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音:缪文琦
文/叶檀
☞
财经女侠 | 毒舌善心
17日,股市出现了未经证实的重大消息,消息一出,沪深两市三大股指全部翻红。
据彭博援引知情人士称,证监会计划推出限制再融资政策,限制再融资频率和规模。
考虑中的选项包括1年或1年半中,只允许一次再融资。证监会计划限制再融资规模,考虑中的选项包括按照市值一定比例确定再融资规模;证监会还计划改变再融资的定价方式。同时,证监会考虑对使用募集资金购买理财产品的上市公司,限制其再融资。
不管是否证实,收紧是大势所趋。
1月定增融资规模“瘦身”,完成632亿元,较去年同期大幅下滑45.08%。新华社不久之前曾发文称,A股当先堵住再融资这个“出血点”。而在猴年最后一次例行发布会上,证监会新闻发言人张晓军明确表示,下一步将采取措施限制上市公司频繁融资或单次融资金额过大,健全上市公司募集资金使用现场检查制度,督促保荐机构对在审上市公司再融资项目进行复核。
A股市场是个赌场,再融资就是重要筹码。中国金融市场信用底线极低,一个漏洞会撕成一道大门,重新建立再融资规则刻不容缓。
公司上市之后成为暴发户,打着市场化的名义不断再融资。据《中国证券网》报道,过去十年中上市公司再融资规模高达6.5万亿元之巨,远远超过IPO的融资规模(2007年、2010年IPO融资规模略大于增发规模)。
2016年,按照网上发行日期计算,A股市场248宗IPO募资总融为1633.56亿元,再融资737起募集资金15235.30亿元,均为低门槛的定向增发。实施配股10起,实际募集资金172.58亿元。A股市场整体融资规模达到17051.44亿元,超出同期IPO融资规模10倍以上。
没有效率、利益捆绑的再融资让市场成为无底线的赌场,颠覆了股市存在的价值。
中国是个工业化中期的国家,股市存在的价值就是筛选出三部分企业:
一是成为中国经济定海神针的企业;
二是有可能成为未来几十年顶梁柱的企业,比如生物制药、环保、高端报务;
三是找到可以参与全球竞争的企业,比如信息技术、大数据。
中国制度筛选能力太差,上市公司像是垃圾堆里偶尔夹杂了一些黄金。
钱军教授团队通过大数据得出的研究结论就是证明。以净利润占比为例,从2000-2014年间,A股所有上市公司作为整体的年度净利润占比在13.7%-35.1%之间,而同期非上市公司的该项指标在64.9%-86.3%之间。更可怕的是,在这15年间,前者在每一年都无一例外地远远落后后者。中国的GDP增长绝大部分并不是来源于上市公司,而是非上市公司,尤其是非上市的民营企业。
上市公司哪里是中国经济的领头羊,简直是吸着血的绊脚石。这违背常理,能够上市的公司经过考核,很多是细分行业的龙头企业,如今总体增长还不如非上市公司,激励机制一定出了大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