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PN论坛
创办于2001年的普宁资讯平台,为本地200多万人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PN论坛

普宁英歌再登“央视”丨普宁小女孩向嘉宾提出“英歌”系列答题。

PN论坛  · 公众号  ·  · 2025-03-25 19:56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近期,在央视CCTV3节目《萌娃问天下》中,来自广东普宁的小女孩“ 陈昕玥”在舞台向嘉宾提出“英歌”的问题,其中节目组,分别讨论了“英歌中舞蛇的角色是谁?”“为什么英歌最多只有107人?”的问题,让我们来了解一下:





央视《萌娃问天下》


提问:英歌表演中,“舞蛇”是谁?


在英歌舞的舞队中,手持布蛇的领舞者所扮演的是哪一个角色?

在观看英歌舞时可以看到,最前面有一人舞着蛇在领头,此人正是“鼓上蚤”时迁。之所以时迁会成为领头人,是因为 “鼓上蚤” 时迁 能飞檐走壁,是梁山好汉的探子,负责传递消息和情报。 在英歌表演中,“时迁”手持布蛇,脸画蛇形,戴尖顶帽, 负责探路和引领队伍行进 ,与司鼓的“宋江”默契配合,指挥队伍,把控节奏,增强了表演的趣味性、观赏性和艺术价值。

图片

在《水浒传》中攻打大名府时,宋江得了疽疮,吴用代替宋江在元宵佳节时出军三打大名府, 秘密派遣“鼓上蚤”时迁火烧翠云楼 ,其他众兄弟埋伏于城中,城里城外里应外合,攻破大名府救出了卢俊义,所以 时迁起到了打探消息,领头的作用

英歌队选择蛇作为道具,蕴含着深厚的文化意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蛇象征着智慧、灵性、吉祥与情义,英歌用蛇领舞,既为表演增添了神秘感和灵动感,又与梁山好汉的有情有义相得益彰。时迁手持布蛇舞动,模仿蛇的灵活多变,穿梭于英歌队伍之中,结合优美的舞步和动作,指挥队伍的行进方向、节奏和队形变化,使整个表演更加有序、协调,增添视觉效果。


“英歌舞”为何最多是107人?


图片

众所周知,梁山好汉一共有108位,其中天罡36位,地煞72位,这些好汉的装扮和性格非常鲜明,如宋江和李逵是黑脸,吴用是教书先生打扮,公孙胜是道士装扮,鲁智深是和尚装扮,武松是带发修行的行者装扮。由于水浒传梁山108好汉的形象深入人心,在民间有很深的群众基础,许多歌舞源自梁山好汉,普宁英歌舞便是代表之一。以普宁英歌为代表的潮汕英歌舞, 英歌队的表演人数并不局限,可以是36、也可以是72或者107人,而不会是108人的原因是:

图片

其表演内容主要取材于梁山好汉攻打大名府营救卢俊义的情节, 而此时卢俊义被关在牢中,因此只有107人参与表演。

卢俊义身陷大名府

卢俊义原本是大名府远近闻名的大富商,大财主,良田千顷,家仆无数,三辈子花不完的钱。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宋江和吴用两人设下计策,吴用故意在卢俊义家中题反诗,被管家李固陷害,致使卢俊义被捕入狱。

梁山好汉攻打大名府

宋江为营救卢俊义,于是召集众多梁山好汉攻打大名府。 宋江前后一共三次攻打大名府,才成功救出卢俊义,每次出征人数并不固定,因此以攻打大名府为故事蓝本的英歌舞人数便不固定。

图片

另外一层含义是:英歌舞拥有阳刚、稳健、粗旷之美,有着充足的英雄气概,寓意十分美好,但从《水浒传》的原著情节来看, 集齐梁山好汉108人后,声势浩大的“梁山好汉”队伍自此便走了下坡路 ,保持英歌107人的队伍,是寓意是能够一直保持“英雄鼎盛”的状态,也是传递一种不断进取的精神。


图片

图片 图片

关注论坛,了解普宁本地第一手资讯想交流,想报料
欢迎加入普宁城事爆料群


来源:这就是普宁

创作 普宁论坛综合整理

版权 转载注明出处
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法务:广东南山律师事务所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