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志明看金融
天风证券银行廖志明团队公众号,用于刊发深度报告、行业点评、随笔等。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电商报Pro  ·  张一鸣甩出王炸,抖音商家一片欢呼 ·  昨天  
中国药闻  ·  增值税发票数据显示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志明看金融

专题:6月理财收益率情况如何?

志明看金融  · 公众号  ·  · 2024-06-20 10:31

正文

理财进入真净值时代是我们推出招明理财指数的背景。理财公司已逐步成为理财业务的发展主体,银行理财逐步公募基金化,进入真净值时代,理财收益将完全取决于投资收益。我们依托大数据跟踪数千只理财产品净值走势,推出招明理财指数系列,为市场跟踪理财收益率提供参考。由于开放式理财(不含现金类)采用市值法估值,理财净值波动加大,民众理财投资的难度上升。我们认为,民众应选择投研实力较强的理财公司所发行的理财产品,并尽量拉长投资期限,以降低净值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

近一个月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延续小幅下行。 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按周跟踪其7天年化收益率。截至6月15日, 现金管理类理财7天年化收益率中枢为1.84%,较货基高约22BP ;样本中的大行现金管理类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73%,股份行为1.89%,城农商行为1.89%。近一个月,大行、股份行和城农商行现金管理类理财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均小幅下行。

6月上半月固收类理财产品收益率略微下降。 6月上半月定开纯固收、定开固收+和持有期固收理财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9%、3.0%与2.4%,同期定开债基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为3.2%。 截至6月15日,定开纯固收、定开固收+和持有期固收类理财平均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3%、3.4%和3.3%,同期定开债基为4.9% 。收益率下降,理财产品规模增长放缓。

6月上半月,混合类及权益类理财净值略微下跌。 截至6月15日,理财公司混合类公募理财产品平均年初至今收益率为1.5%,破净产品数量占比19.3%;权益类公募理财产品平均年初至今收益率为2.2%,较5月末下降1.3个百分点;破净产品数量占比77%。2024年各理财公司混合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初至今收益率来看,截至6月15日,前五名分别为贝莱德建信、宁银理财、招银理财、农银理财和汇华理财。从理财公司权益类公募理财产品年初至今收益率来看,截至6月15日,招银理财招卓价值精选权益类理财计划表现最好,年初至今收益率达23.1%。

展望:2024年理财规模有望稳健增长。我们估算6月上半月理财规模增长0.3万亿,6月15日理财规模约29.8万亿。 临近半年末,理财或将季节性回表,预计回表规模小于3月下旬的1.3万亿元,预计6月末理财规模接近29万亿。 展望下半年,随着理财业绩比较基准和收益率的下行,理财规模增长预计将放缓。

一、理财真净值时代,如何衡量理财收益率情况?

银行理财发源于外币结构性存款产品。2004年光大银行发行了首只面向个人的人民币理财产品,揭开了国内银行理财的发展序幕。但多年来,银行理财“刚性兑付”问题严重,危及银行体系的稳健运行。随着2018年4月资管新规落地以及一系列银行理财监管文件实施,理财公司逐步成为理财业务的发展主体,银行理财逐步公募基金化。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规模为26.8万亿,其中,净值型理财产品占比达97%,理财业务进入真净值时代。

近年来,理财业务监管要求逐步向公募基金行业看齐。多年来,公募基金行业逐步形成了理念清晰、制度领先、体系完备、运作规范的发展业态,堪称大资管行业规范发展的典范。据基金业协会梳理,公募基金相关法规超过 210 项,这些法规为行业规范发展奠定了基础。2018年4月,资管新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落地,作为顶层设计,统一了大资管行业的监管要求,旨在打破刚性兑付;2018年10月,理财新规(《商业银行理财业务监督管理办法》)出台;2018年12月,《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管理办法》落地;2020年,《标准化债权类资产认定规则》落地;2021年,《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实施,监管指导定开式及开放式理财全面采用市值法估值。2021年12月,《理财公司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发布,拉平流动性风险管理监管要求与公募基金的差距。2022年8月,监管发布了《理财公司内部控制管理办法》。我们认为,当前,银行理财监管要求与公募基金的差距已经大幅缩窄,银行理财已经公募基金化。

理财公司相继开业,开启银行理财的新时代。自2018年12月首批理财公司获批筹建,2019年5月建信理财率先正式开业以来,理财公司数量快速增加。截至2024年3月中旬,已有32家理财公司获批筹建,包括国有大行6家、股份行12家、城商行8家、农商行1家、合资5家,除浙银理财外均已开业。金融监管总局资管司设立后理财公司牌照发放重启,我们预计未来将有50家左右的理财公司。此外,我们预计,未来未有理财公司的中小银行将逐步退出理财业务。可以说,银行理财已经进入理财公司时代,揭开了规范发展的新序幕。

理财公司产品规模占比已超 8 成。理财公司为银行理财净值化转型的核心,依照监管要求,理财公司发行的产品均须为净值产品。 2020 年初以来,理财公司理财产品规模快速增长。截至 2023 12 月末,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存续规模合计 22.5 万亿元,占理财产品存续规模的 83.8% ,占比较 2022 年末进一步提升 3.4 个百分点。自 2019 年第一家理财公司成立以来,理财公司理财规模迅速增长,理财公司已经成为银行理财市场的绝对主力。

银行理财净值波动加大。自2022年年初起,资管产品执行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IFRS 9),摊余成本法的使用进一步受限。随着2021年10月底开放式(含定开式)理财市值法估值整改基本完成,多数理财产品净值波动明显加大,但也有少部分银行发行的开放式净值型理财产品或为“假净值”产品,未严格执行理财产品净值生成的相关监管要求。

在以资管新规为核心的一系列监管文件规范下,银行理财整体呈现公募基金化,进入真净值时代。我们认为,未来银行理财应全面摈弃具体数值或区间数值的业绩比较基准,转向以指数为基础的业绩比较基准体系,建立完善的信息披露机制,及时充分且准确地披露相关信息,彻底破除刚性兑付。

银行理财真净值时代,旧有的预期收益率不再有,理财净值波动加大。真正回归代客理财之本质后,理财收益完全取决于实际投资结果,收益率存有较大的不确定性,业绩比较基准难以反映真实净值情况。新形势下,理财收益不确定性上升,投资难度明显加大,理财投资者应选择投研实力较强的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并尽量拉长投资周期,减少净值波动对投资收益的影响。那么,我们应如何衡量理财收益率情况呢?

2021年11月下旬,我们发布了《招明银行理财收益率指数报告—银行理财收益率如何?》报告,利用大数据跟踪数千只理财产品实际净值表现,初步构建了银行理财收益率数据体系,为理财公司同业比较、理财产品的代销银行、公募基金、理财投资者等提供贴近实际的参考数据。初期,我们推出了现金管理类理财、定开固收类理财、混合类理财产品指数;自2022年3月开始,我们将固收类理财区分为纯固收理财产品与固收+理财产品(权益及衍生品等合计投资比例为大于0且不高于20%的固收类理财),以使收益率数据更具参考价值。

二、招明理财指数-现金管理类理财

何谓现金管理类理财?根据《关于规范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银保监发[2021]20号)的定义,现金管理类产品是指仅投资于货币市场工具,每个交易日可办理产品份额认购、赎回的商业银行或者理财公司理财产品。在产品名称中使用“货币”、“现金”、“流动”等类似字样的理财产品视为现金管理类产品。

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较大。截至2023年12月末,现金管理类理财存续余额8.76万亿元,与年初持平;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占比32.7%。

尽管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较大,但当前缺乏现金管理类理财平均收益率权威数据,使得跟踪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较为困难。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按周跟踪其7天年化收益率,推出招明理财收益率指数-现金管理类理财。

1、我们如何选择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样本?

现金管理类理财大多通过收益分配使得每天净值归1,展示7天年化收益率,这使得很难通过净值来计算收益率。因此,我们选取有代表性的银行发行的规模较大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作为样本,手动按周跟踪其7天年化收益率,计算各类型银行及其理财公司现金管理类理财平均7天年化收益率。

我们详细梳理了市面上主流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选取6家大行、7家股份行,以及城农商行中的江苏银行、上海银行、宁波银行、徽商银行、渝农商行、东莞银行、南京银行、沪农商行等作为样本,当多个产品属于同一系列时,仅列示其中1~   2款产品,且尽量选择针对普通个人的产品类型以方便与公募货基对比,最终我们得到“类货基”产品29款。由于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经结束,后续我们将进一步调整优化样本,增强其代表性。

我们选取的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样本规模约为现金管理类理财总规模的20%,代表性较强。我们梳理了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规模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末,我们选取的22家银行/理财公司的29只现金管理类理财的规模合计1.70万亿元,约占行业现金管理类理财总规模的20%。

2、现金管理类理财-近一个月收益率下行较明显

大行、股份行、城农商行的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差距缩小,整体平均收益率上看,大行

按照银行类型区分,截至2024年6月15日,样本中的大行现金管理类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为1.73%,股份行为1.89%,城农商行为1.89%。近一个月,大行、股份行和城农商行现金管理类理财平均7日年化收益率均小幅下行。

当前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中枢比公募货基高22BP,保持较强的竞争力。我们将现金管理类理财和货币基金进行7日收益率对比,选取328只公募货基,以及28只银行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对比2024年6月15日的七日年化收益率。以0.2%为步长,公募货基收益率在1.6%-1.8%区间较为集中,现金管理类理财在1.8%-2.0%区间较为集中。公募货基收益率中枢为1.62%,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中枢为1.84%,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中枢高出公募货基约22BP。可见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相对较高,即便目前收益率已较前期明显下行,但现金管理类理财收益率仍然明显高于公募货基平均水平。

我们推出的招商证券招明理财指数-现金管理类理财最近几周情况如下,未来我们将定期更新并不断优化。

三、招明理财指数-固收理财:近半月收益率回落

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是主要投资债权类资产的理财产品。依据资管新规,资管产品分为固定收益类、权益类、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和混合类。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投资于存款、债券等债权类资产的比例不低于80%。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占银行理财规模占比最高,截至2023年末,固定收益类理财规模25.8万亿,占理财规模的96.3%,占比较2022年末进一步提升1.8个百分点。理财产品分为净值型和非净值型,资管新规过渡期已结束,非净值型产品规模将逐步归零,本报告只统计净值型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收益情况。现金管理类理财属于固收类理财,截至2023年末,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8.5万亿,不含现金管理类的固收类理财规模17.3万亿元。

定期开放式理财为有固定运作周期的开放式理财产品。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是指自产品成立日至终止日期间,理财产品份额总额不固定,具有多个确定开放期,开放期内投资者可以按照协议约定进行认购或者赎回,其他时间内产品封闭运作的理财产品。开放周期是指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2个开放期的最短间隔天数,常见的开放周期有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等。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结合了开放式理财产品的流动性与封闭式理财产品的收益性。

持有期理财产品平衡了收益与流动性。最短持有期理财产品,指的是理财产品设置了最短持有期限,投资者购买该类产品后,要至少持有一段时间才可赎回。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过渡期临近结束,现金管理类理财规模受限,各理财公司积极布局短期限持有期固收类理财,作为现金管理类理财的替代。在产品设计上,最短持有期理财产品较好的平衡了收益与流动性。T日最短持有期理财产品,即投资者每笔认购/申购的理财产品份额有T日的封闭期,在持有理财产品T日以后方可赎回;持有T日后,该产品每个工作日开放。一方面,相较于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最短持有期产品不受现金管理类理财新规限制,在投资范围、杠杆比例、资产久期等方面的要求相对宽泛;另一方面,最短持有期过后每日开放的设计,使得该产品具有较好的流动性。最短持有期限一般有7天、14天、30天、60天、90天、半年、9个月、1年等。

1、招明理财指数-固收类理财样本选取

我们将定开固收理财分为定开纯固收理财和定开固收+理财。为提升收益率的可比性,我们将定开固收类理财区分为只投资固定收益类资产的定期开放式产品(以下简称“定开纯固收理财”)和以及少量投资权益类资产和衍生品的固定收益类定期开放式产品(以下简称“定开固收+理财”)。定开纯固收理财指的是全部投资于固定收益类资产,不投资权益类和衍生品类资产的定期开放式理财产品,定开固收+理财指的是少量投资权益类资产和衍生品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和衍生品资产合计投资比例不超过20%)的固定收益类理财。我们在样本选取中尽量区分纯固收和固收+理财产品。

我们选取了23家样本理财公司运作周期为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896只固定收益类定开理财产品作为样本。其中,纯固收理财产品521只,固收+理财产品375只。

我们选取了23家样本理财公司的553只最短持有期固定收益类理财产品作为样本。

区间年化收益率计算方法:本报告计算的收益率均为区间年化收益率,N日至T日的区间年化收益率=(N日份额累计净值/ T日份额累计净值-1)/ (N-T) * 365,T日为区间起始日,N日为区间结束日。其中,在计算单月年化收益率时,T日为当月月初或上月月末披露净值日期,N日为当月月末或下月月初披露净值日期。计算半月年化收益率则需要大致满足N-T=15天。

2、纯固收理财收益率情况-6月上半月收益率略降

根据我们梳理的521只定开纯固收理财、553只最短持有期固收理财和569只定开纯债基金(选取截至2021年11月25日仍存续的、开放周期分别为1/3/6/12月的定开纯债基金)的半个月(15天)年化收益率来看,三者变动方向大体相同。

6月上半月收益率略微下降。2021年四季度以来,理财公司定开理财产品市值法估值比例已经明显提升,估值方法接近公募基金。2024年6月上半月,定开纯固收理财产品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为2.9%,持有期固收理财产品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为2.4%,同期定开债基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为3.2%。持有期固收类理财产品中,纯固收产品收益表现相对较好,纯固收持有期理财和固收+持有期理财半个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7%和2.3%。

纯固收理财平均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保持高位。从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来看,定开纯固收理财与最短持有期固收理财的走势基本一致,但最短持有期固收产品的平均收益率过去整体略低于定开纯固收产品。我们认为,一方面,最短持有期固收产品每个工作日开放,产品流动性要求相对更高;且部分最短持有期产品期限相对较短,只有7/14/30天等,资产配置久期略短。另一方面,最短持有固收理财中,70%以上是固收+产品,收益率受权益市场波动影响。4月以来最短持有期固收产品业绩好于定开纯固收产品,主要是权益市场表现相对较好。截至2024年6月15日,定开纯固收类、定开固收+以及持有期固收类理财平均近3个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3.3%、3.4%和3.3%。

2021年,国有大行定开纯固收理财收益率波动明显高于股份行和城农商行,这说明国有大行定开纯固收理财整体执行市值法估值等监管要求较严格,合规度更高。随着资管新规过渡期结束,2022年初以来,股份行和城农商行理财公司定开纯固收理财收益率波动已经明显上升,这反映了股份行和城农商行理财公司定开纯固收类理财市值法估值比例已显著提升。

长期限理财产品收益率波动幅度相对较大。中长期限的理财产品配置债券久期较长,净值波动相对较大,平均收益率也相对更高些。2024年6月上半月,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定开纯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8%、2.7%、3.1%和3.1%。长期限定开固收理财投资久期相对较长,债市震荡之下,长久期产品收益率波动会更大些,因此,12个月定开固收理财收益率波动相对更大。

6月上半月,各类型银行各期限定开纯固收理财半月年化收益率均较高。2024年6月上半月,大行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定开纯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84%、2.89%、3.86%、3.84%;股份行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定开纯固收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73%、2.48%、2.58%、2.91%;城农商行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定开纯固收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73%、2.90%、2.75%、2.99%。

3、固收+理财收益率情况-6月上半月收益率平稳

近半月定开固收+理财半月年化收益率平稳。2021年四季度以来,理财公司定开理财产品市值法估值比例已经明显提升,估值方法接近公募基金。2024年6月上半月定开固收+理财产品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为3.0%,低于定开纯固收0.1个百分点,同期定开债基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为3.2%。

2024年6月上半月,定开固收+理财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水平略高于纯固收,主要权益市场表现相对较好。2024年6月上半月,大行、股份行和城农商行定开固收+理财产品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8%、2.7%、3.4%。

中长期限定开固收+理财产品平均年化收益率波动相对更大。中长期限的理财配置债券久期较长,6个月、12个月等长期限净值波动相对更大。

6月上半月各类型银行各期限定开固收+理财半月年化收益率保持较高水平。2024年6月上半月,大行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定开固收+理财产品平均半月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54%、2.52%、3.25%、3.08%;股份行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定开固收+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86%、2.93%、3.33%、0.82%;城农商行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定开固收+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分别为2.81%、2.89%、3.19%、4.06%。

四、理财公司混合类理财-近半个月净值稳定

混合类理财产品是指投资于债权类资产、权益类资产、商品及金融衍生品类资产,且任一类资产的投资比例未达80%的理财产品。受股票市场表现不佳影响,混合类理财规模有所下降,截至2023年末,混合类理财规模0.9万亿元,较年初下降0.5万亿,仅占理财规模的3.2%。

本报告选取了28家理财公司存续的1222只混合类公募理财产品作为样本。2024年5月16日-2024年6月15日,理财公司共新增19只混合类理财产品,结束33只混合类理财产品。近两年,混合类理财产品规模和数量均呈下降态势。由于目前缺乏较好的手段严格区分混合类理财是偏股型、偏债型还是股债均衡型,我们暂不区分。由于混合类理财投资权益类资产比例不低,年化收益率意义不大,我们采用年初至今或成立至今(对于年内新成立的混合类理财)收益率,不进行年化处理。

年初以来收益率计算方法:本报告计算的收益率为年初至今的收益率,年初至今收益率=(N日份额净值-T日份额净值)/T日份额净值。其中,T日为2023年最后一次披露日期/2024年产品成立日期,N日为最近一次披露净值日期。

近半月混合类理财产品净值回暖。从年初至今收益率来看,截至2024年6月15日,理财公司存续的混合类公募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1.5%,较5月末略微下降。

从2024年各理财公司混合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初至今收益率来看,截至6月15日,前五名分别为贝莱德建信、宁银理财、招银理财、农银理财和汇华理财。尤其是,贝莱德建信和宁银理财混合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初以来收益率超过4%,收益率大幅领先。

近半月股市表现不佳。截至 2024 6 14 日,上证指数、创业板指数、沪深 300 指数 2024 年涨幅分别为 1.9% -5.3% 3.2% ,均较 5 月末有所下跌。

混合类理财破净产品数量占比稳定。从破净产品数量来看,据我们统计,截至2024年6月15日,理财公司共有236只混合类理财产品累计净值低于1,破净产品数量较上月末基本相当,破净产品数量占比19.3%。破净产品中,没有近3个月新成立的产品。


五、理财公司权益类理财-近半个月净值下降

权益类理财规模相对较小。截至2023年末,权益类理财规模0.08万亿元,较年初略有下降。那么,权益类理财收益率情况如何?由于权益资产价格波动较大,市场行情不确定性较大,年化收益率参考意义很小,所以我们不采用年化收益率。

近半月权益类理财产品净值下降。截至6月15日,从年初至今平均收益率来看,理财公司存续的35只权益类理财产品平均年初至今收益率为2.2%,较5月末下降约1.4个百分点。

截至2024年6月15日,理财公司存续的35只权益类公募理财产品中,共有27只累计净值低于1,破净产品数量占比77%。其中,招银理财和贝莱德建信理财整体表现相对较好,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3.6%和8.8%。

从理财公司权益类公募理财产品年初至今收益率来看,截至2024年6月15日,招银理财招卓价值精选权益类理财计划表现最好,收益率为23.1%。其次是华夏理财天工日开理财产品1号(水电指数),收益率为22.1%。


六、理财规模展望:2024年有望稳健增长

过往来看,理财规模容易在二三季度增长。2019年以来,每年一季度理财规模易于下降,而二三季度规模容易增长。2019-2022年期间,二三季度平均季度理财规模增量达1.3万亿元。这背后的季节性现象与银行理财冲存款节奏相关。多数银行重视开门红,所谓开门红主要是在一季度完成存款和贷款的大幅增长,完成全年计划的40%或以上。过往来看,银行往往在一季度及年底引导客户赎回理财来冲存款,这使得理财规模在一季度及12月份较难增长。

银行理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2013年末-2016年末的三年之中,理财规模从6.5万亿元快速增长至23.1万亿元,平均每年增量高达5.5万亿元。截至2016年末,个人存款仅59.8万亿元,理财规模与个人存款之比达38.6%。截至2023年12月末,个人存款高达137万亿元,理财规模与个人存款规模的比值仅19.7%。现金类理财替代活期存款,中长期限理财替代长期限定期存款,银行理财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2024年理财规模有望稳健增长。我们估算6月上半月理财规模增长0.3万亿,目前理财规模约29.8万亿。临近半年末,理财或将季节性回表,预计回表规模小于3月下旬的1.3万亿元,预计6月末理财规模29万亿左右。展望下半年,随着理财业绩比较基准和收益率的下行,理财规模增长预计将放缓,2024年末理财规模约30万亿元。

七、风险提示

理财产品过往业绩并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亦不构成投资建议。


近期专题报告


【专题】2023和24Q1理财配置公募基金有何变化?-招证|银行
专题:为何要重视定开债基?
量价承压,财富管理业务进入白银时代
专题:4月理财收益率情况如何?
稳健为本,尽逐前路——2023年理财公司产品回顾与评价
稳健发展,未来可期-养老理财专题分析之三
深度:日本债市启示录
专题:为何要重视银行资本债投资?
【深度】理财真净值时代,理财公司百舸争流-2023年理财公司盘点
关于TLAC债的几点看法
2024年TLAC债及资本债供给怎么看?-招证|银行
银行业2024年度策略报告:业绩低迷或延续,主推超跌优质银行-招证|银行
【专题】3Q23理财配置公募基金有何变化?-招证|银行
重庆银行深度:西部重要城商行-招证|银行
规模回暖,期限向短-23Q3理财公司产品业绩评价-招证|银行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