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从零到零
重拾黑客精神,重构心智代码,升级创作工具。自黑党欢迎你!
51好读  ›  专栏  ›  从零到零

数字产品设计与心理学27 - 人机交互的时间尺度

从零到零  · 公众号  ·  · 2021-04-19 19:3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交互设计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侧重于互动模式的设计。

注意力的分配常常以行动为中心。有效的界面需要以用户的感知和动作预期为基础,设计相关联的行动和它们之间的响应。

—— The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Handbook Fundamentals, Evolving Technologies and Emerging Applications

交互设计最关心人的行为,这正是本章的主题。

不过跟其他设计领域相比,交互设计的范围总是显得有点含糊不清。「互动」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这个领域的庞杂,不仅因为涉及到各种人造系统,而且来源于人在不同情境、不同时间跨度下复杂多样、充满变化的行为响应。


人与人用语言沟通,时间响应以秒为尺度。人与计算机等数字系统交互时,行为可以在几毫秒内启动,也可以持续数年。

不同数字产品所覆盖的时间范围不同,人们使用时的需求和行为也不同。有的产品会伴随我们数十年,记录下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社交平台;有的界面可能只会跟它打一次交道,比如法院的取号机,使用时长不过几秒钟。

Jakob Nielsen 曾经总结了用户体验领域不同时间单位的影响范围 [1]

时间单位 影响
0.1 秒 用户感觉操作结果是直接发生的
1 秒 用户可以忍受的操作延迟,依然感觉交互正常进行
10 秒 用户在同一任务中保持注意力的时间
1 分钟 用户完成大部分简单任务的时间
10 分钟 访问网站的时长绝大部分都在 10 分钟以内
1 小时 绝大多数在线任务可以在 1 小时内完成
1 天 用户习惯接收信息更新的频率;客户服务等待时长不要超过一天
1 周 复杂决策任务会持续 1 周会更长时间;某些信息更新频率以周为单位
1 月 企业购买决策和商业活动往往需要较长时间
1 年 用户成为熟练使用者的时间;组织变化的时间
10 年 成为专家的时间;数据存储和迁移的周期
100 年 社会性变革

设计那些用户只会停留几秒钟的界面,跟设计持续使用几十年的产品,思路跟方法肯定不一样。虽然再复杂的产品也是由一个个界面组成,但我们还是要从不同时间层次来考虑人如何与一个系统互动。接下来的几篇主要关注发生在毫秒到几分钟这一尺度的认知处理过程、交互行为和反应。

过去多年人机交互的研究发现,一个交互系统的响应度能否跟上用户,及时告知他们当前状态而不是无故等待,是决定用户满意度的最重要因素 [2] 。要让用户觉得系统响应度高,需要在一些时间内满足用户对响应速度的预期:

人机交互的时间单位

在优化数字产品的体验时,有 3 个主要的时间限制( [3] [4] ):

  • 0.1 秒:在 0.1 秒内响应,能让用户感觉到自己在直接操作界面对象,系统也是即时响应的。例如,用鼠标选中一行文字,到该行文字高亮显示出来,这中间的间隔不应超过 0.1 秒。
  • 1 秒:用户感觉进行顺畅,不必等待系统给出反应。如果界面的响应不能在 1 秒内完成,用户会失去操作的「流动感」,只不过这个延迟时间很短,用户的思路还不会被打断。如果延迟超过 1 秒,就需要给出提示,例如改变鼠标的状态表示系统正在处理。
  • 10 秒。用户在一个任务上保持注意力的上限。这时候用户很清楚地注意到系统变慢了,但注意力仍然能够停留在程序中。超过 10 秒的等待需要显示当前进度,并且允许用户中断操作。

10 秒以后,用户的注意力就不再集中。他们会走神,去喝杯咖啡或者打开微信。理想情况下,如果完成一个操作需要这么长时间,那就在后台执行,允许用户继续做其他事情。不管怎样,要向用户明确交待状态和进度,以及剩余时间。

响应时间的准则已经有 40 多年的历史,Jakob Nielsen 认为,这些准则根源于人的认知反应,并不会随着技术发展而改变。


参考资料

[1]

Nielsen, J. (2009, April 10). Powers of 10: Time Scales in User Experience . Nielsen Norman Group.: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powers-of-10-time-scales-in-ux/

[2]

Johnson, J. (2013). *Designing with the Mind in Mind: Simple Guide to Understanding User Interface Design Guidelines.: Elsevier

[3]

Nielsen, J. (2014). Response Time Limits . Nielsen Norman Group.: https://www.nngroup.com/articles/response-times-3-important-limits/

[4]

Cooper, A., Reimann, R., Cronin, D., & Noessel, C. (2014). *About Face: The Essentials of Interaction Design.: John_Wiley&Sons.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