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思会读书
最给力的图书推送,让阅读更简单; 官网:www.kindlepush.com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悦读文摘  ·  7A抗菌+椰香味保暖背心你见过吗?自带bra ... ·  5 天前  
单向街书店  ·  1月的庆祝无意义(2025) ·  6 天前  
蓝钻故事  ·  《封神2》怕是吃错药了 ·  4 天前  
十点读书  ·  对谈梁宁:结婚,找能给你兜底的人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思会读书

好书荐读|《24个比利》——被救赎,或是被遗弃

集思会读书  · 公众号  · 读书  · 2017-07-13 20:26

正文

有了过于看重的东西,总是会很容易产生很大的压力。而这种东西又往往源自少年时期的稀缺,越是缺什么,长大过后越是耗尽心力费尽心思求什么。



点击“阅读原文 ,一键推送《24个比利


在奇葩说里,看到一个词——“少年未完成愿望之魔咒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缺什么就去求什么,填补心中这个空洞,这也是每个人都必走的自我救赎之路。能够完成救赎,实现自己的英雄梦想当然是happy ending, 浑浑噩噩兜兜转转求之不得,得之也已非所求之物,心中的匮乏感不减反曾,也大可说句,这个世界我来过、我活过、我恨过、我爱过。

就结局而言,所有过程中,有的压力,失望,痛苦,匮乏及恐惧等等负面情绪,或许可以称为奢侈的烦恼。


当一个人能够为自身的缺失,或自卑自责,或痛苦恼恨,学着接受改变的能力时,他就算是一个幸运的人了。我知道笼统地说这些情绪,而压根儿不提背后真真切切的感受,是一件挺简单的事。


当我们作为普通人的时候,这个世界上总有些人是不普通的,极度的物质匮乏或是精神状态不能自控,连烦恼一下什么是人生的意义呀,都是一种奢侈吧。患有各种精神疾病的人,抑郁狂躁也好,精神分裂也罢,处在一种不能自控的情境中,就像比利,做坏事的是他,受惩罚的是他,可中间的线怎么都连不上,为什么会这样啊,他怎么想得通呐!当一些画面浮现在脑海,心中会涌入一股酸涩感,这种我们称作“同情 的东西,或许渊源于我们都被称作人类,可大多数被用于学会感恩和珍惜啊。

在《24个比利》中,主人公威廉.密里根有24个人格,比利是中心人格。在小时候,被亲爹怀疑是其他人的崽,被要替酗酒赌博的亲爹还帐的亲妈忽视,被有暴力倾向的继爹暴打强暴,和哥哥关系不是很好,喜欢妹妹,因此三岁的时候分裂出了第一个人格,照顾妹妹,和妹妹玩,这个人格代表了比利的体贴善良童真。


伴随着成长,各种伤害强加在他身上时,其他人格逐渐显现:保护者雷根,擅长各种搏击技巧,枪法超准,能够控制自己肾上腺素的分泌,说话带有南斯拉夫口音,共产主义者;智慧者亚瑟,擅长物理学,化学,医学,阿拉伯语言,说话带有英国上流社会的口音,自诩资本主义者。他和雷根分别是在安全环境下和监狱危险环境下的控制者,能够决定谁站出来讲话。口齿伶俐的亚伦,和善良胆小的丹尼,平常都是由他们出来和人交流;还有具有反社会侵向擅长逃脱和电子的汤姆;同性恋的女性人格阿达娜,几次强奸案件都是她偷走了时间去实施的,因为她渴望爱和抚摸。粗暴者菲浦尔和凯文,大多案件都是他们造成的。痛苦承担者大卫,一遇到难以忍受的痛苦时,就会叫他出现。天生的聋子肖恩,躲避责怪和唾骂,及……

后来所有人格融合在一起,“老师”出现了。他是真正完整的,他拥有所有人格的记忆和能力,他告诉他们的来历,他告诉他们为什么会出现,他解答他们所有的疑惑,那些人格们,想自杀的想活下去的,善良的邪恶的,自私的体贴的,都安安静静地听他说着,这样好像找到了自己。然后一个一个消失,“老师”出来了。最开始觉得人格的糅合,无异于谋杀。后来想想,这是一个好的结果,每一种人格都代表了一种对伤痛的逃避和不愿接受,可“老师”出现,这是不是代表着他选择接纳伤痛?从法院出来,被记者采访问道,自由后你的愿望是什么时,他回答,希望过常人的生活,唏嘘不已......


如果这是结局就好了。


不曾料到 是个悲伤的结局,还曾感叹这是个心地好的作家,这种题材,明明可以写成更吸人眼球的犯罪悬疑类,可他却只是在比利的视角下说着故事。这或许也离不开比利的善良和努力,如果只是作者,也不会有这样一篇可以说是有温情的小说吧。

在怀着对这个新想法的窃窃自喜中,把结局给看了,沉默。 政治果然是最肮脏的东西。 这是真人真事,比利是第一个因为多重人格犯罪而被判无罪的人,本来在很多好心人的帮助下人格已经融合了,可后来被利用成舆论事件拉票,被送去一个不符合他继续治疗的地方,又分裂了,失去希望,再次沉入深渊,这是书的结局。

现实生活中的比利,于2014年死亡,希望他在我们不知道的那些年间有继续战斗,不一定要被救赎,但一定不要被遗弃。谁都希望英雄是真的存在的,是吗?我们之所以纪念英雄,不就是他们告诉我们,不要真正绝望,那儿还有希望。

当我们说起一个人,说他的般般恶迹也好,说他的丰功伟绩也罢,所有人眼中的他,有真有假,有夸张有欺瞒。可当我们谈起他的欢喜,他的害怕,他的固执,他的无奈时,或许才是我们真正了解那个人时,看见那个人时。





如果您有更好的意见,

投稿及广告合作请联系:

[email protected]


专注于电子书推送的资源平台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