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什么值得买
优质产品网购推荐 中立消费决策平台 SMZDM.COM
51好读  ›  专栏  ›  什么值得买

不是太酸就是太苦?你真的会喝咖啡吗?

什么值得买  · 公众号  · 购物推荐  · 2024-09-23 17:25

正文

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我们👆
不同的咖啡有不同的口感,但对于一些小白来说:完全get不到咖啡师们口中的咖啡风味,自己只能喝到酸和苦。
而实际上,咖啡并不是越苦越好,也不是越酸越好,更不是越香越好。只有多尝试几种不同产地、不同烘焙程度的豆子,才能找到自己最喜欢的那一款风味...

咖啡的“风味”到底是什么?花香?果酸?偏苦偏酸?其实所谓咖啡风味,是一种依靠嗅觉、味觉共同获取的感官特征,就重要性而言,嗅觉甚至更胜于味觉。

不妨跟随我们「什么值得买App」的生活家「MuyanCa」一起来看看,当你遇到一款没喝过的咖啡,该如何判断它的风味?
以下内容均以作者第一人称叙述。



前言

纯主观、非专业、消费者视角。(如有不同,以你为准,叠甲完毕)

主要是介绍主观的熟豆饮用体验。体验维度主要还是围绕在味道体验和价格两个大方面上,喜爱是纯主观的,一般因人而异,朋友们看到其他人的不同意见也不用诧异哈,食品饮料经常出现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比如我不喜欢烟味,我朋友就很喜欢,甚至还有些朋友喜欢草木味,重要的还是建立自己的参考系,这样积累出自己的喜好关键词,就能快速筛选出可能会适合自己的豆子。

其实也是表达了我作为一个消费者视角对于咖啡的看法,今天展开讨论一哈。到底这描述,咱有没有翻译的必要?



啥是风味描述

作为消费者我肯定希望风味描述至少应该是咖啡豆或者相关饮品上的一些引用味觉联想引导。

但是他没有,他只是怔怔望着你的脚步。。。

商家的风味描述通常是下面这样的(自制粗糙示意图,见谅):

经典的烘焙赠送三件套



风味描述的来源

那么商家们是根据什么来描述的呢?

让我来“主观恶意揣测”一下!

生豆商/烘焙商提供或者硬编

这是一个生豆的商品介绍,一大段风味描述介绍。(贴心的选了带有很具体的香味豆子)

那么如果需要这家生豆商代烘或者作为一个无情的烘豆机器,大概率会直接简单修饰一下,就放进风味描述了。

当然SL28&SL34这种经典混搭,经典小番茄圣女果他出现也很常见。

让我们看一下销量前几的熟豆(可以试试,真的挺具体的)

我没有说明谦是硬编的意思,只是为了方便演示说明。

所以,如果我买了一堆生豆消耗不掉,我直接起义!
烘出来,卖出去,至于描述?我虽然描述不出来,我还不能抄点描述吗?

个人纯主观联想

从业者

从业者大概率是喝咖啡比较多的一部分人,所以这部分人,有更多的机会去交流味觉感官心得,也就是容易获得更多关于品尝的经验。

这部分人相比于消费者,有更多的表达饮用感受需要。

所以从业者会通过各种大陆向往感官味觉的路上走,从而获得更多味觉的联想,但这不意味着这部分人会琢磨怎么把味道更精准的翻译给消费者。

消费者

消费者经过一段时间、多个品牌和豆种的品尝之后,会有一部分人开始琢磨这个味道问题。

大多数情况来自于朴素的联觉想象。没错,跟音乐、美术、舞蹈等众多艺术一样的非直接的联觉传达,在咖啡的品尝里是感受配合想象来刺激推导结论。

还有部分发烧一些的爱好者,会去选择进行感官训练,但同样极少有人会琢磨怎么把味道更精准的翻译给消费者。

大型组织味觉共识

类似于SCA这种组织,组织大量人力一起达成了味觉共识。

举个例子:
90%的参与者定义酸味为柠檬,那么组织通过,达成共识之后。只要版本不更新,在这个组织环境下的交流中,柠檬就是暂时在表达酸味。有效的避免了成员A将酸表达为酸角,成员B将酸表达为溜溜梅,这种语言不通的尴尬,类似于统一度量衡。

还有一本《咖啡感官词典》,感兴趣可以读一下。

词典这两个字就很妙,《新华词典》许多人都看过,类似于最终解释权,这本《咖啡感官词典》详细的介绍了比如风味轮上面的每一种食物代表了具体什么味道、什么强度、什么感觉,以及现实世界中能买到的提供近似味道的具体食物,贴心的说明了这个味道怎么来的



对消费者有什么用?

首先说积极的部分,就像跟外国人交流一样,在外语环境,不会讲外语也能逐渐去理解一些意思。感官描述也差不多,学会这门外语对于这些外文说明书当然理解的更好。

再说具体部分,大多数人倒也没有去花费财力、时间、精力学好这门外语的动力。

对于不精通这门通用语言的人,除非加了足量的香精,才能让9成以上的人形成味觉共识。

味觉阈值

每个人的味觉阈值不同,不经过培训,以咖啡里面香味的强度,只通过鼻子和嘴感受不到属实正常。更别提有一些描述,压根就是在做比喻,并非字面意思。

(目前70元/斤以下的意式豆,暂时没找到有香味比较具体的例子

醇厚黑巧?我和几个朋友作为常喝咖啡的消费者,喝完都不觉得DANNYBOY这个豆子有具体的黑巧。

这款液体黑巧,抛开红苹果、黑布林、坚果、奶油,单说黑巧,我们觉得比上一款具体N倍。价格甚至更低,这就是分享的意义吧。

当然,如果你恰好财力雄厚!可以去尝尝这款,很多人都说感受到比较具体的巧克力香味。同是黑巧,亦有高低。

味觉仓库

理论上吃的品种多、够丰富,味觉记忆能力正常,就能产生更丰富的联想。落到实地,投入大量精力在纯纯的吃更广泛上,还是比较稀少的。

前面风味描述的来源,列举了一些揣测。抛开硬编的那些部分,标准化体系下产生的描述,像我这种不了解标准,或者接受不了标准产生的成本的消费者,就像在看天书。

也有一部分良心商家,会翻译成常见的味道给客户。
但是有些风味描述,哪怕是麦丽素、脆米巧克力这种容易买到的,很多人就是没吃过啊。大家想跟商家共情,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更别提不同品牌的麦丽素、脆米巧克力本身就有明显的味道差别。

何况,有些商家,你问他自己的风味描述来源是什么?他直接支支吾吾。要是再追问一波:是哪个牌子的麦丽素和脆米巧克力?还可能会被拉黑(bushi)

价格不是特别高的咖啡豆(泛指不容易引起愤怒的豆子),描述的越不具体,风味反而越有机会具体。

更离谱的是有些描述!那食物名根本就没听过啊!抽象超级加倍!



艰难的玄学翻译

风味描述确实也不是一点用都没有,能建立一个参考系。
不过,因为大多数商家自己都没有统一的标准。建立参考系,也只是艰难建立,
借用《外行替你喝咖啡》的三个味道。

当我们看到描述中出现了水果:水果、浆果、草莓、覆盆子、黑莓、葡萄干、李子干、苹果、梨子、桃子、葡萄、樱桃、石榴、菠萝、柠檬、葡萄柚、橙子等等描述。

还有他们的亲戚果干、果脯、果酱、果XXXXXXX。
没错,包含果酒:
葡萄酒

说明,有没有果香味放一边;
这豆子,8成是酸的!
(另外2成是诈骗!

那这么多种类有什么区别?
酸一下和一直酸的区别;
马上感觉到和后知后觉的区别;
酸的明显和酸的模糊的区别等等。

当我们看到描述中出现了坚果、黑巧、焦糖三件套,必然带着不同程度的苦。

还有他们的亲戚红糖、黄糖、枫糖、可可、杏仁、榛子、花生等等。

一个综合的表述,主观成分极高。

前面我们得出了一个经验:口粮豆描述越不具体,香味可能越具体。那高价豆可能就是描述的越具体越可能会好。

综合的表述就意味着香这个感觉很难琢磨;
五彩斑斓的黑,以及香味的强度有多大?
发送➡️传播➡️接收,这个过程充满了噪音。
估计也不会有很精准的描述出现。

坚果可能是烘烤的香味,可能是奶香味,不会是柑橘香味。
(好消息是,9成的柑橘也不是柑橘香味,是联觉)

葡萄柚往往是又酸又苦,良心点的喝着像过滤果汁的口感,仅仅是口感。

举例

最近买了辛鹿的致敬系列:辛鹿的野草莓。
我们就用野草莓举例。

治光师野草莓:草莓酱、黄油、甜橙;

辛鹿的野草莓:草莓酱、甜橙、奶油、黄油;

分析

即使没喝过,通过前面内容,可知:
(1)会有明显的酸味,至少是中低;
(2)一定会有苦味参与;
(3)烘焙度大于等于中深;
(4)最有可能喝到的香味是奶油。

刚好都喝了,辛鹿的刚喝了几杯,主观感受:
都能喝出点奶油香味,要是加热奶,那就具体不少;
都有些果汁感的饮用感受,可能是我主观想象;
都是明确的酸和明确的苦;
老实讲,两款我都没能力感受到草莓酱。

主要是草莓酱和甜橙这二者不知道在描述什么?

如果是具体的草莓酱,那我肯定没有吃过这种草莓酱;
如果指酸度,那么草莓酱该是什么酸?难道是偏果子的酸+发酵的酸?
至于甜橙,这个甜是指普通橙子酸度低吗?

......

能力有限,无法特别深入的去聊。只能有限的分享一些自己的经验总结。

大体上个人还是觉得风味描述能帮助建立参考。我们通过把描述翻译成自己的理解就能用。买过一段时间咖啡豆之后,相信大家都有体会。



写在最后

好啦,以上就是有关「咖啡风味描述」的全部内容啦~往好了想,没有描述的话,更不容易买到贴近需求的咖啡。往坏了想,不靠谱的描述至少能帮助我们排雷。

你目前最爱什么风味的咖啡?欢迎在评论区留言给大家种种草,也可以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去了解和购买更多


-阅读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