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年人事情多,断断续续
花了几个星期,才终于追完这一季《脱口秀大会》。
今天来聊下脱口秀吧。
我第一次现场看脱口秀,是前年生日。
一个人开车穿城,去到一家脱口秀俱乐部,说是有好几个外地来的演员,都很顶。
于是我第一次看现场,就看到了“肉食动物”,对,就是闯进这季《脱口秀大会》决赛的漫才组合。
还看到另外一对漫才,昌叔和梓浩。
只不过他俩后来单飞,这次来《脱口秀大会》都没走多远,挺遗憾的。
现场看脱口秀,和在手机上看体验完全不同。
怎么讲呢,每个演员是有“场”的,手机上能让我感受到“场”的,数来数去大概就只有周奇墨了,毕竟隔着一层屏幕,对演员感染力要求太高。
但是看现场,许多演员“场”都很强。
不光自己表演,还会跟台下互动,应变能力那叫一个强。
有些优秀演员上了台,段子还没往外抛,跟台下观众的一问一答,现挂包袱,就能把现场情绪挑起来。
再等段子一出来。
我的天,台下坐着的,已经不是一群观众,而是一群傻子,莫名其妙就会忍不住笑出来那种。
一个烂梗,哇,下面照样笑得离谱。
我还记得那天,有个男演员(抱歉,忘了名字了)的段子讲到高潮,即兴冲下台,跟观众一顿狂握手。
前排观众笑成傻子,后排的冲上去凑热闹。
台上台下彻底失控,成一片欢乐海洋。
而且,现场看脱口秀,主办方一开始会要求大家不要录视频或者音频。
一方面,是出于对原创的保护。
通常一个段子写出来,要死无数脑细胞,人家还要拿着去别的地方用,反复打磨,越打磨段子才越上头。
另一方面,现场很多段子坡陡车速快。
要是流传到社交网络上,可能会很麻烦。
所以在现场看脱口秀,特别爽。
那个生日,我和台下100多个陌生人度过一个“脱口秀奇妙夜”,开车回去的路上,打开窗户,风里都是蛋糕的味道。
2
后来表演看得多了,我就在想,我为什么那么喜欢看脱口秀呢?
首先当然是因为好笑。
脱口秀为啥能那么好笑?
因为,现场的每一个笑点,看起来很轻,很巧,很若无其事。
其实人家表演前,早就锤炼过无数次了。
比如神一般的周奇墨。
他作为这一季《脱口秀大会》冠军,已经在各城市巡演他的《不理解万岁》专场几十次了。
在真正全国知名之前,他在北京线下百来人的小场地里,一场一场地讲,一年要讲上百场。
一个段子哪里怎么停顿,哪里表情再夸张点……所有这些,都是在线下市场的残酷竞争中,一点点打磨出来的。
按照行里的说法,叫做LPM(laugh per minute),就是每分钟得有几个笑点。
能不好笑吗?不可能嘛对不对。
再一个,我喜欢脱口秀还因为,它没啥标准,唯一的标准就是好笑。
比如谐音梗。
李诞作为评委在台上,有时候表达对谐音梗的(一丢丢)不爽,认为是一种懒惰。
可在我们观众看来,我才懒得管你嫩模多呀,好笑就行嘛,不是吗?
还比如说,尺度。
对了,那个生日的晚上,我也是第一次现场看到小鹿,是的,就是后来参加了《奇葩说》第7季的那位女演员。
小鹿的现场表演,尺度就相当大。
当晚的我忘了,不过我在网上找到一段小鹿的段子,你们体会下:
“有一次盖章的时候,发现我印泥没带,但我一想,我大姨妈来了,我就让我大姨妈把我的印泥给带过来了。”
我倒没觉得这个段子有多好笑,但只要有人觉得好笑,就够了。
喜剧是冒犯的艺术,段子放在这里,希望没有冒犯到你。
当然了还有一种说法,就是脱口秀需要观点。
我个人持反对意见啊,脱口秀又不是我们写公号文章,要什么观点呀。
观众来现场,不就为了图一乐嘛。
当然了,如果有演员能在好笑的同时,还能表达观点表达某种价值观,那我必须直呼内行。
如果不好笑,只是输出观点,那不好意思不买这个账。
3
其实,我最想分享的喜欢脱口秀的原因,是这个,就是所有的演员,他们都有自己的独特风格。
哇,我太喜欢这一点了。
我之前跟朋友聊起,打过一个比方。
我说每一个脱口秀演员啊,在他上台之前,都是一个盲盒。
如果你从来没有看过他的表演,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像这一季《脱口秀大会》,谁能想到还会有杨波这种“一波三折”式风格,还有鸟鸟这种诚惶诚恐的“社恐式脱口秀”呢。
第一次看到鸟鸟,我都呆了,天,这也行?
可是真的很好笑啊。
而且,即便是同一个演员,当他拿出新段子来,给你的感觉也是不一样的。
盲盒打开,原来里面还有一个盲盒呢。
现在网上都说“脱口秀火了”,如果真是这样,我觉得这很棒。
看过一个网络段子说,既然有趣和有钱不能兼得,那我祝你们有趣,我去承担有钱吧。
现在脱口秀火了,演员们都有商务接了,你看,有趣和有钱并不矛盾啊,反倒是无趣的你继续过着没钱的人生呢。
而对无趣的人来说,
脱口秀的火也是个好事儿,它代表了一种快乐正在取代另外一种。
很多年来我们的快乐,都得是“正确”的快乐。
最典型的就是每年春晚。
相声小品本来没几个,还都得传播点价值观,说出“老百姓的心里话”,一来二去,幽默没有了,讽刺不敢了,冒犯更是万万不行。
只能加一点网络段子充数。
“老百姓的心里话”,不就是一年忙到头,想开心开心嘛?
价值观你是对的,可是,我要的是开心呀。
这也是为啥春晚已经越来越没人看了,30岁以下的年轻人就不说了,连我这样的80后,蹲那儿看也不过是因为陪父母。
这也就是为啥,脱口秀那么让我着迷。
它是我们对现实的,温柔的反抗。
是那些真正的普通人,一点点打磨自己才华,为我们带来惊喜,带来实实在在欢乐的地方。
哪怕看完脱口秀,我们还得回到现实世界继续搬砖,继续经受社会毒打。
就像这季《脱口秀大会》,何广智讲的那个段子:
有个从北京来的大姐,她看完我们的演出后,在剧场门口就哇哇的哭。
周围的人问她为什么?
她说,她明明上一秒还在笑得那么开心,一想到明天就要回北京上班,整个人就崩溃了
。
何广智说美好的东西竟然这么残忍,原来,我可真是一朵带刺的玫瑰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