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教孩子,严格一点好,还是宽容一点好? 这是很多父母在家庭教育中会遇到的一个困惑。
中国人传统的观点是,棍棒之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所以才出现了很多“虎妈”、“狼爸”式的父母,他们采取非常严格,甚至近于苛刻的方法管教孩子。但是,严厉的管教,未必会带来想象的效果。
◆◆◆
规矩多大胆多大
棍棒之下未必出孝子,严厉的教育很多时候带来的结果,往往和父母的期望背道而驰,看了下面的案例你就知道了。
一个少年犯的养成
看过一个少年犯的案例,根据他的回忆,读初中的时候,在学校表现很不好。老师经常让他叫家长来,家长一来,不问原因就骂他,有时甚至大打出手。
![](http://mmbiz.qpic.cn/mmbiz/DtMLG03Pic7578Sr4MSULicrXiaa7T1icl4uuLKP7fh5GmOfySL9X357xstAF6VlfSFy6j8npIcCdrjWfbJgqfFCCQ/0?wx_fmt=other)
每天早晨上学走的时候,父母都要嘱咐一句“别在学校捣乱,到处出去瞎玩”。而且,一旦犯了错误,母亲就唠叨个没完, 有时在气头上,什么难听的话都说,什么“不学好”,“早晚得进监狱”。说得多了,他也听得烦了,于是产生了逆反心理。父母说东,他偏说西。没想到,最后就这样真的“不学好”“进了监狱”。事实上这根本不是母亲的本意。
父母这种诅咒式的“严管”,对孩子是莫大的伤害,这在普通家庭中也并不鲜见。久而久之,孩子所受的劣性刺激太多,得不到良性的激励,身上的问题便得以强化,加剧了孩子的不良心理和行为的产生,甚至“破罐子破摔”、背离家庭,直到触犯法律。
一个让父母深思的调查
有一项关于“全国未成年犯抽样调查”结果显示,高达42.3%的孩子表示“恨过自己的父母”。当问及原因是什么?按比例由高到低依次是:“不理解我”(50.7%),“不关心我的心理感受”(46.6%);“不让我做自己想做的事情”(45.6%),“经常打骂我”(34%),“强迫我做不愿意做的事情”(29.4%),“生活上不管不问我(28.7%),“父母总闹矛盾影响我”(25.9%),“我有困难不帮我”(13.4%),“溺爱我”(5.8%),另有“其他”原因(9.1%);
对照组普通中学生(925人)恨父母的比例为(24.7%),排在前三位的原因与未成年犯相同。
![](http://mmbiz.qpic.cn/mmbiz/DtMLG03Pic7578Sr4MSULicrXiaa7T1icl4u5miatPEY5OgBs6jyhwLJzDN9dTCjhRic4j1edmBoM3sg8k0DzYvtntoA/0?wx_fmt=other)
从孩子恨父母的原因中我们不难看到,处在青春期的孩子自我意识很强,有自己的心理感受,他们渴望理解和尊重。而父母的管教,习惯于凌驾于孩子之上,对他们“不理解”、“不关心”、“不让做”…… 漠视孩子的权利和独立人格。
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对孩子的“爱”,表现在教育行为上就是“严管”,其结果就是难以使孩子产生情感共鸣,难免成为“恨”的根源,而且也造就了规矩多大胆多大的悲剧。
怎么管教孩子才能让他们心服口服?有时候适度放手,反而是最好的控制 。管教孩子,父母如果能做到以下两点,相信孩子会变得更好“合作”。
◆◆◆
理解式管教
管教孩子,要在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平等沟通,让孩子在父母的正常约束中健康发展。
怎样才能做到能理解孩子呢?
多多了解孩子
很多家长工作都很忙,但无论多忙都要抽出时间和孩子沟通,多了解孩子。了解孩子有很多方式,可以面对面和孩子谈心,也可以与老师同学进行沟通,多方面掌握孩子的信息。
![](http://mmbiz.qpic.cn/mmbiz/DtMLG03Pic7578Sr4MSULicrXiaa7T1icl4uwP09DNGb3j8rlnM97RS6aFZa8s2sqteV0ic9UGBAkibhSTxzpPSSbGUg/0?wx_fmt=other)
多一分了解,就少一分误解。这样一旦孩子真有不听话的时候,也能明白问题到底出在什么地方,管教的时候更能有的放矢,明白应该如何去引导孩子。
真正放下身段
家长们总喜欢在孩子面前保持威严,习惯用以上对下的态度来对待孩子。对此,睿妈给大家提个建议,家长要想让孩子听你的,必须真正放下身段,从内心尊重孩子。不要再用命令的口气跟孩子说话,将孩子当做成人一样给予尊重。
不要总是对孩子说“不”,少让孩子做必答题,多给孩子做选择题,让孩子自己做决定。如果孩子的年龄足够大,表达能力没有问题,也可以让孩子自己提出解决方案或办法。
态度真诚
很多家长在与孩子做沟通的时候,总是喜欢用指责或命令式的语气,这常常让孩子难以接受。
![](http://mmbiz.qpic.cn/mmbiz_jpg/DtMLG03Pic7578Sr4MSULicrXiaa7T1icl4uG0AeR2XAuuPvtPysqmNicLvgWfnNgN6kIngA7tYy0icF3XkDbApqnQbA/0?wx_fmt=jpeg)
亲子之间的沟通更应该是真诚而没有距离的。家长可以很诚实地将自己的担心或情绪解释给孩子听,让孩子了解他的行为会让你难过,甚至担心、惧怕。只要语气是平和的、态度是真诚的,就会发现,其实孩子是很乐意体贴爸爸妈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