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文重发系列
价格决定成本
#C25
一)
中长期
很多年轻人,都不明白经济学中“短期,中期,长期”的意义。
部分人士,甚至以为这是时间的划分。
其实,经济学中“短期,中期,长期”最主要的区别。
-
短期:一切规则固定
-
中期:可以改变参数
-
长期:可以改变规则
今天我们要讲一个概念:
-
从中期看,成本决定价格。
-
从长期看,价格决定成本。
首先,“成本决定价格”这个概念,是非常容易理解的。
如果煤炭涨价,则电力涨价。所有的火电站,都会涨价。
如果成本上涨+20%,则售价就会涨+20%
但是“价格决定成本”这个概念,理解起来,就稍微有一点困难。
最主要的原因,人类一直在追求“再平衡”,再追求用更低的成本,重新调整生产要素。
你给定一个“成本结构”,人类就会问,这个成本结构图,是不是最合理的。可不可以再优化。
越是昂贵的原料,越容易被替代,越容易减少采购。
要维持霸主地位,绝非容易。
举个例子,1973年OPEC发动“能源危机”。一夜之间,国际油价涨了四倍。
当时美国的思潮,正处于低谷期。也没有使用武力,把沙特国王给绑起来。强行抢劫油田。
国际秩序,选择“认怂”。
在“认怂”的基础上,美欧日三国,选择了三条不同的路径:
这三条路径,殊途同归,最终都是摆脱“OPEC依赖”。
OPEC成立之时,它的全球市场份额大概是75%。但是今天,已经跌到了不足30%。
如果算上新能源,则它的影响更小。
甚至不足以左右世界能源格局。
当我们看到这个例子的时候,我们要问:
“为什么美欧日三国,要倾尽全力,研究石油科技,降低石油成本”
“为什么他们不研究降低医疗成本,教育成本,商用软件成本?”
能想到这一层,就是一个很尖锐的问题了。
“因为他们认为,油价是最被
高估
的。最具有
压缩
前景。最不符合帝国的利益”。
这在学术上,就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逻辑。
“最高估的东西,收到了最严重的降价压力”。
那么,什么是“高估”呢。高估的基准物,是哪个标准呢。
我们都知道,经济学最终完全态,平衡态,被称之为“帕累托最优”。
在帕累托最优的状态下,所有物资得到完全利用。价格是
最合理的价格
。
在某些情况下,某些要素,例如煤炭,例如石油,例如.Com企业,他们的“估值”会短暂偏离“合理估值”。
但是经济学的力量是强大的,某一种价格越是偏离,它收到的“压力”也就越大。会有无数的部门,试图研究它的“替代品”,或者削减它的使用量。
例如页岩气,北海油田,日本汽车。
从中期看,成本决定价格。你可以暂时扭曲价格。
但是从长期看,经济规律会再把你打回去。
在中期来看,是“成本决定价格”。OPEC联手原油卖100美金/桶,欧美汽油就得10元/升。
但是从长期看,是“价格决定成本”。原油并不能长期维持在100美金。会有一股力量,再把它压回20美金/桶。
碳氢化合物,并不值那么多钱。
二)
心理需求
从长期看,真正的价格,就是“帕累托最优”。
帕累托最优,作为
能级最低
的模式,一定会吸引一切价格向“终极价格”回归。
而帕累托最优怎么来的呢。它其实是“心理学”。
消费者的喜好,构成了帕累托最优。
消费者喜欢吃冬虫夏草,所以把价格炒高。冬天去青海挖虫,也有利可图。
而等这一代人死光,失去“消费者IP”,整个青海挖虫毫无价值。
美国人喜欢过圣诞节,所以每年砍了近1亿棵小树枝,给他们过X’mas。
如果没有宗教信仰,则圣诞礼品业,也将不复存在。
奥派讲:价格决定成本。是因为:
一件东西,在消费者喜欢它之前,一文不值。
只有当消费者喜欢它了,才赋予了它价值。
而往往这样东西又是稀缺的。如同鱼翅鲍鱼,产量不足。
因为产生了竞争,所以要在抉择中,分配给出价最高的那个人。
而这个“出价”,
被人误以为是成本。
消费者的需求口味,决定了物资的价格。
价格(出价)决定成本(售价)
消费者的心理欲望,决定了一切物资的标价。
(当然这是一个终极目标。在现实中,价格符合价值的机会很少。泡沫和低估才是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