青春都在这里了。但他们没有北京户口,也在犹豫中错过了买房时机。 以前觉得没什么, 但去年娃一出生,焦虑就跟着来了。

那个下午,我很讨厌北京。 它要赶走我最好的朋友了。

2

少年时总想逃离家乡。

高考报志愿时,我一所本省的大学都没填, 上到黑龙江下到海南,下定决心越远越好的样子。说不清楚为什么。或许是因为小城生活的压抑,或许就是少年的浪漫情怀。

如愿以偿。

2004年北上念书开始,就真的远离家乡了。

暑假总是在外面的媒体实习, 也就寒假在家呆个把月。

久别胜新婚。家乡在我眼里变得特别美好。


久别胜新婚。家乡在我眼里变得特别美好。

尤其是那些我心心念的牛肉粉、卤豆腐、土猪土鸡、嫩得能掐出水的新鲜蔬菜,

想吃到极致的时候,便会觉得世间万物皆无味。

原以为这就是我跟家乡的关系了 —— 身体上远离,心理上亲

但没有想到,成年之后,我会再次想逃离这里。

3

感触最深的是这次 3月回家。

赶上雨季,在家 9天,有5个雨天。 湿漉漉的天,对应着湿漉漉的心情。

第一次发火, 是母上大人第 N次皱着眉头对我念叨:

“怎么就胖成这样了?”

一脸嫌弃。

“不要天天说了!”

我怼回去,走开了。

想必母上是失望的:小时候带我出门人人夸。 现在,遇到多年未见的熟人,人家委婉说: “你家女儿变化真大!小时候多漂亮。”

只见母上脸色一变。 她素来好强,容不得自己被别人说不是。 若是母上眼里能发射暗器, 估计这位不会说话的朋友,早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在老家,判断女子成功的标准, 除了外貌保持漂亮,最重要就两点: 嫁了怎样的老公,生了几个娃。


嫁给官员是最优选择,体面优渥。 在县城生活,诸事要靠关系,官太太们的头,也是抬得最高的。

其次是生意人, 最好是搞工程做实业酒桌饭局都能混得开的,提面儿!

至于外地上班族, whatever。

孩子嘛,在放开二胎之前, 当地的标配已经是俩娃了。

用他们的话说: 罚点钱算什么?一定要养两个!

于是,我,一枚体圆腰粗资深北漂, 嫁给小白领,婚后无娃,活该就沦落到了歧视链后端。

4

在家几日,我时常觉得被冒犯。

小时候见过几面的长辈,见面第一句: “现在一个月挣多少钱?”

没有印象的某远方亲戚, 抓住我就问: “怎么还不要小孩?”

还有电影院里从头到尾的聊天声。 大人的,小孩的,掺杂在一起,十足露天影院既视感。 事实上,这家铺着厚实柔软地毯的电影院, 硬件上丝毫不逊色于北京任何一座影院。


我也冒犯别人。

老家的复杂人情, 是我这种久居他乡之人搞不定的。于是总办错事,被吐槽不通世故。

在家当公务员的表弟比我精通多了, 办事有里有面儿。但他也苦恼: “上个月人情给了6000多, 我一个月工资才 2400, 还得养娃。

我感兴趣的话题, 比如北京房价、雄安新区,周围的人全无感; 他们聊的吃喝玩乐家长里短, 在我听来也寡淡无味。

那种明明很熟悉、却无所适从的感觉, 就像一场梦。无能为力,只能拼命逃脱。

那些时候,就特别想念北京的自由。 渺小而自由,没有频繁的窥探和质问。喜欢的朋友就多见几面多聊几句,气场不和的,也就不相往来而已。

5

老家的住房条件,比北京好多了。

县城里,动辄都是一百四五十平的大户型, 均价不过 3000多。

这些年政府疯狂卖地,地产突飞猛进, 不少楼盘入住率不高,属于典型的买方市场。

乡镇里更爽, 路边总散落着漂亮的乡间别墅。但多数都是面子工程,富贵大理石包裹的房子里头,门窗家具大多透着山寨气。

还有些房子,索性二三楼门窗还保留着毛坯样。

暮色四合之时,看起来就像一个个黑洞。


生活在老家的人, 对北京的房价没什么概念。

听我吐槽房价吓人, 姨妈会开玩笑: “把我家的这栋6层小楼给你运到北京去吧。”

母上会说: ”把北京的房子卖了,可以回来盖好几栋。“

我总是打着哈哈,敷衍过去。

心里想的却是:

家里现在150平的大房子,住起来也未必有北京38平米的小房子舒坦。

虽然是 82年没有电梯的老房子, 但在那间 38平米的小房子里, 我可以做自己,享受自由的灵魂。 房子只是水泥建筑,生活方式和状态,才是赋予一个家庭以独特味道的东西。


跟朋友聊,她也有同感。

她说,回家,就像知乎和快手的对撞。

她老家在河北农村, 每次回家,七大姑八大姨关心的只有赚多少钱。其他层面的交流,为零。

而另一位闺蜜坤儿, 春节明明放假 8天, 为了躲逼婚,却只敢在老家呆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