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京大学前沿人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这里讲述北大前沿交叉人的故事,传送最IN的院内外资讯,与你同赏一片博雅的月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丁香园  ·  历时 7 年,这所老牌医学院终于圆梦大学 ·  2 天前  
医学影像沙龙  ·  放射科医生立功啦!挫败了一起罪犯逃跑计划 ·  3 天前  
肿瘤资讯  ·  【4134】ESMO ASIA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京大学前沿人

2024年北京大学“整合生命医学+”全国前沿交叉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

北京大学前沿人  · 公众号  · 医学  · 2024-12-13 08:20

正文

◆ ◆ ◆ ◆

2024年北京大学“整合生命医学+”全国前沿交叉研究生论坛成功举办


2024年12月7日,北京大学“整合生命医学+”全国前沿交叉研究生论坛在北京友谊宾馆友谊宫聚英厅成功召开。本届论坛作为2024年北京大学“学科质量年博士生论坛”系列活动的一部分,在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和全国前沿交叉研究院院长联席会的指导下,由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和北京大学学科交叉中心联合主办。论坛面向全国拔尖高校研究生,旨在为其提供宽松、活跃、便捷的学术交流和展示平台,帮助其快速了解前沿论题、拓展学术视野、加强科研合作,推动生命医学类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此次论坛吸引了来自国内外37所高校300余名优秀学子的报名参加,还受到科研院所、企业公司等参会代表的大力支持。


论坛签到现场


本次论坛包括上午的主论坛和下午的分论坛,分论坛涵盖了临床与基础医学、医学与化学交叉、医学与工学交叉和医学与计算交叉等多个学科的交叉融合方向。国内多所拔尖高校的师生参与其中,带来了精彩纷呈的学术报告。

论坛开幕式由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院长王初教授主持,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乔杰院士以及北京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陈鹏教授分别致开幕辞。

王初院长主持论坛开幕式


乔杰院士首先预祝本次研究生论坛的顺利召开,对国内外专家的参与表示感谢。随后强调,目前学科交叉是解决医学领域复杂问题的关键,跨学科研究范式对于医学创新至关重要。北京大学在医学交叉研究领域取得进展,通过整合多学科形成了“医学+X”的研究范式,推动了大健康研究的深化。北京大学从事医学类交叉研究起步较早,于2006年成立了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并且在医学交叉领域逐渐搭建起生物医学跨学科研究中心、生命科学联合中心、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等多个交叉研究平台。2021年率先自主建立了整合生命科学交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旨在培养跨学科的医学创新人才,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最后希望来自全国各地高校的诸位研究生学子能够在本次论坛上展示风采获得收获。

乔杰院士致视频开幕辞


陈鹏教授对论坛的参与者表示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随后他介绍到,近年来,随着教育部和基金委对交叉学科的重视,北京大学作为交叉学科的先行者,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的成立比国家层面的行动早了约15年,显示了北大在该领域的前瞻性和领导力。当前,北大正站在新的起点上,以北京大学学科交叉中心为平台,进一步整合和打通如临床医学+X、区域国别研究、碳中和核心科学与技术以及数智化+等校级交叉平台,强化学科交叉融合。此次北大的学科质量年博士生论坛系列活动,强调了科技教育人才一体化培养的重要性,旨在推进学科高质量发展,加强研究生创新能力培养,并营造浓厚的学术氛围。这些活动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也为学术共同体注入了新的活力。

陈鹏教授致开幕辞


特邀专家报告

来自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的陈兴教授及团队在生命体系中对糖类分子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其在医学领域如血型决定、器官移植等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他们的研究突破了传统依赖DNA、RNA和蛋白质的框架,通过生物正交反应和化学生物学方法,实现了对糖链结构和功能的可视化,为癌症早筛和神经科学研究带来新视角,推动了对糖链在疾病中作用的理解,为新诊断和治疗方法的开发提供了新途径。

陈兴教授作报告


清华大学基础医学院的院长李海涛教授从技术医学角度探讨了表观遗传学在健康中的重要性,强调组蛋白修饰的多样性对生命信息建立的影响,并揭示了表观遗传学改变在肿瘤和衰老中的作用。他的研究还发现了调控特异性的分子机制,以及乳酸化修饰在肿瘤发展中对免疫反应和转移的影响,为新疗法的开发提供了方向。

李海涛教授作报告


香港城市大学的于欣格教授从医工交叉角度探讨了电子技术在医学中的应用,从早期的真空管到现在的软电子器件都体现了小型化和柔性化带来的革新。他还讨论了人形机器人、健康监测设备、人机交互技术,以及“元宇宙”中的沉浸式体验。他介绍了其课题组在可穿戴电子器件和触觉反馈技术的研究,以及这些技术在虚拟现实、远程医疗等领域的应用,突显出医工交叉的创新潜力。

于欣格教授作报告


特邀专家报告后,与会学子与专家进行了积极踊跃的交流,现场气氛热烈。

会议现场气氛热烈

主论坛现场精彩瞬间

分论坛主题会议与海报展讲

本次论坛设有四个主题的平行分论坛,共计有来自剑桥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等国内外知名学府的30名报告人进行了精彩的口头报告,充分展示了当代青年学子的学术风采。分论坛专家组及参会人员就报告人的口头报告内容进行了积极提问和精彩点评。

博士生作主题口头报告

专家精彩点评交流


分论坛一:临床与基础医学

分论坛一由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肖俊宇老师、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普外科乳腺专业主任医师赵红梅老师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及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王刚老师担任评委。7位来自不同高校、领域的发言人和在场听众一起就脑池造瘘术在颅脑损伤患者治疗中的创新应用及其对脑脊液代谢影响的研究、m6A修饰的cenRNA在癌细胞着色粒稳态中的作用机制、脾脏内痛觉神经在调节体液免疫反应中的重要性、乙二醛酶2的SLG诱导L-/D乳酸化在调控炎症免疫应答中的作用、IgE高亲和力受体FcεRI复合物结构的分子机制见解、双阴性T细胞通过脂肪酸β氧化增强免疫调节功能对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改善作用以及DNA甲基化测序在无创胚胎诊断技术中的应用和进展等多个议题进行了讨论和交流,促进了学术界对临床与基础医学交叉领域的深入理解和合作。

分论坛一会议现场



分论坛二:医学与化学交叉

分论坛二聚焦于医学与化学的交叉研究,探索了包括卡宾辅助的苯环开环反应、抗菌机理设计新策略以及中药活性成分研究等多个前沿话题。评委老师分别为北京大学未来技术学院的陈知行研究员、清华大学药学院的秦为研究员和北京大学药学院的洪森炼研究员。8位研究生报告人的精彩分享,不仅展示了化学在医学领域的广泛应用,也为未来的药物开发和疾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分论坛二会议现场


分论坛三:医学与工学交叉

分论坛三围绕医学与工学的交叉融合展开讨论,涉及近红外纳米探针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骨关节炎早期干预策略以及3D打印技术在骨修复中的应用等关键议题。评委老师包括来自香港城市大学的于欣格教授、北京大学的孙赫研究员和刘贝研究员。8位报告人带来的研究成果充分体现了工学在医学领域的创新潜力和应用前景。

分论坛三会议现场


分论坛四:医学与计算交叉

分论坛四着眼于医学与计算科学的交叉领域,8位不同背景的报告人与听众一起讨论了基于黎曼几何的运动想象脑电信号解码方法、结直肠癌的分子分型和表观遗传学研究以及肿瘤内皮细胞异质性的整合分析等议题。评委老师分别为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李默教授、北京大学定量生物学中心助理教授李志远研究员和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钱珑副研究员。一系列精彩的报告彰显了计算科学在解析医学数据和提升疾病治疗效率方面的重要价值。

分论坛四会议现场


在海报展讲环节中,来自国内外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的82名研究生参与其中,展示和分享了自己最新的研究进展和成果,和与会专家以及参会人员进行了充分交流和互动。

海报展讲

论坛闭幕与颁奖仪式

论坛闭幕式由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肖俊宇教授主持。经论坛评审委员会对各位博士生的学术报告和海报进行评选,共选出以下同学获得口头报告学术风采奖(12名)和海报展讲一、二、三等奖(24名),获奖名单如下:

口头报告学术风采奖

宋广平 邓梅洁 康自红 陆盼睿 梁恬田 刘宇

程玘轩 李爽 张源 李金虎 刘振宇 刘畅

海报展讲一等奖

程玘轩 刘心怡 朱瑾 谢岗

海报展讲二等奖

陈昕枫 陈一铭 李扬 李博文 王宏云 孙学 赵婷 晏雨婕

海报展讲三等奖

陈为哲 陈依东 陈宗贵 翟诗怡 郭雨晴 韩武言

侯宇 张新艳 赵淦 陆宇星 吴广中 邢玉琪

肖俊宇副院长主持论坛闭幕式

论坛颁奖仪式


最后北京大学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副院长李默教授对此次论坛进行总结,指出每位报告人的内容富有新意带来启发,对他们坚守的科研精神表示感谢,并期待所有科研人员在未来取得更多成就。论坛圆满结束。

李默副院长进行论坛总结致辞

论坛合影

论坛评委嘉宾与组委会工作人员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