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法学学术前沿
【法学学术前沿】=【法学】+【学术】+【前沿】。 聚焦法学精神、学术思想、前沿时事;旨在传播法界言谈、分享法学文萃、启蒙社会共识,致力做讲方法、识时务、有情怀的公众号!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Kevin在纽约  ·  这对滑冰情侣已经合作了 20 ... ·  2 天前  
中国民商法律网  ·  2024年8月民商法学刊要览 | 学刊 ·  3 天前  
Kevin在纽约  ·  最后,她决定选择这种方式与TA在一起。 ... ·  6 天前  
Kevin在纽约  ·  丁为什么输了?//@程序员邹欣://@数知实 ...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法学学术前沿

【盘点】2016年CLSCI期刊刑法学论文汇览 | 重磅精彩

法学学术前沿  · 公众号  · 法律  · 2016-12-31 12:32

正文

2016年CLSCI期刊

刑法学论文汇览

以期刊和单位双重视角

【编者按】

本文由南京师大刑法学14级硕士王兵兵和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硕士沈奕含在没有约定的情况下,各自根据不同的类型项和视角所做的统计分析。特此汇总一篇,稍有删减,重磅推送。限于篇幅,部分文章的副标题有所删减。

目前,法理学、商法学已经有人在统计。期待其他各学科的年度论文分析,建议整理范围扩大到21本CSSCI法学类期刊。赐稿邮箱:

[email protected]

类型项:期刊

作者:沈奕含,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三个分布:

1、2016年发表论文最多的期刊TOP3:

①《政治与法律》(51篇)(月刊、“经济刑法”专栏)

②《法学》(25篇)(月刊)

③《法学评论》(19篇)(双月刊)

2、2016年发表论文最多的学者TOP3:

①张明楷(8篇)

②陈兴良(7篇)

③刘宪权(6篇)

3、2016年发表论文最多的机构TOP3:

①清华大学(21篇)

②北京大学(17篇)

③华东政法大学(17篇)(并列)

《中国社会科学》(2篇)

2016年第3期

1、转型时期刑法立法的思路与方法,周光权,清华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10期

1、“网络时代言论自由的刑法边界”,刘艳红,东南大学法学院

《中国法学》(12篇)

2016年第1期

1、“累犯从严量刑适用实证研究”,劳佳琦,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016年第2期

1、“网络空间中犯罪帮助行为的制裁体系与完善思路”,于志刚,中国政法大学;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

2、“行刑衔接中的行政执法边界研究”,练育强,华东政法大学

3、“犯罪热点成因:基于空间相关性的解释”,单勇,同济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3期

1、“‘预防性’反恐刑事立法思考”,何荣功,武汉大学法学院

2、“财产罪占有之立场:缓和的事实性占有概念”,梁云宝,东南大学法学院

3、“指定居所监视居住实施问题的解释论分析”,程雷,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016年第4期

1、“论网络服务提供者间接侵权责任的过错形态”,冯术杰,清华大学法学院

2、“中国反腐败立法的战略转型及其体系化构建”,刘艳红,东南大学反腐败法治研究中心; 东南大学法学院

3、“我国受贿罪量刑地区差异问题实证研究”,王剑波,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6期

1、“‘以刑制罪’视阈下财产罪保护法益的再认识”,徐光华,江西财经大学法学院,江西财经大学法治政府研究中心

2、“法治语境下极端主义犯罪治理定量研究”,赵军,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法学研究》(11篇)

2016年第1期

1、“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分”,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

2、“援引法定刑的刑法解释”,孙谦,最高人民检察院

3、“醉酒型危险驾驶罪量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文姬,湖南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2期

1、“被害人因受骗而同意的法律效果”,付立庆,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016年第3期

1、“信息网络传播行为的认定”,刘文杰,中国传媒大学文法学部

2、“归责视野下共同犯罪的区分制与单一制”,何庆仁,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法学院

2016年第4期

1、“积极刑法立法观在中国的确立”,周光权,清华大学法学院

2、“刑法体系的合宪性调控”,张翔,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3、“善终、凶死与杀人偿命”,尚海明,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

2016年第5期

1、“生命冲突、紧急避险与责任阻却”,陈璇,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016年第6期

1、“基于法官集体经验的量刑预测研究”,白建军,北京大学法学院

《中外法学》(13篇)

2016年第1期

1、“两种刑事司法错误的危害相当性 基于中国综合社会调查的考察”,熊谋林,西南财经大学法学院;四川省法治量化与信息工程重点实验室

2016年第2期

1、“法益衡量原理的教义学检讨”,劳东燕,清华大学法学院

2、“身份犯共犯教义学原理的重构与应用”,周啸天,山东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3期

1、“违法性认识错误的不可避免性及其认定”,孙国祥,南京大学法学院

2、“论财产犯的主观目的”,徐凌波,南京大学法学院

3、“结果无价值论与二元论之争的共识、误区与发展方向”,陈璇,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4、“论刑法规范的司法逻辑结构 以四维论取代二元论的尝试”,刘远,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5、“竞合处断原则探究 兼与周光权、张明楷二位教授商榷”,陈洪兵,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4期

1、“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王钢,清华大学法学院

2、“《禁止酷刑公约》在中国的实施问题”,龚刃韧,北京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5期

1、“基于类型思维的刑法解释的实践功能”,杜宇,复旦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6期

1、“论盗窃财产性利益”,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

2、“论利用有组织的权力机构建立的犯罪支配”,【德】克劳斯·罗克辛(著);徐凌波(译),德国慕尼黑大学法学院;南京大学法学院

《清华法学》(7篇)

2016年第1期

1、“言论自由与刑事犯罪”,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

2、“意大利法律制度中的犯罪:概念及其体系论”,【意】艾米利·多切尼(著);吴沈括(译), 意大利米兰大学“切萨雷.贝卡里亚”法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016年第2期

1、“克服正当防卫判断中的‘道德洁癖’”,陈璇,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美国刑事立法与司法中的紧急避险”,王钢,清华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3期

1、“刑法中的‘财物价值’与‘财产性利益’”,王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2016年第4期

1、“不作为犯中客观归责理论的适用”,孙运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2、“过失共同正犯研究”,张伟,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法学家》(9篇)

2016年第1期

1、“义务犯理论的反思与批判”,周啸天,山东大学法学院

2、“结果的推迟发生与既遂结论的质疑”,柏浪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2016年第2期

1、“犯罪竞合中的法益同一性判断”,王彦强,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

2、“客观归责论再批判与我国刑法过失论的完善”,李冠煜,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3期

1、“法秩序的统一性与违法判断的相对性”,陈少青,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民刑法防卫过当二元论’质疑”,陈航,兰州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4期

1、“以不作为参与他人的法益侵害行为的性质”,温登平,济南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6期

1、“能动司法与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论”,劳东燕,清华大学法学院

2、“网络造谣、传谣行为刑法规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

《政法论坛》(18篇)

2016年第1期

1、“论我国想象竞合的规则及其限制”,梁云宝,东南大学法学院

2、“刑法中“致人死亡”的类型化研究”,孙运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3、“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制裁思路”,时斌,中国政法大学;安阳师范学院

2016年第2期

1、“刑法契约化的概念辨正”,黄晓亮,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中国刑法研究所

2、“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性质与界限”,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

3、“错误汇款的占有归属及其定性”,袁国何,北京大学法学院

4、“羞辱性刑罚:传统价值及其现代复兴”,范依畴,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

5、“为犯罪化寻找道德根基”,郑玉双,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3期

1、“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语境中的量刑基准研究”,王林林,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刑民交错案件的类型判断与程序创新”,于改之,华东政法大学

2016年第4期

1、“我国减刑、假释听证制度研究”,程绍燕,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论财产性利益可否成为盗窃罪行为对象”,王莹,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3、“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类型研究与入罪化思路”,于冲,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中国政法大学网络法研究中心

4、“我的刑法研究”(编者注:同名书籍的简介),西原春夫

2016年第5期

1、“论独狼恐怖主义犯罪的构成要素”,曾赟,浙江工商大学法学院

2、“法益保护目的不能甄别不法论的立场”,冀洋,东南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6期

1、“‘酌定从重处罚情节之否定’”,苏永生,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暨河北大学国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

2、“中国经济刑法法益追问与立法选择”,魏昌东,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比较法研究》 (5篇)

2016年第3期

1、“论美国《模范刑法典》的犯罪论体系”,江溯,北京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4期

1、“英美刑法中的‘危害原则’研究——兼与‘社会危害性’比较”,姜敏,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外国及比较刑法研究中心

2016年第5期

1、“犯罪的本质与刑罚的证成:基于共同善的重构”,郑玉双,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2、“德国业务性促进自杀罪评析”,王钢,清华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6期

1、“过失犯的主观不法构成要件研究”,王俊,东南大学法学院

《法学评论》(19篇)

2016年第1期

1、“刑法知识转型与‘但书’的理论重构”,王华伟,北京大学法学院

2、“未成年人司法模式转型下的制度变革与措施优化”,姚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

3、“刑事立法应力戒情绪”,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中国刑法学研究会

4、“从业禁止制度的定位与资格限制、剥夺制度的体系化”,于志刚,中国政法大学司法文明协同创新中心

5、“行贿受贿惩治模式的博弈分析与实践检验”,叶良芳,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2016年第2期

1、“数罪并罚的新问题”,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

2、“论国际刑法对后冷战国际法律秩序的影响”,盛红生,最高人民法院“一带一路”司法研究基地;上海政法学院国际法学院

3、“从因果支配走向客观归责”,孙运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4、“以刑制罪的知识巡思与教义延拓”,孙道萃,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3期

1、“犯罪构成要件之间的重合与竞合”,陈洪兵,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2、“网络内容管理义务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涂龙科,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3、“酌定减轻处罚的自由裁量与技术制衡”,彭文华,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2016年第4期

1、“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性质与认定”,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

2、“变迁中的刑罚、犯罪与犯罪论体系”,【德】沃尔夫冈·弗里施(著);陈璇(译),德国弗赖堡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3、“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的实质区分——在隔离犯中展开”,柏浪涛,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5期

1、“网络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的流变及批判”,刘艳红,东南大学法学院

2、“‘礼金’入罪的理据和认定”,孙国祥,南京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6期

1、“法治建构与社会治理的‘刑法依赖症’”,赵军,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法律—经济财产说之提倡”,江溯,北京大学法学院

《环球法律评论》(9篇)

2016年第1期

1、“我国受贿罪处罚标准立法评析”,王刚,江苏大学文法学院

2016年第2期

1、“刑法中假定同意之评析”,周维明,北京颐合中鸿律师事务所

2016年第3期

1、“论毁誉犯罪的特殊对象”,蔡曦蕾,北京交通大学法学院

2、“德国未遂理论的流变及其启示”,张志钢,中国政法大学博士后流动站

2016年第4期

1、“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法责任比较研究”,王华伟,北京大学法学院;德国马普外国与国际刑法研究所

2016年第5期

1、“对刑法兜底条款的解释”,王安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2、“风险刑法的理论错位”,胡彦涛,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3、“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刑事风险及责任边界”,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2016年第6期

1、“正当防卫与比例原则”,陈璇,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法商研究》(18篇)

2016年第1期

1、“自首与立功竞合时该如何认定问题研究”,陈伟,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2、“罪数论与竞合论探究”,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2期

1、“论间接结果及其扩张刑罚功能之限制”,黄晓亮,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研究”,苏永生,河北大学政法学院暨河北大学国家治理法治化研究中心

3、“犯罪的定义对犯罪构成边界之限制”,欧锦雄,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

2016年第3期

1、“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方式考察”,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

2、“修订刑法应避免过度犯罪化倾向”,齐文远,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3、“维权过激行为犯罪化评论”,夏勇,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4、“网络犯罪帮助行为正犯化之批判”,刘艳红,东南大学法学院

5、“终身监禁的法律性质及适用”,黎宏,清华大学法学院

6、“中德两国污染环境罪危险犯立法比较研究”,李梁,中央民族大学法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016年第4期

1、“刑法中拟制规定与准用规定之别”,赵春玉,云南大学法学院

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度适用检讨”,樊建民,河南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5期

1、“骗取贷款罪司法认定的误识与匡正”,孙国祥,南京大学法学院

2、“预备行为实行化的法教义学审视与重构——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的思考”,阎二鹏,海南大学法学院;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016年第6期

1、“规范化量刑方法构建基础之检讨”,骆多,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西南政法大学量刑研究中心

2、“互动解释:一种新的刑法适用解释观”,张建军,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

3、“当代美国刑事政策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李波,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法学》(25篇)

2016年第1期

1、“论刑法中的精神病辩护规则——以美国法为范例的借鉴”,郭自力,北京大学法学院

2、“中立的帮助行为”,孙万怀;郑梦凌,华东政法大学

3、“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探究”,刘明祥,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2016年第2期

1、“新刑法工具主义批判与矫正”,魏昌东,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016年第3期

1、“涉典当犯罪的法教义学分析”,卢勤忠,华东政法大学

2、“预备犯立法模式之研究”,李梁,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3、“狭义的因果错误与故意归责的实现”,柏浪涛,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人文经管学院

2016年第4期

1、“绑架罪的基本问题”,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

2、“公务行为合法性认识错误问题的教义学分析”,丁胜明,西南政法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5期

1、“贪污贿赂犯罪司法解释:刑法教义学的阐释”,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

2、“贪污贿赂犯罪最新定罪量刑标准体系化评析”,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2016年第6期

1、“正犯与主犯关系辨正”,周啸天,山东大学法学院

2、“虚假诉讼罪的法教义学分析”,李翔,华东政法大学

3、“电信诈骗犯罪中帮助取款人的刑事责任分析”,张建;俞小海,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

2016年第7期

1、“经济新常态与经济刑法体系创新”,姜涛,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江苏高校区域法治发展协同创新中心、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江苏省教育厅校外研究基地司法现代化研究中心

2、“‘诽谤信息转发500次入刑’的法教义学分析”,杨柳,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3、“污染环境罪法益保护早期化之展开”,黄旭巍,南京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8期

1、“犯罪的价值判断与行为的归罪模式”,彭文华,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2、“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性质”,吴允锋,华东政法大学

2016年第9期

1、“冒用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的行为定性”,马寅翔,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2、“非法经营罪之适用不宜无度扩张”,王立志,郑州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10期

1、“公平主义刑罚观之提倡”,孙华璞,最高人民法院

2016年第11期

1、“贿赂犯罪情节与数额配置关系矫正之辨析”,钱小平,东南大学法学院

2、“虐待罪‘告诉才处理’除外规定的司法适用”,高铭暄;李彦峰,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016年第12期

1、“醉驾入刑五年来的效果、问题与对策”,刘仁文;敦宁,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法律科学》(18篇)

2016年第1期

1、“不作为因果关系的理论流变与研究进路”,李川,东南大学法学院

2、“论共犯关系脱离的具体认定与法律责任”,付晓雅;高铭暄,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3、“共谋射程理论与共犯关系脱离的认定”,王昭武,苏州大学王健法学院

4、“论警察防卫行为正当性的判断”,于改之;蒋太珂,华东政法大学;山东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2期

1、“片面共犯肯定论的语义解释根据”,李强,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2、“论同一构成要件内的行为差误”,樊建民,河南大学法学院

3、“论构成要件的属性问题”,王充,吉林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3期

1、“论立法定量模式下抽象危险犯处罚之司法正当性”,王志祥;黄云波,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论责任过失”,吕英杰,厦门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4期

1、“刑法规范的语言表达及其法治意义”,周少华,西安交通大学法学院

2、“我国减刑、假释关系之反思与重构”,张亚平,河南大学法学院

3、“犯罪范围的扩张与刑罚结构的调整”,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5期

1、“恐怖主义的概念分析”,王政勋;徐丹丹,西北政法大学反恐怖主义研究院

2、“‘可罚故意’与‘罪质共通性’对于抽象的事实错误的意义”, 张小宁,山东大学威海校区法学院

3、“论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的社会支持体系”,宋志军,西北政法大学刑事法学院

2016年第6期

1、“论特别认知的刑法意义”,欧阳本祺,东南大学法学院

2、“加重构成与量刑规则的实质区分”,柏浪涛,华东师范大学法学院

3、“程序性构成要件要素概念的提倡”,卢勤忠,华东政法大学法律学院

《法制与社会发展》(7篇)

2016年第3期

1、“刑法主观主义:方法论与价值观的双重清理”,冀洋,东南大学法学院

2、“自我损害行为的惩罚”,郑玉双,中央财经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5期

1、“基于热点稳定性的犯罪空间分布规律再认识”,单勇,同济大学法学院

2、“晚近我国刑事立法趋向评析”,邵博文,北京大学法学院

3、“中国环境资源犯罪的治理模式:当下选择与理性调适”,侯艳芳,山东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6期

1、“徘徊在歧义与正义之间的刑法释义”,陈劲阳,吉林大学法学院

2、“论责任与量刑的关系”,潘文博,马克斯—普朗克外国与国际刑法研究所

《现代法学》(13篇)

2016年第1期

1、“论中国贪污受贿犯罪死刑的立法控制及其废止”,赵秉志,北京师范大学

2、“扰乱法庭秩序罪的修订:以律师为视角的评判”,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

3、“论《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

4、“我国反恐刑事立法的检讨与完善”,梅传强,西南政法大学

2016年第2期

1、“刑事立法:在目的和手段之间”,于改之;蒋太珂,华东政法大学;山东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3期

1、“论行为无价值的价值”,胡洋,清华大学法学院

2、“美国刑法中的文化辩护及其启示”,赖早兴,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4期

1、“论刑事司法中的人权保护”,王昌奎,重庆市人民检察院第四分院

2、“刑法私法化:现实图景与理论空间”,熊亚文,厦门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5期

1、“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法定刑的设置及适用”,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

2、“异种自由刑并罚的立法问题及其化解”,陈伟,西南政法大学

2016年第6期

1、“《刑法》第64条财物处理措施的反思与完善”,张磊,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研究”,姜敏,西南政法大学

《政治与法律》(51篇)

2016年第1期

1、“选言式而非连言式:财产犯中占有概念的界定路径”,孙运梁,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

2、“背信罪的法益研究”,谢焱,同济大学法学院

3、“公民参与境外恐怖主义活动的刑事法律应对”,黄星,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

2016年第2期

1、“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

2、“《刑法修正案(九)》中‘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相关条款的理解适用,陈洪兵,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3、“论《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职业禁止的规定”,武晓雯,清华大学法学院

4、“交叉式法条竞合关系下的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付立庆,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

5、“企业犯罪预防中国家规制向国家与企业共治转型之提倡”,李本灿,山东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3期

1、“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的路径选择及评析”,卢建平;朱贺,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

2、“违法相对性理论的崩溃——对刑法前置化立法倾向的一种批评”,孙万怀,华东政法大学

3、“立法论视角下嫖宿幼女罪废除之分析”,叶良芳,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4、“我国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理论再考察及修正”,杜文俊,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5、“P2P软件和服务提供商著作权侵害刑事责任探究”,杨彩霞,华中师范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4期

1、“合同诈骗罪的特殊类型之‘两头骗’:定性与处理”,陈兴良,北京大学法学院

2、“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视域下非法集资犯罪刑事规制的演变”,何小勇,江苏警官学院

3、“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模式及其关系辨析”,涂龙科,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4、“再议法规竞合的两个基本问题”,陈烨,西藏民族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5期

1、“P2P网络借贷的刑法规制问题研究”,李永升;胡冬阳,西南政法大学

2、“实证研究视角下‘行贿从轻’的实效”,高诚刚,南京大学法学院

3、“‘认罪从宽’实体法视角的解读及司法适用研究”,王瑞君,山东大学法学院

4、“监督过失中因果关系的‘二阶判断’”,谢雄伟,广东财经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6期

1、“贪污贿赂犯罪治理的制度优化与规则补充”,谢杰,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2、“网络财产性利益的刑法保护:司法动向与理论协同”,孙道萃,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

3、“剥夺政治权利刑的宪法学反思与改良”,王堃,广州大学人权研究院

4、“论污染环境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竞合关系”,贾占旭,中国海洋大学法政学院

2016年第7期

1、“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与犯罪构成体系的修正”,周长军;马勇,山东大学法学院

2、“犯罪论体系推定机能与刑事主观事实证明”,姚磊,辽宁省人民检察院

3、“客观处罚条件和诉讼条件的区分”,王钰,浙江大学光华法学院

4、“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之再解读”,周啸天,山东大学法学院

5、“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中‘违背对公司忠实义务’的认定”,李军,海南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8期

1、“论受贿罪的情节——基于最新司法解释的分析”,周光权,清华大学法学院

2、“小额多笔网络电信售假和诈骗犯罪取证问题研究”,何邦武,南京审计大学法学院

3、“摆荡于激进与保守之间:论扩张中的污染环境罪的困境及其出路”,张志钢,中国政法大学

2016年第9期

1、“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新理念”,刘宪权,华东政法大学

2、“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类型化与制裁思路”,于志刚;李源粒,中国政法大学;马克斯普朗克外国刑法与国际刑法研究所

3、“网络犯罪参与行为刑事责任模式的教义学塑造”,王霖,海南大学法学院

4、“论我国刑法中数额的性质”,吴亚安,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

5、“使用他人许可证经营烟草的法教义学分析”,马春晓,南京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10期

1、“贪污受贿犯罪的法定刑应当区分”,姜涛,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

2、“干股型受贿罪中几个疑难问题的辨析”,方明,武汉大学法学院

3、“论我国《刑法》中非纯粹过失犯的共犯成立”,张小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4、“对生命的紧急避险新论——生命数量权衡之否定”,王钢,清华大学法学院

2016年第11期

1、“回归上的突破:贪贿犯罪数额与情节修正评析”,梁云宝,东南大学法学院

2、“论贪污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以指导性案例11号为切入点的反思”,邹兵建,天津财经大学法学院

3、“刑法明确性原则的恪守程度——刑法明确性原则的衡量指标及其实证考察”,黑静洁,北方民族大学法学院

4、“反思交通肇事罪认定的结果责任”,蔡仙,北京大学法学院

5、“妨害公务罪中的公务合法性及相对人配合义务”,李林,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

2016年第12期

1、“刑法中侵犯财产罪保护客体的务实选择”,蔡桂生,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2、“抽象危险犯形态法定犯的出罪机制——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为切入”,杜小丽,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3、“环境监管过失的注意义务与司法认定”,侯艳芳,山东大学法学院

4、“无罪的快播与有罪的思维——‘快播案’有罪论之反思与批判”,刘艳红,东南大学法学院

类型项:作者单位

作者:王兵兵,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2014级刑法学研究生

作者注:

截至目前,除《中国社会科学》第12期尚未见刊,因此本次统计未囊括。不过以笔者看来,因《中国社会科学》前面几期已经刊登2篇关于刑法的文章,12期未必会再次刊登,因此不影响统计的整体分布。

一、论文统计

清华大学(20):

周光权:

1.积极刑法立法观在中国的确立  法学研究(4)

 2.转型时期刑法立法的思路与方法  中国社会科学(3)

3.论受贿罪的情节——基于最新司法解释的分析  政治与法律(8)


张明楷:

1.法条竞合与想象竞合的区分  法学研究(1)

2.论盗窃财产性利益  中外法学(6)

3.言论自由与刑事犯罪  清华法学(1)

4.绑架罪的基本问题  法学(4)

5.论《刑法修正案(九)》关于恐怖犯罪的规定  现代法学(1)

6.数罪并罚的新问题——《刑法修正案(九)》第4条的适用  法学评论(2)

7.罪数论与竞合论探究  法商研究(1)

8.论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  政治与法律(2)


王钢:

1.不法原因给付与侵占罪  中外法学(4)

2.美国刑事立法与司法中的紧急避险——对功利主义模式的反思 清华法学(2)

3.德国业务性促进自杀罪评析  比较法研究(5)

4.对生命的紧急避险新论——生命数量权衡之否定  政治与法律(10)

              

 劳东燕:

1.法益衡量原理的教义学检讨  中外法学(2)

2.能动司法与功能主义的刑法解释论  法学家(6)


黎宏:

1.终身监禁的法律性质及适用  法商研究(3)


胡洋:

1.论行为无价值的价值——基于《行为无价值论批判》解释的展开  现代法学(3)

武晓雯:

1.论《刑法修正案(九)》关于职业禁止的规定  政治与法律(2)



北京大学(17)

白建军:

1.基于法官集体经验的量刑预测研究  法学研究(6)


龚刃韧:

1.《禁止酷刑公约》在中国的实施问题  中外法学(4)


陈兴良:

1.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性质与界限  政法论坛(2)

2.贪污贿赂犯罪司法解释:刑法教义学的阐释  法学(5)

3.扰乱法庭秩序罪的修订:以律师为视角的评判  现代法学(1)

4.犯罪范围的扩张与刑罚结构的调整——《刑法修正案(九)》述评  法律科学(4)

5.为他人谋取利益的性质与认定——以两高贪污贿赂司法解释为中心  法学评论(4)

6.刑法修正案的立法方式考察  法商研究(3)

7.合同诈骗罪的特殊类型之“两头骗”:定性与处理  政治与法律(4)


袁国何:

1.错误汇款的占有归属及其定性  政法论坛(2)


王华伟:

1.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法责任比较研究  环球法律评论(4)

2.刑法知识转型与“但书”的理论重构  法学评论(1)


郭自力:

1.论刑法中的精神病辩护规则——以美国法为范例的借鉴  法学(1)


江溯:

1.财产犯罪的保护法益:法律—经济财产说之提倡  法学评论(6)

 2.论美国《模范刑法典》的犯罪论体系  比较法研究(3)


邵博文:

1.晚近我国刑事立法趋向评析——由《刑法修正案(九)》展开  法制与社会发展(5)


蔡仙:

1.反思交通肇事罪认定的结果责任  政治与法律(11)

华东政法大学(16): 

于改之:

1.刑民交错案件的类型判断与程序创新  政法论坛(3)

2.刑事立法:在目的和手段之间——以《刑法修正案(九)》为中心  现代法学(2)

3.论警察防卫行为正当性的判断——以“庆安火车站警察枪击事件”为例的分析  法律科学(1)


刘宪权:

1.互联网金融平台的刑事风险及责任边界  环球法律评论(5)

2.贪污贿赂犯罪最新定罪量刑标准体系化评析  法学(5)

3.论利用未公开信息交易罪法定刑的设置及适用  现代法学(5)

4.网络造谣、传谣行为刑法规制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法学家(6)

5.刑事立法应力戒情绪——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法学评论(1)

6.网络犯罪的刑法应对新理念  政治与法律(9)


马寅翔:

1.冒用电商平台个人信用支付产品的行为定性——以花呗为例的分析  法学(9)


吴允锋:

1.刑讯逼供“致人伤残、死亡”的性质——故意形态的结果加重犯之提倡  法学(8)


李翔:

1.虚假诉讼罪的法教义学分析  法学(6)


卢勤忠:

1.涉典当犯罪的法教义学分析  法学(3)

2.程序性构成要件要素概念的提倡  法律科学(6)


孙万怀:

1.中立的帮助行为  法学(1)

2.违法相对性理论的崩溃——对刑法前置化立法倾向的一种批评  政治与法律(3)


东南大学(15):

刘艳红:

1.中国反腐败立法的战略转型及其体系化构建  中国法学(4)

2.网络中立帮助行为可罚性的流变及批判——以德日的理论和实务为比较基准  法学评论(5)

3.网络犯罪帮助行为正犯化之批判  法商研究(3)

4.网络时代言论自由的刑法边界  中国社会科学(10)

5.无罪的快播与有罪的思维——“快播案”有罪论之反思与批判  政治与法律(12)


梁云宝:

1.财产罪占有之立场:缓和的事实性占有概念  中国法学(3)

2.论我国想象竞合的规则及其限制  政法论坛(1)

3.回归上的突破:贪贿犯罪数额与情节修正评析  政治与法律(11)


冀洋:

1.法益保护目的不能甄别不法论的立场  政法论坛(5)

2.逻辑与经验:刑法积极一般预防理论质疑  现代法学(2)

3.刑法主观主义:方法论与价值观的双重清理  法制与社会发展(3)


钱小平:

1.贿赂犯罪情节与数额配置关系矫正之辨析  法学(11)


欧阳本祺:

1.论特别认知的刑法意义  法律科学(6)

李川:

1.不作为因果关系的理论流变与研究进路  法律科学(1)


王俊:

  1. 过失犯的主观不法构成要件研究——以过失个别化理论为视角  比较法研究(6)



中国人民大学(13):

陈璇:

1.生命冲突、紧急避险与责任阻却  法学研究(5)

2.结果无价值论与二元论之争的共识、误区与发展方向  中外法学(3)

3.克服正当防卫判断中的“道德洁癖”  清华法学(2)

4.正当防卫与比例原则——刑法条文合宪性解释的尝试  环球法律评论(6)


张翔:

1. 刑法体系的合宪性调控——以“李斯特鸿沟”为视角  法学研究(4)


付立庆:

1.被害人因受骗而同意的法律效果  法学研究(2)

2.交叉式法条竞合关系下的职务侵占罪与盗窃罪——基于刑事实体法与程序法一体化视角的思考  政治与法律(2)


王莹:

1.论财产性利益可否成为盗窃罪行为对象——“介入行为标准”说之提倡  政法论坛(4)


刘明祥:

1.窃取网络虚拟财产行为定性探究  法学(1)


付晓雅:

1.论共犯关系脱离的具体认定与法律责任  法律科学(1)


陈少青:

1.法秩序的统一性与违法判断的相对性  法学家(3)


蔡桂生:

1.刑法中侵犯财产罪保护客体的务实选择  政治与法律(12)


张小虎:

  1. 论我国《刑法》中非纯粹过失犯的共犯成立  政治与法律(10)



北京师范大学(10.5):


劳佳琦:

1.累犯从严量刑适用实证研究  中国法学(1)


黄晓亮:

1.刑法契约化的概念辨正——以社会契约论为切入点  政法论坛(2)

2.论间接结果及其扩张刑罚功能之限制  法商研究(2)


李梁:

1.预备犯立法模式之研究  法学(3)

0.5.中德两国污染环境罪危险犯立法比较研究  法商研究(3)


高铭暄:

1.虐待罪“告诉才处理”除外规定的司法适用  法学(11)


张磊:

1.《刑法》第64条财物处理措施的反思与完善  现代法学(6)

 

王志祥:

1.论立法定量模式下抽象危险犯处罚之司法正当性  法律科学(3)


赵秉志:

1.论中国贪污受贿犯罪死刑的立法控制及其废止——以《刑法修正案(九)》为视角  现代法学(1)


卢建平:

1.酌定量刑情节法定化的路径选择及评析——以我国《刑法》第383条第3款为例  政治与法律(3)


赵军:

1.法治语境下极端主义犯罪治理定量研究  中国法学(6)



西南政法大学(10):

尚海明:

1.善终、凶死与杀人偿命善终——中国人死刑观念的文化阐释  法学研究(4)

 

丁胜明:

1.公务行为合法性认识错误问题的教义学分析  法学(4)


姜敏:

1.危险驾驶行为犯罪化研究——从间接危害行为的视角  现代法学(6)

2.英美刑法中的“危害原则”研究——兼与“社会危害性”比较  比较法研究(4)


陈伟:

1.异种自由刑并罚的立法问题及其化解  现代法学(5)

2.自首与立功竞合时该如何认定问题研究  法商研究(1)


梅传强:

1.我国反恐刑事立法的检讨与完善——兼评《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涉恐条款  现代法学(1)


骆多:

1.规范化量刑方法构建基础之检讨  法商研究(6)


艾明:

1.拒绝提供恐怖主义犯罪、极端主义犯罪证据罪正当性反思——以刑事程序权利保障为视角  政治与法律(8)


李永升:

1. P2P网络借贷的刑法规制问题研究——以我国近三年的裁判文书为研究样本  政治与法律(5)


山东大学(10):

周啸天:

1.身份犯共犯教义学原理的重构与应用  中外法学(2)

2.正犯与主犯关系辨正  法学(6)

3.义务犯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法学家(1)

4.职务侵占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要件之再解读——以单一法益论与侵占手段单一说为立场  政治与法律(7)


张小宁:

1.“可罚故意”与“罪质共通性”对于抽象的事实错误的意义——罪质共通性说的提出  法律科学(5)


侯艳芳:

1.中国环境资源犯罪的治理模式:当下选择与理性调适  法制与社会发展(5)

2. 环境监管过失的注意义务与司法认定  政治与法律(12)


王瑞君:

1.“认罪从宽”实体法视角的解读及司法适用研究  政治与法律(5)


周长军:

1.人民陪审员制度改革与犯罪构成体系的修正  政治与法律(7)


李本灿:

1.企业犯罪预防中国家规制向国家与企业共治转型之提倡  政治与法律(2)


中国政法大学(9):

于志刚:

1.网络空间中犯罪帮助行为的制裁体系与完善思路  中国法学(2)

2.从业禁止制度的定位与资格限制、剥夺制度的体系化——以《刑法修正案(九)》从业禁止制度的规范解读为切入点  法学评论(1)

3.大数据时代数据犯罪的类型化与制裁思路  政治与法律(9)


于冲:

1.帮助行为正犯化的类型研究与入罪化思路  政法论坛(4)


时斌:

0.5.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制裁思路——兼评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条款  政法论坛(1)


张伟:

0.5.过失共同正犯研究  清华法学(4)


张志钢:

1.德国未遂理论的流变及其启示  环球法律评论(3)

2.摆荡于激进与保守之间:论扩张中的污染环境罪的困境及其出路  政治与法律(8)


张燕龙:

1.美国版权法案中刑事责任条款的修订及其启示——以美国对非法实施流传播行为的刑法规制为例  法商研究(1)


黄星:

1.公民参与境外恐怖主义活动的刑事法律应对  政治与法律(1)


南京师范大学(7):

刘远:

1.论刑法规范的司法逻辑结构——以四维论取代二元论的尝试  中外法学(3)

  

陈洪兵:

1.竞合处断原则探究——兼与周光权、张明楷二位教授商榷  中外法学(3)

2.犯罪构成要件之间的重合与竞合  法学评论(3)

3.《刑法修正案(九)》中“同时构成其他犯罪”相关条款的理解适用——“大竞合论”立场再提倡  政治与法律(2)


姜涛:

1.经济新常态与经济刑法体系创新  法学(7)

2.贪污受贿犯罪的法定刑应当区分  政治与法律(10)


王彦强:

1.犯罪竞合中的法益同一性判断  法学家(2)

南京大学(7):


孙国祥:

1.违法性认识错误的不可避免性及其认定  中外法学(3)

2.“礼金”入罪的理据和认定  法学评论(5)

3.骗取贷款罪司法认定的误识与匡正  法商研究(5)


徐凌波:

1.论财产犯的主观目的  中外法学(3)


黄旭巍:

1.污染环境罪法益保护早期化之展开——兼与刘艳红教授商榷  法学(7)


马春晓:

1.使用他人许可证经营烟草的法教义学分析——以集体法益的分析为进路  政治与法律(9)


高诚刚:

1.实证研究视角下“行贿从轻”的实效  政治与法律(5)



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7):

魏昌东:

1.中国经济刑法法益追问与立法选择  政法论坛(6)

2.新刑法工具主义批判与矫正  法学(2)


涂龙科:

1.美国法官人身安全保护制度之借鉴  法学(4)

2.网络内容管理义务与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  法学评论(3)

3.网络服务提供者的刑事责任模式及其关系辨析  政治与法律(4)


杜小丽:

1.抽象危险犯形态法定犯的出罪机制——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和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为切入  政治与法律(12)


杜文俊:

1.我国财产犯罪法益保护理论再考察及修正——以审判实践及本土刑法文化为视角  政治与法律(3)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6):

王安异:

1.对刑法兜底条款的解释  环球法律评论(5)


杨柳:

1.“诽谤信息转发500次入刑”的法教义学分析——对“网络诽谤”司法解释质疑者的回应  法学(7)


李波:

1.当代美国刑事政策发展新趋势及其启示  法商研究(6)


齐文远:

1.修订刑法应避免过度犯罪化倾向  法商研究(3)


夏勇:

1.维权过激行为犯罪化评论  法商研究(3)


周凌:

1.我国犯罪心理学研究面临的困境及其出路  法商研究(2)



苏州大学(4):

彭文华:

1.英国诉权化量刑模式的发展演变及其启示  环球法律评论(1)

2.犯罪的价值判断与行为的归罪模式  法学(8)

3.酌定减轻处罚的自由裁量与技术制衡  法学评论(3)


王昭武:

1.共谋射程理论与共犯关系脱离的认定——兼与刘艳红教授商榷  法律科学(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4):

孙运梁:

1.刑法中“致人死亡”的类型化研究  政法论坛(1)

2.不作为犯中客观归责理论的适用  清华法学(4)

3.从因果支配走向客观归责——不纯正不作为犯的归因与归责  法学评论(2)

4.选言式而非连言式:财产犯中占有概念的界定路径  政治与法律(1)


中央财经大学(3):

郑玉双:

1.为犯罪化寻找道德根基——评范伯格的《刑法的道德界限》  政法论坛(2)

2.自我损害行为的惩罚——基于法律家长主义的辩护与实践  法制与社会发展(3)

3.犯罪的本质与刑罚的证成:基于共同善的重构  比较法研究(5)



同济大学(3):

单勇:

1.犯罪热点成因:基于空间相关性的解释  中国法学(2)

2.基于热点稳定性的犯罪空间分布规律再认识  法制与社会发展(5)


谢焱:

1.背信罪的法益研究  政治与法律(1)



华南理工大学(3):

胡彦涛:

1.风险刑法的理论错位  环球法律评论(5)


孙道萃:

1.以刑制罪的知识巡思与教义延拓  法学评论(2)

 2.网络财产性利益的刑法保护:司法动向与理论协同  政治与法律(6)



河南大学(3):

张亚平:

1.我国减刑、假释关系之反思与重构  法律科学(4)


樊建民:

1.论同一构成要件内的行为差误  法律科学(2)

2.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度适用检讨  法商研究(4)



浙江大学(3):

叶良芳:

1.行贿受贿惩治模式的博弈分析与实践检验——兼评《刑法修正案(九)》第44条和第45条  法学评论(1)

2.立法论视角下嫖宿幼女罪废除之分析——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第43点  政治与法律(3)


王钰:

1.客观处罚条件和诉讼条件的区分——兼论实体法和程序法的区别  政治与法律(7)



海南大学(3):

阎二鹏:

1.预备行为实行化的法教义学审视与重构  法商研究(5)


王霖:

1.网络犯罪参与行为刑事责任模式的教义学塑造    政治与法律(9)


李军:

1.背信损害上市公司利益罪中“违背对公司忠实义务”的认定  政治与法律(7)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3):

王林林:

1.多元刑事司法模式共存语境中的量刑基准研究  政法论坛(3)


李强:

1.片面共犯肯定论的语义解释根据  法律科学(2)


刘仁文:

1.醉驾入刑五年来的效果、问题与对策  法学(12)



华东师范大学(2.5):

张伟:

0.5.过失共同正犯研究  清华法学(4)


柏浪涛:

1.加重构成与量刑规则的实质区分  法律科学(6)

2.对象错误与打击错误的实质区分  法学评论(4)



武汉大学(2):

何荣功:

1.“预防性”反恐刑事立法思考  中国法学(3)


方明:

1.干股型受贿罪中几个疑难问题的辨析  政治与法律(10)




浙江工商大学(2):

楼伯坤:

1. APEC成员合作反腐司法一体化机制构建  中国法学(2)


曾赟:

  1. 论独狼恐怖主义犯罪的构成要素  政法论坛(5)



河北大学(2):

苏永生:

1.“酌定从重处罚情节”之否定  政法论坛(6)

2.污染环境罪的罪过形式研究  法商研究(2)




中国地质大学(2):

柏浪涛:

1.狭义的因果错误与故意归责的实现  法学(3)

2.结果的推迟发生与既遂结论的质疑  法学家(1)



厦门大学(2):

熊亚文:

1.刑法私法化:现实图景与理论空间  现代法学(4)


吕英杰:

  1. 论责任过失  法律科学(3)



吉林大学(2):

王充:

1.论构成要件的属性问题  法律科学(2)


陈劲阳:

1.徘徊在歧义与正义之间的刑法释义  法制与社会发展(6)



华中师范大学(2):

李冠煜:

1.客观归责论再批判与我国刑法过失论的完善  法学家(2)


杨彩霞:

1.P2P软件和服务提供商著作权侵害刑事责任探究  政治与法律(3)



上海交通大学(2):

吴亚安:

1.论我国刑法中数额的性质  政治与法律(9)


谢杰:

1.贪污贿赂犯罪治理的制度优化与规则补充  政治与法律(6)



中央民族大学(1.5):

范依畴:

  1. 羞辱性刑罚:传统价值及其现代复兴  政法论坛(2)


李梁:

0.5.中德两国污染环境罪危险犯立法比较研究  法商研究(3)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何庆仁:1. 归责视野下共同犯罪的区分制与单一制 法学研究(3)


最高人民检察院:孙谦:1.援引法定刑的刑法解释  法学研究(1)


湖南大学:文姬:1.醉酒型危险驾驶罪量刑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法学研究(1)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王剑波:1.我国受贿罪量刑地区差异问题实证研究  中国法学(4)


德国慕尼黑大学:克劳斯·罗克辛:1.论利用有组织的权力机构建立的犯罪支配  中外法学(6)


复旦大学:杜宇:1.基于类型思维的刑法解释的实践功能  中外法学(5)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王骏:1.刑法中的“财物价值”与“财产性利益”  清华法学(3)


意大利米兰大学:艾米利·多切尼:1.意大利法律制度中的犯罪:概念及其体系论  清华法学(1)


北京交通大学:蔡曦蕾:1.论毁誉犯罪的特殊对象  环球法律评论(3)


北京颐合中鸿律师事务所:周维明:1.刑法中假定同意之评析  环球法律评论(2)


江苏大学:王刚:1.我国受贿罪处罚标准立法评析  环球法律评论(1)


最高人民法院:孙华璞:1.公平主义刑罚观之提倡  法学(10)


郑州大学:王立志:1.非法经营罪之适用不宜无度扩张  法学(9)


上海市虹口区人民检察院:张建:1.电信诈骗犯罪中帮助取款人的刑事责任分析  法学(6)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赖早兴:1.美国刑法中的文化辩护及其启示  现代法学(3)


西北政法大学:王政勋:1.恐怖主义的概念分析  法律科学(5)


西安交通大学:周少华:1.刑法规范的语言表达及其法治意义  法律科学(4)


济南大学:温登平:1.以不作为参与他人的法益侵害行为的性质  法学家(4)


兰州大学:陈航:1.“民刑法防卫过当二元论”质疑  法学家(3)


德国弗赖堡大学:沃尔夫冈·弗里施:1.变迁中的刑罚、犯罪与犯罪论体系  法学评论(4)


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外国与国际刑法研究所:潘文博:1.论责任与量刑的关系  法制与社会发展(6)


华中科技大学:张建军:1.互动解释:一种新的刑法适用解释观  法商研究(6)


云南大学:赵春玉:1.刑法中拟制规定与准用规定之别  法商研究(4)


广西政法管理干部学院:欧锦雄:1.犯罪的定义对犯罪构成边界之限制  法商研究(2)


天津财经大学:邹兵建:1.论贪污罪中的“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政治与法律(11)


北方民族大学:黑静洁:1.刑法明确性原则的恪守程度  政治与法律(11)


上海市长宁区人民法院:李林:1.妨害公务罪中的公务合法性及相对人配合义务  政治与法律(11)


广州大学:王堃:1.剥夺政治权利刑的宪法学反思与改良  政治与法律(6)


中国海洋大学:贾占旭:1.论污染环境罪与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竞合关系  政治与法律(6)


广东财经大学:谢雄伟:1.监督过失中因果关系的“二阶判断”  政治与法律(5)


江苏警官学院:何小勇:1.我国金融体制改革视域下非法集资犯罪刑事规制的演变  政治与法律(4)


西藏民族大学:陈烨:1.再议法规竞合的两个基本问题——以贯彻罪刑法定主义为视角的研究  政治与法律(4)


江西财经大学:徐光华:1.“以刑制罪”视阈下财产罪保护法益的再认识  中国法学(6)


安阳师范学院:时斌:0.5.编造、故意传播虚假恐怖信息罪的制裁思路——兼评刑法修正案(九)相关条款  政法论坛(1)

二、高产作家一览

三、科研强校一览

迦叶法律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