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初,京东公布了今年二季度的财务数字。营收达到了932亿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了43.6%。6.18购物节,累计下单金额1199亿元,与阿里2016年双11的交易额(GMV)只相差8亿。之后的美股交易时段,京东股价达到历史新高44.18美元。市值一度只落后百度不到7亿美元。
正如Alphabet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EricSchmidt)所说,互联网行业竞争对手之间的区别可能只是一次点击。
BAT差一点就变成了JAT。
就在我们带上小板凳,准备看场好戏的时候。
京东和百度却联合推出了”京度计划”。
▍
京度计划
8月10号,京东联合百度推出名为“京度计划”的战略合作框架
。
(手机百度入口)
目前已经可以在百度用户个人中心的一级入口看到“京东特供”,处于百度金融的下方。除此之外,百度的用户画像数据和京东的购物车、订单等各层级的电商数据会在大数据和AI的助力下,为京东及其商户提升在百度投放的广告效果。
(今日头条入口)
去年9月,京东和今日头条就合作推出过“京条计划”
。京东在今日头条开出了一级入口“京东特卖”。今日头条则依托个性化的手机推荐能力,帮助京东和京东平台上的商家实现精准的广告投放。同时包括基于兴趣阅读的电商合作,通过导购分佣等模式,帮助更多的头条号变现。
(微信入口)
追溯到2014年3月,京东与腾讯达成战略合作,腾讯入股京东15%的股份。
同年5月,位于微信一级入口的京东微信购物正式上线。至2014年4季度,京东商城20%的新用户,都来自”京腾计划”微信和手机QQ的购物入口。
至此,除了阿里,京东几乎和所有的互联网入口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
这一季度,京东宣布过去 12 个月的活跃买家数为 2.58 亿,相比去年同期增长了 37%。
刘强东在财报分析会上表示,还会在月底之前与另外一家大型互联网公司推出新的联合计划,以确保覆盖百分之百的互联网消费者。
我猜这家公司很可能是360
。(有人和我打赌吗?)
▍
天花板
电商解决了传统零售的两大问题,一个是人效,一个是坪效。
借助互联网,阿里巴巴和京东抢占了中国80%的网购市场。
但是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
电子商务的两大软肋也逐渐显露出来:一个是获客成本越来越高,一个是物流成本居高不下。
京东的策略非常明确。
无论是京度、京条,还是京腾,力求百分之百的覆盖中国互联网消费者
。
今年是京东第一次公布6.18期间的销售数据。达到了2348亿元,相比去年增长了46%。这个破记录的销售数据,离不开京东遍地投放的广告。京东每100元的收入,就需要花费86.4元的支出。和天猫的双11购物狂欢节相比,整整多出了25.2元。
京东的获客成本要远高于阿里。
最新的Q2财报显示,京东亏损了2.87亿人民币。股价下滑4.1%,市值蒸发超过25亿美元。与百度的距离由原来的7亿,变成了155亿美元。
在未来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李大爷还将会是你大爷。
京东的亏损是可以理解的。面临电商市场的激烈竞争,刘强东的策略非常明确,增长第一,盈利第二。
他在接受郎永淳访谈时曾说道:“
这一年利润10个亿几个亿的话,对于我来讲真不是利润,我说任何时候,只要我们一年的净利润低于100亿不要跟我谈这叫利润,那不是利润。
”
但这并不意味着京东不关心盈利。
去年11月,京东宣布要将京东金融分拆成一个独立的公司
。对外宣称是“为了便于开展某些外资被禁止参与的金融业务”,并“更好地利用中国资本市场的资金。”
我认为更重要的考量还是为了减少亏损。最直接的是,烧在京东金融上的钱在拆分出去之后,就不再体现在京东财报里了。
根据Q2财报显示,京东的履行成本为63.8亿元。仅该部分就吃掉了毛利的一半。目前京东并不能将用户服务的差异化转变为溢价,但是却不得不承担差异化所带来的成本。
让更多的卖家使用京东配送,对改善业绩至关重要。
最近两年双11,京东最爱说就是自己的物流优势。这个原本是京东拿得出来跟淘宝竞争的优势业务,最近却要开放出来给所有卖家。
这也意味着它要放弃物流在京东电商方面的差异化优势,想用它来挣钱了。
8月21日,京东正式终止与天天快递,百世快通的合作。
对外的理由是在京东的考核中,综合服务质量较差,违反平台规则,做停用处理。
天天快递隶属于苏宁,而阿里巴巴和阿里旗下的菜鸟网络,均是百世集团的股东。
▍
线下
2016 年中国电商交易总额达到 26 万亿元,占到全球的四成。其中有60%的用户是通过手机下单的。服装、家居、家装、家用电器、手机数码、食用酒水等占据了销售榜的前列。
电商时代是基于PC互联网的,人机是分离的。
新零售时代,基于移动互联网,人机是合一的。
手机已经成为了人类身体的延展。报告显示,facebook上26%的广告点击都转化成为了购买行为。在微信上直接购物的用户比例从2015年的15%上升到了31%。
从2016年开始,跑马圈地已经完成,中国已经进入了移动互联网的下半场。通过互联网和电商来触及的消费者数量,跟线下相比始终有限。尽管合力拿下了 80% 的中国网购市场,但是对于整个国家的零售业来说,这仅仅是一个很小的份额。过去一年,京东和阿里巴巴都想了许多办法来应对可能碰到的天花板。
在实体商店方面经验寥寥的阿里巴巴发力新零售
,先后入股苏宁、百联,收购银泰,控股三江购物。希望通过大数据分析与基于互联网的云技术相结合,可以从根本上改变品牌为满足实时需求而管理库存的方式。
以盒马鲜生为例。这是一个集超市、餐厅和数字支付于一体的连锁店。消费者可以在店内堂食以龙虾、螃蟹等新鲜农产品为食材的佳肴,扫描二维码读取产品推荐,通过支付宝为消费买单。同时每家盒马鲜生的线下门店也将成为配送中心,覆盖30分钟以内、5公里范围内的任何地域。
张勇在一份互联网报告中表示,层层叠叠的中间环节会变得多余。“虽然核心商业是阿里巴巴短期增长的引擎,但新零售有望主导阿里巴巴商业模式的长期发展方向”。
和阿里巴巴一样,京东也将增长的动力放在了线下。
去年,京东这个中国的亚马逊和亚马逊最大的竞争对手沃尔玛达成了一系列的战略合作。京东获得1号商城的主要资产,沃尔玛则获得京东 5% 的股份。算上此前京东花 43 亿元入股的永辉超市,京东的业务涉及了四家超市:线上的京东超市和1 号店,线下的沃尔玛与永辉超市。
以每股9元人民币的价格认购永辉超市,
除了能获得生鲜商品的渠道,还有望接触到那些每天到永辉分布在全国 477 家门店的消费者。
日化用品、3C 产品、书本文具等品类虽然繁杂,但不追求保质期和新鲜度。但是作为永辉超市主要收入来源的生鲜、加工食品和食用食品,京东的供应链和仓储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在永辉的收入中,前述三种商品大类占了90%的份额。
从
2016 年 1 月起,京东将生鲜升级为一级事业部
,将原3C事业部负责人王笑松调去负责这个部门。是为了在消费频次更高、粘性更强的品类吸引消费者。以往当淘宝、天猫开始谈每个月有多少用户进来买东西的时候,京东还只是公布每年有多少人在它那里买过东西。
不公布每月的数据,只能是因为它还不够好看。
而
便利店和超市是消费频次更高的两块业务。目前京东和阿里巴巴投资的线下超市,与线上部分的主要联系还是通过应用把人带进店以及让配送员从超市里拿货给临近的消费者。
前不久,京东公布了在线下的计划:在全国开 300 家线下零售店。4月10日,刘强东在自己的头条号上宣布未来五年京东要和全国的百万家便利店合作,其中有一半在农村。同一天,京东还宣布要在 3 年内建成 5000 家母婴体验店。
这100W家便利店,有近一半是农村市场的夫妻店。坦白讲,我并不是很看好京东业务员与长期奋斗在农村一线市场人员的PK能力。除非拿出真金白银进行补贴。最终的结果很可能是给县城里的夫妻店小卖部,都安装上一块印有京东字样的招牌。
早在2014 年年底,京东就已经在县级城市开设京东帮服务店,截止到去年 10 月大概有 1700 家门店。这些店面,主要用于县乡级城市的物流配送、安装、售后维修以及营销推广。
阿里巴巴的农村淘宝计划,则是在 2015 年开始的。根据浙江省相关部门与阿里巴巴的合作协议,阿里巴巴计划在全国建立 1000 个县级“村淘”中心、10 万个村级服务站,每个村淘中心,都有一个“掌柜”帮村民代买商品、代卖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