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三联中读
三联中读是著名杂志《三联生活周刊》打造的新一代内容发布和付费知识阅读社交平台,是安静、舒适、深度阅读与表达的知识家园。中读有最好的专栏作者,意见领袖,知识红人,我们希望把用户、粉丝、和内容创作者聚拢在一起,让最好的故事、思想与知识得到讲述。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三联中读

大课上新!中国非遗,隽永千年的顶级浪漫

三联中读  · 公众号  ·  · 2024-12-18 20:30

正文

中国非遗,怎么那么美?

确山铁花,一场铁与火的奇幻盛宴。

高达1600摄氏度的铁水,翻涌不息,金红透亮。匠人目光坚毅,身姿如松。一发千钧的撞击下,刹那间火树银花。每一簇蓬勃炸开的焰火,都是生命力在恣肆绽放。

元宵节打铁花

图/视觉中国

大漆,惊艳了时光的温润古韵。

历经岁月滋养的漆树,缓慢流出粘稠顺滑的漆液。从采漆时的小心翼翼,到髹漆工序里毛刷的轻盈游走、层层堆叠,每一刷都蕴含对传统的传承。漆面莹润如美玉的光华下,仍不失艳丽。

美到夺目的非遗,让人看到穿越千年的浪漫。

剔红富春宝盒,浙江省博物馆藏

图/视觉中国


中国非遗,为何如此丰沛?

目前,我国共有44个项目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总数位居世界第一。

而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已高达1557个。东西南北中,每个地区地区的非遗在千年文化传承下,都写满一方水土的历史底蕴。

剪纸艺术

图/视觉中国


苏州评弹 ,软糯婉转的唱腔,从名门闺秀的情思诉说到书生赶考的奇遇,承载鱼米之乡的生活万象;

山西剪纸 ,亮闪闪的剪刀翻飞,从肥硕锦鲤到饱满莲花,镂空的缝隙里泄出中部地区古朴的民俗信仰。

丰沛得数不胜数的非遗,让人目瞪口呆的同时感叹, “这就是中华”

“雪沫乳花浮午盏”,点茶也是非遗 ‍‍‍‍‍

《梦华录》剧照


中国非遗,又为何,有如此深厚的底蕴?

12月4日,在巴拉圭亚松森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9届常会通过评审,决定将 “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 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即将到来的2025年春节将是第一个“非遗版春节”

图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微博
不少人惊讶:我们“习焉不察”的文化习俗,竟也是文化遗产的组成部分?
殊不知,社会实践与观念表述,是非遗的重要组成。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社区、群体,有时是个人,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社会实践、观念表述、表现形式、知识、技能以及相关的工具、实物、手工艺品和文化场所。
在漫长的农业生产中,中国人形成了独一无二的对自然、对社会的认识,这些都以知识体系和实践的方式代代相传。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

使用二十四节气作为倒计时
春节如此,二十四节气也是如此。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早在《淮南子》中就明确记载的二十四节气,将生活与万物都纳入时间的过程中,用有节奏的时令填满。从一个时间到另一个时间的移动,也是生命向生命的递进。
大美,非遗。
它是一种力量,震撼人心,使人热泪盈眶; ‍‍‍‍‍‍
它是一种血脉,技法之外也是精神的绵延。
可对普通人而言,非遗拥有如此磅礴的体量,非时间之力不可攻下;
非遗又拥有如此深厚的内涵,非学养之力难以抵达深处。
我们要如何更进一步,从非遗中见物,见己,见生活?
年终之际,与非遗文化有不解之缘的三联中读,正式上线非遗系列课程 《给国人的非遗文化课——穿越千年的美学与智慧》 ,用持续一整年的12季课程与你共同走近非遗直击灵魂的震撼。
▼点击下图,了解更多▼
5大类别 12种非遗 ‍‍
把非遗还原给生活
提及非遗,我们往往觉得它遥远奢华,离我们的日常生活很远。
但要知道,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入选的标准之一,便是“活”。 从传承形态看,一个合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必须以活态形式传承至今。换言之,如果某个项目只存在于影像记录中,便不能申遗。
能够通过人和族群传承至今的东西,一定是历经时间淘洗,以顽强的生命力延续下来的。在某个历史时期,也是风行一时的潮流前线。 非遗,是“生活着”的,与日常的衣食住行紧密相连。
这次系列课程的策划,也力图把非遗还原到生活中,带大家体会历史中的非遗文化。 ‍‍‍‍‍‍‍‍‍‍
我们从紧贴生活的5大类别中,延伸12种非遗,每一季课程专讲一种,希望能够和你一寸一寸讲透它。 ‍‍‍‍‍‍‍‍‍‍‍‍‍
200+节文化熏陶,2000+分钟讲述,带你从历史到生活,从审美到认知,回归生活,悟得非遗本心。 ‍‍‍‍
多位文化大咖领衔
数十年积累倾囊相授
一直以来,非遗是中读持续关注的话题。在过去,我们陆续推出了丰富的非遗内容,集结了一个豪华的 非遗文化讲师团
2025年,“非遗之旅”的首位领队余世存老师,将带我们一起领略春节和二十四节气这两项非遗文化背后的中华文明内核。
新的一年,非遗讲师团的构成将更加多元化。非遗文化学者+非遗技艺传承人,两组人马,两种视野,每月一个新主题,带我们踏上持续一整年的非遗文化之旅。
配套解锁
12张电子非遗报
配合课程的更新进度,你将获得12张配套电子非遗报。 ‍‍‍‍‍‍
传统节日,二十四节气,古建筑,桑蚕丝织,漆器,中国茶,书法,园林,酒之道,瓷器,金属器,昆曲……传承演变、文化内涵,一目了然。
图文并茂,每期一版,获得看得见的非遗。 ‍‍
始于技艺,终于文化
了解一般人不知道的非遗
很多时候,非遗被局限在“物”的层面与“技”的层面,人们的目光多落在技法之精巧、工艺之复杂、效果之精湛之上。 ‍‍‍
但要知道,所谓“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化”是不可或缺的部分。
如美学家叶朗所说,“中国古人非常注重在日常生活中营造一种美的氛围,创造一种快活、热闹、优雅、精致的生活世界,形成了一种优雅、精致的审美情趣。”
审美情趣与文化内涵,是非遗流传至今必不可少的底蕴。
这门课程将从璀璨遗产还原深厚历史文化,一半讲传统技艺的创造与匠心,一半讲非遗背后的中国传统文化,深挖审美情趣背后深刻的民族记忆。 ‍‍‍‍‍

12季内容提要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