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该考虑通过什么方式来实现这些需求了。我们需要在底盘、发动机重量和扭矩、悬架、方向盘等方面作出改变,要保证车辆在快速行驶时,车身不会左右摇晃,车轮与地面的咬合力度也要加强,方向盘要能够给司机提供显著的触觉反馈……
在改变了四五十个参数后,终于发现了一个最佳的结合点——各方面都相互协调,车辆终于达到了最佳性能。这时候,再看看我们的顾客,她面露满意的笑容,喜欢上了这辆车。
但是,仅仅做到车辆性能让她满意还远远不够,
在满足她的驾驶乐趣上,价格也是一个决定性因素。
所以,除了性能以外,还需要考虑成本,要关注她每花一块钱能够换来多少驾驶乐趣。这需要考虑她的品位和收入水平,且要反向改变原有计划的零部件选配及制造方式。
在考虑且平衡了多种互动因素后,终于找到了一个能够让她觉得“花的每一块钱都给自己带来了最大乐趣”的最佳点。当然,还可以再进一步,努力提升车辆的品牌知名度,让它变得更加高端,这需要加大投放广告的力度,同时还要提高经销商的品位,让人在进入4S店时,就能够感觉到自己要买的将是一辆高端车。这样,她便会获得额外的乐趣。
尽管过程艰难,但是通过一系列的设计和协调,终于能够让顾客花的每一分钱都能换来最灿烂的笑容。只是,目前为止,我们的视角还仅仅停留在设计层面。对于产品和企业而言,竞争是不可避免的,竞争需要我们进一步放宽视角,考虑到其他汽车公司的行为,寻找一个最有利的竞争平衡点。
也许,我们不得不调整原来的设计,以期让顾客用同样的一块钱在我们的产品上获得更好的体验。我们的目标客户或许不再是一开始的那位女士了,另外一家公司也许能更好地满足她的要求。
目标市场需要重新确定,这样才能发挥我们的竞争优势。
同产品设计一样,竞争战略的布局也要精心设计,需要协调的要素也绝不少于产品参数。
除了自己的产品设计外,在这一过程中,竞争对手的产品设计和其战略布局都需要被关注。通过对比分析,让自己的竞争优势得以发挥,成为客户的最终选择。
以上一段构想,来源于《好战略,坏战略》一书,作者理查德·鲁梅尔特通过这样一段构想,强调“
商业战略和企业战略处理得的是大规模的设计类问题。
”
在这一案例中,我们发现,一个好的战略,囊括了
客户视角
(什么才是想象中的司机认为的终极驾驶体验)、
内部视角
(通过使用什么方法实现这一体验)、
价值视角
(如何让顾客花的每一分钱都能换来最灿烂的笑容)、
外部视角
(竞争对手的战略布局和产品设计),只有面面俱到,才能制定出一个好战略。
从这一战略构想中,我们不难发现,
好的战略设计,就是要创造优于竞争对手的客户价值。
鲁梅尔特在强调好战略来源于设计,而不是“简单的方案选择”之余,也不忘一再重申自己所强调的
分析局势、聚焦核心、连贯性活动
等好战略的要素。这些战略核心要素,也与斯坦福国际研究院(SRI)提出的价值创造方法——“NABC法则”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