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活动,我们请来了消费、品牌、零售领域的几位大咖嘉宾:
他们有做过母基金、同时在一二级市场布局消费赛道的仁弘资本刘晓宁,有多年深耕消费赛道、投资成绩有口皆碑的弘章资本翁怡诺,有我非常喜欢的新消费基金、在中早期发掘出喜茶、江小白等项目的黑蚁资本张沛元。
他们会分别从消费、品牌、零售的角度,二级市场、PE、VC 的角度,还有各个垂直品类与投资方法论的角度,为我们带来精彩的分享。
42 TALK 上海(本周日) | 活动流程
14:00—14:40
《
创新品牌的投资逻辑
》
仁弘资本创始人
刘晓宁
14:40—15:20
《
从 PE 到 VC,20 年大消费投资经验谈
》
弘章资本创始人
翁怡诺
15:20—16:00
《
如何在拐点抓住喜茶、江小白等的投资机会
》
黑蚁资本创始合伙人
张沛元
16:00—16:30
自由交流讨论
中国品牌现在快速切入到原创时代,这要求创始人不仅要有原创能力,还要能持续,通过持续不断的原创形成自己的调性,让产品有非常高的识别度,让别人一眼就认出你,提到你能想到某一概念,这才是最重要的原创能力。
以前是短缺经济,把东西造出来大家看着不错就来买,把渠道铺出去,这个生意就差不多做完了。现在要解决的不是买不买得到的问题,而是我要喜欢你的问题。做品牌和做零售都是一个系统生意,单一一个设计师做不成一个品牌,单一像以前做规模化生产的也做不成品牌。
消费升级背后是国运,现在到国产原创品牌井喷期了。
分享主题
:创新品牌的投资逻辑
分享提纲
:
1. 品牌成长“三段论”
2. 品牌创新的逻辑和路径
3. 一二级投研打通的投资视角
商业竞争的本质是对时间和空间的竞争。
能够穿越周期的品类都是能够让人上瘾的东西,特点是短暂快感的精神刺激,比如烈酒、烟草、咖啡。他们都有一个特质叫做“耐受力”:效用短暂,感觉有效,在很短时间里面感觉特别好,但很快感觉就又消失了。上瘾的品类的另一个重要特质就是社交,我们喝酒,实际上是社交。
而随着中国社会正在像日本一样逐步从家庭化向个人化转移,消费者将会越来越专业化,注重体验。这是零售演化的路径,需求越来越细,品类、品牌都陷入到越来越细的需求之中。
分享主题:
从 PE 到 VC,20 年大消费投资经验谈
分享提纲:
1. 对各个垂直消费品类的研究方法论
2. 从蓝月亮到家家悦,从品牌到零售的投资逻辑与判断
3. 控股型投资及其它弘章的投资方法论
一切的变化,任何消费行为的变化,都可以拆解为两个元素:需求和效率。
需求的变化来自于消费者的变化。消费者的变化一方面源于收入的增加,因而产生新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是助力消费者的年轻化,从 60 后、70 后变成 90 后、00 后,消费群体的需求变化会产生消费价值重构的机会。
效率的驱动来自于技术和渠道的变化,渠道的变化分为销售渠道和传播渠道。
需求和效率的变化是可以叠加的,这种叠加往往能够爆发更大的力量,比如拼多多和小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