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盛和塾
【稻盛和夫经营研究中心】 盛和塾是企业家学习、亲身实践“稻盛经营学”的学习平台,帮助企业家提高心性、拓展经营,解决经营难题和困惑。2019年稻盛和夫解散全球盛和塾,仅保留中国盛和塾,欢迎加入!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蓝钻故事  ·  42年前旧作被扒,这一幕震撼上亿人 ·  昨天  
十点读书  ·  30-50岁投资自己最清醒的方式 ·  4 天前  
蓝钻故事  ·  马云过关了 ·  3 天前  
十点读书会  ·  排队3小时,云贵菜正在血洗北上广CBD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盛和塾

稻盛和夫:相信信念的力量,胸怀纯粹而强烈的信念,不懈地努力

盛和塾  · 公众号  ·  · 2024-05-27 05:00

正文


每日听稻

一定相信信念的力量,胸怀纯粹而强烈的信念,不懈地努力。秉持这样的“思维方式”努力进取,不仅自己的人生能够结出丰硕的成果,这个社会也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美好。 ——稻盛和夫#盛和塾


本文字数:4389字 | 预计阅读:15分钟
音频播放结束后将自动循环播放,可重复收听


愚直地描绘梦想,拼命地试验,创造开发从这里开始


在描绘梦想这个问题上,我们是怎么做的呢?例如,我们现在正在生产太阳能电池,就是将太阳光直接转换成直流电。这要用到硅半导体技术,这项技术并不是我们开发的。


大约在7~8年前,我们开始做这件事。投入的资金有250亿~260亿日元,产品总算开始在市场上销售,当然,还没有达到盈亏平衡。


本来这样的事情应该由半导体厂家,如日本电气、东芝、日立这种企业来做。由搞精密陶瓷的我们来干这样的事,谁都认为不可能成功。


但是,在硅半导体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方面,我们已经做到了世界第一,虽然在此过程中我们吃了不少苦头。


虽然说使用硅结晶技术制造的是太阳能电池,但这个硅结晶的过程,同我们在制造精密陶瓷产品时所使用的结晶技术完全相同。


以前,在半导体上使用的硅,是使用“丘克拉斯基法”做出半导体硅结晶物,然后切割而成。


而我们使用的技术是,将多晶硅熔融,从中连续提取出像纸一样薄的丝带状结晶体,不再做任何的后加工,就在这上面让不纯物扩散,造成PN结节,做成太阳能电池。


我们一直用这种方法推进研究。现在,我们已经能够从熔融状态的硅中提取出非常薄的丝带状硅结晶体,并将它连续地卷成一卷。


对硅半导体进行这样的处理,制造出太阳能电池,这同我们原有的技术相关。我们在精密陶瓷结晶技术中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氧化铝的结晶体。


氧化铝的结晶体就是蓝宝石。因为我们已经掌握将蓝宝石单晶体连续提取的技术,应用这项技术应该也能提取丝带状硅结晶。


基于这一思考,我们才将目光投向太阳能电池。


可以预见,今后能源危机必将到来,过分依赖石油的能源结构一定会向多元化方向改变。


考虑到这一点,我们虽然还只是中小企业,但我仍想在能源领域占据一席之地,哪怕只是小小的一席。


今后,除石油外,还会依靠煤炭,在所有方面,能源多元化将不断推进。


过去同能源毫无关系的企业,依靠自身的努力在该领域内占据一席之地,这种可能性出现了。


因此,我就思考,有没有什么办法可以进入能源这个领域?我想到,如果用到结晶技术的话,我们应该不输于人。


我们的结晶技术还可以用在哪些领域?在10~15年的时间内,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将会到来?在思考描述的过程中,考虑在我们的技术的延长线上,我们可以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最后,我想到了太阳能发电这个领域。从那时起,我们就把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不断向前推进。


当我决定要做太阳能电池的时候,在日本以日本电气公司为中心的太阳能电池事业已经展开。


灯塔、海上保安厅用的浮标以及日本人造卫星的电源,都使用了日本制造的太阳能电池。


也就是说,它已经不是新事物,大企业已经先行。就在此时,我们开始了太阳能电池的开发和批量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超越先行大企业的技术是什么?我们能不能依靠这个技术与竞争对手一决胜负呢?这成为一个问题。


实际上,在决定向这个新的领域进军的时候,虽然我们具备结晶技术,但这项事业同我们现有的工作实在相距太远,专业技术人员也十分缺乏,还有各种各样的问题。


尽管如此,我们却并不介意。“要做太阳能电池”,就凭这个念头,我们决定开发研究,投入这个领域。


到现在,虽然不能说已经十分成功,但是全世界的微波中转设施已广泛使用了我们制造的太阳能电池。


另外,我们使用同样的结晶技术,以“Crescent Vert”为品牌制造绿宝石,还有红宝石、变色宝石、珍珠石等再结晶宝石,挺进宝石的事业域,开始的动机也是出于相同的思考。


愚直地描绘梦想,拼命地试验,创造开发从这里开始。



怀抱强烈信念,一心一意,不断努力,这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因


成功的原因到底在哪里?第二电电具备的只有一条,就是“为世人为社会尽力”的宗旨。


在这种纯粹美好的思想的指引下,一心一意,不断努力,这就是成功的最大原因。在事业开始之初,诽谤中伤不断,眼前面对着各种困难和障碍。


但是,正因为抱有“为世人为社会”绝对要干成的信念,才最终克服了所有的困难。


有一段话非常贴切地表达这个道理。20世纪初,英国著名启蒙思想家詹姆斯·艾伦在其著作《原因和结果的法则》中如此写道:


“与心地肮脏的人相比,心灵纯洁的人更容易达成眼前的目标和人生的目的。心地肮脏的人因为害怕而不敢涉足的领域,心灵纯洁的人随意踏入就轻易获胜,这样的事例并不鲜见。”


读到这段话,我很是感慨,因为这句话真切地表达了人生的真理。


环顾我们周围,看上去并不聪明的人,由于基于信念敢冒风险,持续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结果获得成功的案例很多。


相反,头脑敏捷、才华横溢的人,运用聪明才智,深思熟虑后推进的事业,最终却遭遇失败,这种案例也不少。



产生这种差别的原因在哪里呢?那就是有没有纯粹而强烈的愿望。


纯粹而强烈的愿望所带来的信念,拥有超越一切智慧、一切战略战术的力量。


年轻人们,请你们一定相信信念的力量,胸怀纯粹而强烈的信念,不懈地努力。秉持这样的“思维方式”努力进取, 不仅自己的人生能够结出丰硕的成果,这个社会也一定会变得更加丰富、更加美好。


描绘出理想,为实现理想亲自站在第一线积极挑战


大家都知道,GE现在(指2012年)的年销售额为1473亿美元,纯利润为142亿美元,员工超过28万人,是值得夸耀的全世界屈指可数的巨大企业。

应该说,韦尔奇正是给GE带来当今繁荣的“中兴之祖”。


1981年,44岁的韦尔奇出任GE总裁,他最初的举措就是向当时在GE蔓延的保守风气开战。


GE属于爱迪生流派,是创建百年以上富于创新传统的公司,但是随着历史的变迁,挑战新事物的精神已经丧失,公司内充满着恐惧变革的气氛。

韦尔奇对此抱有强烈的危机感,他积极开拓新事业,并开展了制度方面的改革。


2001年韦尔奇来日本的时候,在东京,以他为中心举办了一个午餐会,参会者为数不多,我有幸应邀参加了。

在午餐会上,韦尔奇说:“我从来没有思考过如何维持企业的生存,我的志向在于不断的变革。今日的GE与昨日的GE迥然不同。”

他说的是,只有不断的变革才能保证企业永续的繁荣。


正如韦尔奇所说, 只有变革,只有不断地、反复地进行创造性的活动,企业才能持续成长发展。

相反,只想维持现状,墨守成规,就会陷入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泥潭,企业就会衰落。而处于变革中心位置的,就是企业的领导人。


这样的情况,不只限于具有历史传统的大企业,在今天在座的各位朋友的企业里,你们经营者自己,以及各个部门的领导者,是否被过去老旧的做法束缚,是否失去了向新事物挑战的气概,我希望你们再次予以确认。


例如,有没有在各种形式主义的烦琐手续上花费过多的时间和精力,从而影响了快速决策?有没有忽视年轻人的力量,而使职场失去了活力?有没有只知明哲保身、只看上司脸色行事的倾向?有没有只考虑自己的部门,让本位主义蔓延的情况?


上述的倾向哪怕只有一丁点儿,也必须立即纠正。领导人必须打破流于安逸的心态,创造一种组织风气,无论多么困难,也要不断挑战新的创造性的事物。


我希望大家务必像韦尔奇一样, 不害怕变革,描绘出理想,为实现理想亲自站在第一线积极挑战。


梦想进入实行阶段,思维就要颠倒过来,需要非常悲观的思维方式


自由想象,描绘梦想,决定这个项目要干以后,在进入实行的阶段时,思维就要颠倒过来,需要非常悲观的思维方式。


也就是说,这时候需要擅长逻辑思考的理性型人物出场。对于将要做的这个项目究竟有多困难,会遭遇怎样严重的障碍,都请他们一一列出。


在绿灯亮起,决定要干以后,就要将所有的负面因素全部列举出来。在了解了所有困难的基础之上,再研究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把研究开发引向成功,这时又需要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


研究开发如何困难、多么艰辛,在思考这一点时,要请理性型人物超悲观地将可能遇到的障碍全部列举。


接着,因为已经开了绿灯,决定要干了,所以要将列举出来的困难作为前提,采取积极乐观的态度,思考如何克服这些困难,把项目开发引向成功。



创意近似于空想,凭这样的创意决心要干,而对可能出现的困难和障碍又估计不足、思考不够,在这种情况下着手实际的研究开发工作,失败的情况就非常之多。


结果就会反过来责怪一开始用积极乐观态度提出创意的人。


所以,要研究开发困难的课题,为了使课题的开发获得成功,在下决心后,首先需要把悲观的论调全部列出来,以此为前提,以积极乐观的态度思考如何克服这些困难。


在此基础之上,要反反复复试验、试错。


“描绘梦想”,其实就是
人生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

只要不断在心中描绘梦想,梦想就一定会成为现实。

希望大家务必理解这个道理。我在这里所强调的“描绘梦想”其实就是人生方程式中的“思维方式”。

换言之,如果心中充满“浪漫而美好的梦想”,人生就会变得精彩纷呈。


不过,虽说梦想可以远大,愿景可以抽象,但对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家而言,最好能够让自己的梦想更为具象一些。

比如, 构思更为现实的经营方针、制定更为具体的目标数字等。

“想达成这样的销售额”“想获得这样的利润”“想营造这样的职场氛围”……身为企业家,要让梦想立足于现实,在脑中浮现具体而明确的数字和目标。


我相信, 只要企业家能够持续描绘梦想和制定目标,公司势必能朝着自己理想的方向顺利发展。


end


排版 | 米小 | 小娟
校对 | 丽娜 音频 米小 责编 | 阿珂

【转载须知】

1. 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
(盛和塾ID:shengheshu2018)
2. 开白请留言或私信获得授权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