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顶我,获取「独家」武汉楼市资讯
武汉市统计局和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28日联合发布了2018年武汉经济运行情况,一张图,一组数据,你就能看清有多厉害。
武汉经济总量接近1.5万亿 过千亿区达到7个
据初步核算,2018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GDP)14847.29亿元,比上年增长8.0%,增速高全国1.4个百分点,高全省0.2个百分点。
从规模看,2018年,武汉经济总量接近1.5万亿。从区域看,随着汉阳区、洪山区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加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东湖高新区、江汉区、武昌区、江岸区,过千亿的区达到7个,经济总量之和占全市GDP的62.2%。从产业看,工业、建筑业、批零业、金融业、营利性服务业、非营利性服务业等6个行业增加值均过千亿元,占全市GDP的83.9%。
GDP连续5个季度增长8%以上
7年来首次高于全市发展预期目标
市统计局表示,2018年,武汉国民经济呈现出高开稳走、稳中求进、进中提质的良好态势,经济总量在万亿台阶上持续攀升,各种有利因素不断增多,为全市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市统计局认为,武汉GDP增长8%,交出了一份好于预期的“成绩单”。从增长看,继续稳定在了合理的增长区间,自2017年四季度以来,武汉市GDP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8%以上增幅,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并且超额完成预期目标,自2012年以来,武汉GDP增幅首次高于全市发展预期目标。
武汉市居
民
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
2018年,武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4万元,达42133元,比上年增长9.0%,分别高全国、全省0.3和1个百分点。按常住地分,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359元,增长9.1%;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652元,增长8.5%。
消费结构继续升级,2018年,武汉通讯器材、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等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长在20%以上。
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认为,2018年武汉市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继2017年后持续增长,实现武汉市收入增长的支撑亮点主要在两方面。
留汉创业就业大学毕业生40.6万名
预计新增城镇就业21.9万人
国家统计局武汉调查队表示,武汉坚持高位求进,通过精准服务企业用工,为2090户企业发放1.89亿元稳岗补贴;大力引进各类高端人才,新引进外籍外地院士45名、高层次人才281名;深入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留汉创业就业大学毕业生40.6万名;积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抓好新旧动能转换,促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全市新增上市公司9家,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1237户、瞪羚企业500户,独角兽企业达到5户。综合经济实力加快跃升,带动工资性、经营净收入较快增长。
城镇就业继续扩大。2018年,武汉市预计新增城镇就业21.9万人,增长10.9%;预计城镇登记失业率2.14%,低于3.8%的目标控制值。
同为8%,今年和上年内涵不一样
2018年武汉市GDP增长8%,增幅和2017年持平。1月25日,武汉市统计局总统计师应小莉在回答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提问时说,虽同为8%,但今年和上年增长内涵不同。
应小莉分析,从发展背景上看,2018年,国际金融市场、大宗商品价格剧烈波动、全球投资大幅下滑、全球贸易保护及摩擦盛行。从国内看,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从武汉市看,武汉市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攻坚阶段,矛盾、挑战、困难交织,下行压力加大。在如此错综复杂的大环境下,武汉市GDP增长8%,交出了一份好于预期的“成绩单”,实现了全年经济“高开稳走”态势,很不容易,来之不易。
从增长动能上看,2017年,武汉经济增长主要靠工业和第三产业,2018年,武汉新旧动能转换加快,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巨大。
2018年,武汉经济增长特点是:
从增长看。一是继续稳定在了合理的增长区间。自2017年四季度以来,武汉市GDP已连续5个季度实现8%以上增幅,5个季度的累计增幅依次为8.0%、8.0%、8.2%、8.3%和8.0%,经济增长的稳定性增强。二是超额完成预期目标。自2012年以来,武汉市GDP增幅七年来首次高于全市发展预期目标。在前5年中,2012年GDP增幅低预期目标0.6个百分点,2013年低2.0个百分点,2014年低0.3个百分点,2015年低1.2个百分点,2016年低1.2个百分点,2017年与预期目标持平。三是主中心贡献作用增强。自2017年四季度以来,武汉市GDP增幅已连续5个季度领跑全省,5个季度依次高全省0.2、0.4、0.4、0.4和0.2个百分点;GDP占全省比重达到37.7%,比上年提高1.0个百分点,对全省的贡献提高。
从结构看。2018年,三次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分别为2.4%、43.0%和54.6%,与上年相比,第三产业比重提高1.3个百分点。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看,2018年,三次产业的贡献率分别为1.1%、32.3%和66.6%,三次产业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1、2.6和5.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比第二产业高34.3个百分点,比上年提高7.6个百分点,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从内部结构看,现代服务业占比提高。金融业和营利性服务业占GDP24.1%,提高1.6个百分点;批零住餐和交通运输业占比15.1%,降低0.4个百分点。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