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西部有特斯拉,我相信中国西部(重庆)一定会出一个电动车品牌”,
赛力斯创始人张兴海说。这位年过六旬的企业家,半辈子都在和汽车打交道,但他更愿意谈如何做一个品牌,而非做一家企业。
8 月 20 日,赛力斯集团正式加入总台 “品牌强国工程”,而问界则成为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汽车强国战略合作伙伴”。这标志着,问界将利用国家级媒体平台,进一步提升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问界是赛力斯与华为跨界合作打造的融合品牌。问,是探索与前行;界,是跨越边界,开创境界。问界,用科技探索全新答案,以智慧重塑豪华。
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不在少数,但到目前为止,销量和声量都取得不俗成绩的,唯有问界一家。今年 1-6 月,问界 M9 以 53,739 台的成绩夺得国内 50 万以上豪华车型销量榜首,而 7 月交付量达到 18,047 辆,蝉联 50 万以上豪华车市场销量第一。
当下,技术和产品已逐渐同质化,消费者从以前的没得选,到现在的挑花眼。消费心态也就随之改变,从以前的选择一款产品,到现在的选择一家品牌。
尤其是,同样有华为技术加持的产品,基础能力很难形成差异化。花 40-50 万元购买一辆问界 M9,消费者不是在简单地选择一款产品。按张兴海自己的话说:“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连接产品与用户情感的桥梁。”
三次联手,
上三步台阶
生产问界新 M7 的赛力斯智慧工厂,位于重庆沙坪坝区,这里是张兴海开始创业的地方。
1986 年,张兴海掏出 8000 元,在沙坪坝的凤凰镇创建了凤凰电器弹簧厂,生产座椅弹簧。直到微型车打开了市场,张兴海也嗅到了入局的机会。
2003 年,张兴海与当时中国第二大汽车企业——东风公司合资,到 2009 年跻身微型车行业前三、2016 年在 A 股完成上市。
同样在 2016 年,赛力斯开始探索智能网联汽车解决方案,2021 赛力斯与华为跨界合作打造了融合品牌问界。
2023 年 9 月,问界新 M7 正式上市,该车上市首月累计大定破 6 万辆。2024 年 8 月初,华为常务董事、终端 BG 董事长、智能汽车解决方案 BU 董事长余承东透露,问界 M9 上市 7 个月大定 12 万台。作为一款起售价 46.98 万元的新能源 SUV,M9 创造了行业多项纪录。
回顾两次与大品牌的联手,张兴海的造车之路连跨两步台阶。但再往上走,赛力斯需要借助更大的平台。他意识到,竞争的格局又变了。
“我们的价格越卖越高,订单越卖越多,并没有降价。有的车为了销量把价格降下来,但降下来也没有量”,张兴海认为,“卷” 最终是要卷品牌,有品牌才有价值。
8 月 20 日赛力斯集团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签约,可以看作是问界品牌继续向上探索的尝试。一个典型案例是茅台。在品牌宣传意识尚未觉醒的年代,茅台就通过 “品牌强国工程” 打造厚重高贵的品牌形象,让品牌印记持续影响千家万户。
敢做第一个
吃螃蟹的人
问界品牌,是赛力斯这家企业发展历程的一个映射。问,是探索与前行;界,是跨越边界。从赶上合资造车潮,到赶上新能源的风口,再到智能化的变革,几乎每一次,张兴海都敢做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身上,一方面有巴渝人的闯劲,另一方面还有一股执着劲。
2020 年前后,与华为合作的车企不在少数,但赛力斯可能是最坚定的那一家。大多数车企只是希望通过与华为的合作,帮助自己完成智能化转型。在品牌声量和销量方面,各家车企都有自己的基本盘,也就没有打算通过华为赋能去做品牌层面的文章。
但张兴海的想法不同,赛力斯希望华为赋能,再往上跳一级台阶。2016 年那个时间节点,赛力斯选对了增程电动这条新兴赛道,产品上也有上千公里综合续航的亮点。
“华为是公认的在智能化方面做得非常好的公司,因此对于我们来说,要学会主动拥抱,相互发挥长板优势。” 张兴海说,“与华为合作后,我们在三年内打造了三款车。问界销量做到了今年中国汽车市场豪华品牌前五。”
2023 年,赛力斯全年新能源汽车销量 151798 辆,同比增长 12.40%。这一年内,赛力斯的股价最高涨幅达 144.81%,跻身千亿市值行列,位居中国新能源车企市值第三。在品牌势能的推动下,增长仍在持续。今年 1-6 月,赛力斯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 20 万辆,同比增长 348.55%。
企业合作,本质上有点像婚姻。如果严格划分付出的多少,日子根本没法过。2022 年赛力斯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建设问界的销售渠道。当年赛力斯的销售费用同比增长近 3 倍,远超营收增速。赛力斯选择放弃短期收益,聚焦长期价值。而根据 2024 年半年报业绩公告,赛力斯将实现净利润的扭亏为盈。
张兴海认为,做智能电动汽车是一场马拉松,他只想打穿做透,“干一车,专一车,成一爆款车”,是他对赛力斯的期待。
打好品牌,
先打好底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