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前仆后继”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我们的社会却依然有种可怕的文化氛围。在很多行业,不辞劳苦、废寝忘食、“5+2”“白+黑”、加班不要钱的人常常被认为觉悟高,深受领导和老板喜爱...
不知从何时起,“猝死”这个词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遍布各行各业:
2014年1月7日晚上9时许,湖南新化县59岁的环卫工人袁愈权,在加班过程中突发心脏疾病,猝死在工作岗位上。袁愈权的爱人说,8年来,他每天工作15小时以上;
2015年2月,上海昌硕iPhone 6代工厂26岁的工人田福磊遭遇“猝死”,厂方最初想赔偿1.5万元了事,后来提升到8万元。过世前的一段时间,田福磊曾日复一日地承担很多加班时间;
2016年12月20日晚上,年逾五旬的苏州男子文某在企业加班4个多小时后,于次日凌晨两三点钟猝死。据称,文某上有80多岁的老母亲,下有几个刚成家不久的儿女,家庭经济负担较重。为了多挣钱,他长期自愿加班;
2017年3月31日早上8点40左右,在长春市汽车管委会停车场内,一位出租车司机因过度疲劳猝死在车内……
对底层劳动者尤其是血汗工厂的工人来说,底薪并不高甚至很低,做得多拿得多,只有多加班,才能拿到不错的薪水。
即使基本工资在缓慢增长,但人民币购买力不断缩水、物价不断上涨,让他们生活的压力越来越大。孩子结婚,房子、车子、彩礼一样不能少,房子动辄上百万,彩礼涨到几十万;上医院看病,到处散发着铜臭味,钱没交足绝不给你看病,口袋没掏空绝不轻易让你出院,生一场大病就得倾家荡产……不拼命加班怎么活啊?
这就是现实,工资水平低下、物价高涨、社会保障不力,使得“不得不加班”成了底层劳动者的普遍共识,而他们所有的自愿加班都是不得不“自愿”。
当然,“拼命三郎”绝不仅仅局限于底层劳动者,在竞争空前激烈的当下,很多中上层人士也是在“用生命工作”:
2014年9月,广州仙海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裁张旭在国庆前因过度劳累而突发心脏病逝世;
2015年3月,深圳36岁的IT男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酒店马桶上,凌晨1点,他还发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据悉,为赶项目,他常常加班到早上五六点,又接着上班。去世前一天,他跟妈妈说“太累了”;
2016年5月,28岁的网易女编辑王雅珊罹患肝癌,不幸去世,她生前曾频繁加班;
2016年6月29日晚,34岁的天涯社区副主编金波在北京地铁6号线站台上突然晕倒,随后失去意识,经路人抢救无效不幸离世。其友人介绍,金波平时工作很拼,经常熬夜……
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早在2013年,全国每年“过劳死”的人数就已经达到了60万人,超越日本成为“过劳死”第一大国。
即便是令人艳羡、大家挤破头都要争相报考的公务员队伍中,也存在“过劳”现象。
公务员福利好又清闲的的确不少,但其实大多数是低收入、很苦逼、很郁闷的。他们没日没夜窝在电脑前,绞尽脑汁,写永远写不完的八股材料,做永远做不完的应付检查资料。虽然是无用功,但又不得不做。更苦逼的是,整日顶着心理和精神压力,如履薄冰地揣摩领导的心思,唯恐出任何差错。所以,契诃夫的《小公务员之死》不是小说,而是活生生的现实。
尽管越来越多的人“前仆后继”累死在工作岗位上,我们的社会却依然有种可怕的文化氛围。在很多行业,不辞劳苦、废寝忘食、“5+2”“白+黑”、加班不要钱的人常常被认为觉悟高,深受领导和老板喜爱,被推崇为楷模;相反,谁要是经常按时上下班,不但自己觉得不自在,还会被领导和老板认为不够敬业甚至是偷懒。“以加班为荣、以按时下班为耻”无形中成了支配员工行为的准则。
这种“文化”就像一把“软刀子”,它杀了人,还会让人“无怨无悔”;它违了法,却会让人“心甘情愿”。
一百多年前,北美工人为争取“八小时工作制”,进行过一场旷日持久的五一大罢工,工人中间有首《八小时之歌》,是这么唱的: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
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
光得到仅能糊口的工资,
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要闻闻花香,
我们要晒晒太阳,
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小时工作日。
我们从船坞、车间和工场,
召集了我们的队伍,
争取八小时工作,
八小时休息,
八小时归自己!
当时,北美工人每天的工作时间长达14至18个小时,但工资却很低。马萨诸塞州一个鞋厂的监工直言,可以让任何一个身强力壮体的18岁小伙子在22岁时头发变成灰白。沉重的压迫激起了工人的愤怒,他们发起多次工人运动,直至1886年5月1日,美国和加拿大举行总罢工,才迫使资本家将“八小时工作制”的法律由一纸空文变成实实在在的工人权益的保障。
我国的《劳动法》也规定了八小时工作制,“平均每周工作时间不超过四十四小时”,但在很多单位和企业仍是一纸空文,员工的正当权益被虚置。加上我国法律没有对疾病发作与工作之间关联性的明确规定,导致“过劳死”常常处于无法律保护的尴尬境地,这种“过劳无责”又加剧了“过劳用工”的肆无忌惮。
然而我们是一个任劳任怨的族群,只要还有口饭吃,是万万不敢冒着被强势维稳镇压的风险争取权利的。幸运的是,我们还可以唱歌,去年,一首《感觉身体被掏空》横空出世,唱出了无数“加班狗”的愤懑和无奈:
有一个老板叫大卫,
下午六点出现,
眼神恰似黑背,
手里端着一壶热腾腾的咖啡,
嘿嘿嘿我们要不要来开个会
……
求你不要说出那句话,
宝贝加班吧,
感觉身体被掏空,
我累得像只狗。
是啊,当我们夜以继日地加班,累得像条狗,千万别不当一回事,身体“喊累”当心猝死!
法律既已成空文,真正能保全自己的就只能是自己。给自己的健康一个缓冲区,尽量不要熬夜,不得已的熬夜,也要注意休息。别忘了,在老板眼里,干活永远比你的身体重要。不要太为难自己,活永远干不完,钱永远赚不完,命却只有一条!
【
本文作者:
芗柏
作者公号:
芗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