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北青艺评
文艺能超脱,评论是态度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有车以后  ·  71.4万辆!奔驰问鼎销冠,明年继续加速转型 ·  3 天前  
偶俚张家港  ·  比亚迪,突发! ·  4 天前  
偶俚张家港  ·  比亚迪,突发! ·  4 天前  
驾仕派  ·  突发:特斯拉焕新Model ... ·  5 天前  
驾仕派  ·  突发:特斯拉焕新Model ... ·  5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北青艺评

听过那么多道理 该“燃”不“燃”也不对

北青艺评  · 公众号  ·  · 2017-08-05 21:07

正文


无论如何,《战狼2》的表现算是今年国产电影市场的一个“现象级”了。

作为《战狼》系列电影的第二部,这一次的故事走的依然是热血路线,但相比前作,国族话语在其中的嵌入更具深度。这也意味着,《战狼》的“燃”点,从前作单纯意义上的视觉快感,更多地转向了续作表征着家国意象的情绪共振。同档上映的《建军大业》,虽成色胜过前两部作品不少,但正面遭遇同属主旋律大片的《战狼2》,无论类型风格和情感体验似乎都略逊一筹。有人抛出问题,单枪匹马的吴京胜过了54位当红明星吗?某种意义上,是的。这样一个史泰龙式的孤胆英雄故事,直观上确实要比一众明星挑起的一出年代群像戏更“燃”、更好看。


动作片通常都“燃”,这一体验的生成放诸国内外影视业皆能成为通行标准。华语动作片的“燃”点,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有关,一招一式稳扎稳打,拳拳到肉的真实感是其天然优势。正因如此,武打片才能成为华语动作片里最大的一块蛋糕。西方动作片——以好莱坞为典型——则高度倚赖于影视工业体系本身,在蒙太奇、音响、特效等视听技法的合力之下,一部动作片就能构成一个视觉奇观。东西方在动作电影上的不同取向,也随之带来各自不同的演进路径,泾渭分明。

《战狼2》的“燃”点之所以浓墨重彩,或许在于对动作电影这一特定类型的某种融合性表达。从李小龙到成龙,再到今天的吴京,实拍打斗场面是真实力量的彰显,这也构成了国产动作片的核心竞争力之一。但匮乏之处也显见,不那么吃重的中国影视工业能量通常难以撑起如好莱坞动作片中的“虚写”部分,即包括剪辑、光影、特效等在内的制作能力依旧是软肋所在。《战狼2》所呈现出的某种进步,大概也在这里——一部中国武打片试图向好莱坞工业水准靠拢的野心,显露无遗。


不论这种野心是否全然成立,《战狼2》的“好莱坞”质感确也能被多数人感知一二。4000余个镜头,近10个月的拍摄周期,以及吴京用一年半的时间深入特种部队的真实体验,将这部电影的硬朗气质直观勾勒了出来。个人的漂泊、异域的动乱,令吴京饰演的冷锋一角具备成为乱世英雄的可能性。在卷入非洲国家叛乱的过程中,冷锋本可以安全撤离,却因没有忘记曾经身为中国军人的使命,孤身返回沦陷区,带领身陷危机中的同胞与难民展开一场颠沛的生死逃亡。“以一敌百”、“人机大战”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好莱坞元素,但有所不同的是,西方动作片的行进路线通常发轫于科技或超能力,而《战狼2》的“可看性”仍遵循着传统华语动作片的底色,落实在一招一式当中。吴京想要完成的是一个“美国队长+湄公河行动”的影片特征定位,在糅合两种不同风格样式的同时,这部片子也觅得自身颇为自洽的价值逻辑——我们需要好莱坞式的个人英雄,也应当怀有对人世间的悲悯与怜爱之意。刀枪和拳脚可以相加,远程导弹与飞檐走壁也可共存,从最终呈现来看,这样的“杂糅”是能够被观众适应的,甚至是能够形成惊喜的。

《战狼2》在类型上的突破显见,除了在动作片层面的,还有作为主旋律电影的变化。今年的主旋律剧、主旋律片迭出,无论数量规模或是文化影响力,较之过去都有了显著的提升。从上半年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到年中的电影《战狼2》,“主旋律”有了很多鲜活的变化。某种意义上,《战狼2》的“燃”点正是源自于它的“主旋律”,依托于真实海外撤侨行动的故事原型,以及一段带有浪漫色彩的英雄叙事,在虚实之间取得了令大众得以共鸣的参照价值。这实际上也近似于好莱坞大片的移情效果,让人热血沸腾的往往不是多么惊天动地的具体人和事,而是印迹着某种普世价值观的象征性行动或状态——它抚慰的也许是在感官上十分抽象的情感体验,但这种体验本身是大众化的,甚至是极其容易被唤醒的,一点即“燃”。


《战狼2》属于将商业性和主旋律话语统合得较为圆融的案例。这同时也在向大家传递出一个讯号:生硬输出价值观,并非是主旋律创作的本意。一部理想的主旋律电影,应当既服膺于意识形态传播的需要,也要能够跟进电影产业发展的步履,此前大热的《湄公河行动》就足以形成启示。去年风靡亚洲的韩剧《太阳的后裔》也是同样的道理——海外战乱背景下的爱情故事,属于流行叙事的部分,而向众人展示本国的军备能力却是这样一部被“遮蔽”的主旋律剧更多想要传达的意图。

有人评价《战狼2》获得成功的关键在于,“既有创作的成分,又有对现实的折射”。对大多数普通观众而言,《战狼2》的情节桥段,本质上与其他通俗流行作品无异,它可能部分源自于现实,但却永远不会成为坐在观众席的人们的具体现实。在一系列的假想情境中,它供给着源源不断的情感寄托。在这些“明知不可能”的背后,《战狼2》的情感内核能够很自然地剥离出来:它既为国家形象提供了一个有力的参照坐标,也为普通人的生活提供了某种隐秘而伟大的安全感。


当然,影视作品中的英雄形象究竟应当偏向扁平人物还是圆形人物?个人英雄主义的边界在哪里?大国形象、大国视野必须要用这样的极端场景加以勾勒吗?

存疑的地方还有很多。

虽然一部《战狼2》难以印证中国影视业整体的工业化水平和规格,但它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显露出了一种十分结构化的符合中国社会语境的“好看”。长远来看,中国的类型剧、类型片要从这里找出口,或许不失为一种可行的路径。

文 | 何天平 本文刊载于20170804《北京青年报》B6版


文艺能超脱

评论是态度

北青艺评

往期精选


靳东+陈道明,“前半生”的直男逻辑令人齿冷


当弑父娶母的俄狄浦斯化身耶稣 该怎样看这个悲剧人物?


《军师联盟》:半部精彩半部癫  痛哉惜哉


有什么比相互厌恶的夫妻更可怕?答:恩爱夫妻


《大护法》根本没那么好 它被表达欲搞砸了


我们所熟悉的李清照其实是人工制造出来的


欣赏伦勃朗 别只看挂在墙上的画


他们的信仰就是手板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