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科匠文化
匠心营造科学之美,用设计点亮新科技!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科匠文化

上大-张海娇团队︱多级孔硅/碳复合电极材料

科匠文化  · 公众号  ·  · 2025-03-27 08:3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来源于上海大学官网
一、研究背景:
硅基负极材料凭借其超高理论容量、低锂化电位及丰富储量,成为突破锂离子电池能量密度瓶颈的关键材料。然而,其低的本征导电性和循环过程中巨大的体积变化通常导致电极材料的粉化和脱落及固体电解质膜不可控生长等问题,进而影响电池的性能。 虽然通过不同纳米结构的调控,在临界粒径下可一定程度上缓解机械应力并缩短离子扩散路径,但其容量衰减与循环稳定性仍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二、文章简介:

近日,上海大学环化学院纳米所 张海娇 团队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团队基于有限元分析指导,采用微孔沸石分子筛ZSM-5作为硅源,结合镁热还原过程与共聚物导向的合成策略,构建了以多孔硅为核、氮掺杂介孔碳为壳的多级孔硅/碳复合材料。 相关成果发表于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博士研究生 程钟灵 为本文第一作者, 张海娇 研究员和武汉理工大学 苏宝连 院士为通讯作者,上海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和通讯单位。

2.jpg

三、研究内容:

通过内外兼修的结构设计,所得电极材料实现了快速的锂离子传输动力学、高效的应力缓冲能力、低体积膨胀特性及优异的机械稳定性。 相较于传统的核壳结构和纯的多孔硅电极,蛋黄壳结构的复合材料展示了优异的储锂性能,在0.2 A g -1 电流密度下经过300次循环仍能保持1769.8 mAh g -1 的高可逆容量,每圈的容量衰减率仅为0.016%。 原位和非原位表征结果进一步证实,得益于富含氟化锂等无机相固体电解质膜的形成,该复合材料在电化学反应中表现出高度可逆的锂离子嵌入/脱出行为。 此外,全电池测试表明所得材料具有良好的实际应用潜力。

图1. 材料制备与表征
图2. 电化学性能。
四、结论与展望:

本研究通过对蛋黄壳结构与核壳结构材料电化学性能的综合评估,为如何有效平衡硅基材料在应力-应变条件下的结构稳定性与传输动力学行为提供了一些参考。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直达文献。
Authors: Zhongling Cheng , Huanhao Lin , Yueming Liu , Qingchun Yan , Bao-Lian Su * , and Haijiao Zhang *

Title: A Stress-Buffering Hierarchically Porous Silicon/Carbon Composite for High-Energy Lithium-Ion Batteries

Published in: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 , doi: 10.1002/adfm.202505207

感谢您的关注

关于我们

主营业务: 论文配图与期刊封面制作 文献解读的科普动画制作 期刊论文语言润色与内容指导 投稿荐稿、发布招聘、商务合作、业务咨询等,可扫码联系小编,添加请备注: 姓名+单位+需求


网址:www.kejiangculture.com

邮箱:[email protected] (编辑部)、[email protected] (设计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