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高分子科技
高分子科技®做为全球高分子产业门户及创新平台“中国聚合物网www.polymer.cn”的新锐媒体,实时报道高分子科学前沿动态,关注和分享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等一线科技创新设计、解决方案,促进产学研及市场一体化合作的共同发展。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高分子科学前沿  ·  浙江大学赵朋教授团队《IEEE TII》: ... ·  14 小时前  
艾邦高分子  ·  反应很快!塞拉尼斯、宝理塑料POM涨价200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剑桥大学申清臣/电子科技大学邓旭等《AM》: ... ·  昨天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宾汉姆顿大学饶思圆/汪前彬《自然·通讯》:可 ... ·  2 天前  
高分子科学前沿  ·  大连理工大学牛文斌教授JACS:弱共价键与机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高分子科技

四川大学李兴亮博士/汪秀丽教授团队 Mater. Horiz.:高性能可化学回收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

高分子科技  · 公众号  · 化学  · 2024-11-22 11:44

主要观点总结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型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的研究,该材料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气体阻隔性能、透明性和耐溶剂性,优于多数聚烯烃和类聚烯烃材料。该材料可化学回收且具有高回收率和高纯度,可应用于一次性制品和包装材料等领域。该研究由四川大学汪秀丽教授团队完成,发表在《Materials Horizons》上。

关键观点总结

关键观点1: 新型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的特点和优势

该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气体阻隔性能、透明性和耐溶剂性。它还可以化学回收,具有高回收率和高纯度。

关键观点2: 研究背景和重要性

聚烯烃等石油基塑料的生产和使用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造成了重大挑战。该研究旨在通过开发高性能可化学回收的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观点3: 新材料的设计策略

四川大学汪秀丽教授团队提出了一种将不同刚性/柔性功能结构整合到聚合物分子链中的新策略,以设计这种新材料。

关键观点4: 新材料的应用前景

该材料可应用于一次性制品、包装材料等领域,并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和加工性(如熔融纺丝和3D打印等)。

关键观点5: 研究的合作团队和资金支持

该研究由四川大学汪秀丽教授团队完成,论文的第一作者是博士生李郑明。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


正文

点击上方 蓝字 一键订阅


聚烯烃是生产和应用最广泛的石油基塑料之一,应用于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然而,其大量生产和使用,加上缺乏有效的回收处置方案,对全球资源和环境造成了重大挑战。从可再生资源制备生物基高分子材料为缓解化石燃料的枯竭和环境污染提供了一个可持续方案。目前虽已开展多种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研究,但与聚烯烃等石油基塑料相比,现有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力学、耐热和加工性能等仍不满足实际应用需求,且增强其综合性能的同时往往会提升其循环回收难度,在平衡生物基高分子材料的高性能化与易回收性方面仍存在挑战。因此,为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制备高性能可化学回收的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

近期, 四川大学汪秀丽教授团队 提出了一种通过将不同刚性 / 柔性功能结构整合到聚合物分子链中,制备高性能可化学回收的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的新策略(图 1 )。该材料表现出优异的力学性能( 40.6 MPa,498.4% 气体阻隔性能( O 2 0.09 barrer,H 2 O 1.70×10 -13 g cm cm -2 s -1 Pa -1 、透明性和耐溶剂性能(图 2 3 优于 多数聚烯烃和类聚烯烃材料。在不添加额外有机溶剂的情况下,该材料可回收得到高产率( 92.0% )和高纯度( 98.3% )的原始聚合单体。即使该材料与聚烯烃混合,也能实现化学回收分离。再聚合材料仍保持了优异力学性能和热性能(图 4 )。同时,该材料还具有优异生物相容性和加工性(熔融纺丝和 3D 打印等),可应用于一次性制品和包装材料等领域(图 5 )。这项工作从生物基单体的化学结构设计出发,制备了兼具高性能和可化学回收的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为设计开发综合性能优异的可持续类聚烯烃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1. 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的设计、性能及应用示意图


2. 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的力学性能、透明性和生物相容性


3. 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的气体阻隔性能和耐溶剂性


4. 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的循环回收利用


5 . 类聚烯烃生物基聚酯材料应用与加工


本工作以 “High-Performance Chemically Recyclable Multifunctional Polyolefin-Like Biomass-Derived Polyester Materials 为题,发表在《 Materials Horizons 》上。论文第一作者为四川大学博士生 李郑明 ,通讯作者为四川大学 李兴亮 博士 汪秀丽教授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2275131, 52103122, 52403014) 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39/d4mh01203h


相关进展

四川大学陈琳研究员/汪秀丽教授团队 Mater. Horiz.:可化学回收、高透明的阻燃聚碳酸酯

四川大学汪秀丽教授团队 Macromolecules:采用柔性结构也能增强树脂机械性能?- 范德华相互作用对树脂机械性能的影响

四川大学汪秀丽/宋飞教授团队《Matter》:仰泳蝽启发的海水淡化与波浪能收集智能潜水器件

高分子科技原创文章。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刊物或媒体如需转载,请联系邮箱:[email protected]

诚邀投稿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