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蒲公英Ouryao
蒲公英论坛(ouryao.com)官方微信。制药人士的工作、生活交流第一微社区,制药行业最专业、最活跃的自媒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E药经理人  ·  完整版回放限时上线 | ... ·  昨天  
医学影像沙龙  ·  磁共振扫描前准备及各部位扫描技巧 ·  昨天  
肿瘤资讯  ·  ADCS ...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蒲公英Ouryao

清洁验证不迷路,经验解释来拼凑→

蒲公英Ouryao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1-25 18:20

正文

撰稿 | Jason Bourne

来自 | 蒲公英Ouryao
2025年1月17日官方出台了清洁验证技术指南,其实在2024年7月份已经出了一份征求意见稿,只不过我没关注而已。写这篇文章的初衷,并不是我对这个研究有多深,但是仍旧希望总结出一些实用的经验,供大家思考和应对phase-appropriate阶段采取的策略。  
为什么叫技术指南
首先,我们分析这个题目,为什么叫技术指南而不直接叫指南?从定义上看,指南通俗的被认作是一种提供指导和建议的文档,包括步骤、方法、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等;而技术指南则是一种技术文档,来帮助研发人员、检验人员或其他理解、使用和维护特定的技术。技术指南更注重技术细节和实现流程,提供排除/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注的几个方面
笔者所在的行业属于固体制剂新药研发,清洁验证尤为重要。每年要生产数十个不同的项目,那就意味着要考虑数十个不同的API残留限度。
那么在执行这个流程中,我们需要关注的有那么几个方面:API的毒性(也就是所谓的MACO),设备总面积,批量,清洁方法,设备材质,检验方法,取样等等。  
谈到API的毒性,这里面需要拿到OEL,也就是所谓的毒理报告。根据报告中的每日摄入量ADE,已有的共同设备总面积,最小的批量,可接受残留,单位擦拭面积,来计算出一个擦拭残留限度。
这里其实有2种算法,一种是基于残留物毒理学数据,一种是根据一般标准即活性成分的残留限度在下一药品种不应超过10ppm。这两种方法企业会有一个倾向性,两种都要计算,按照计算的最低值来定残留限度。  
在清洁验证中,设备面积是一个关键因素。这里面指的是API接触到的(包括可能接触到的都要算在内)的共用设备/部件的总面积,比如称量的设备会不会算进去?不会的,研发规模本身就属于小试,不会称量上百公斤的API。小规模的称量都直接手动称量,一次性LDPE袋子即可。那么制粒、混合、压片、包衣的设备都会要计算到。由于用于供应临床的量很少,都是使用专用的数粒板;那么初次级包装也不会涉及。  
那么看上面的设备,就可以知道在生产过程中,但凡物料接触的部件,要视作一个整体单元计算面积,比如一个片剂项目,可能会涉及干法制粒,混合,压片,包衣,通常全部的设备会涉及制粒机,整粒机,筛网,混合料斗,压片机,金检仪,包衣机,包衣锅等等。计算这些面积后,可以往上进取整比如93900 cm一般会取95000或者100000,这样计算残留会更安全一些。但是同步来看,实验室在执行清洁方法验证时,设备总面积会设计大于实际共用设备的总面积,作为内控标准来执行。  
最小批量  
考虑到最小的批量,在计算毒性残留的公式中,是作为分子来出现的,批量越大,那么单位面积的可允许残留值就越高,无形中会给我们一种假象,就是这个化合物很安全,所以我们尽可能使用一个安全批量。这里面一般企业内部根据设备产能,会设置一个最低的阈值。那就是在生产过程中涉及所有设备的最小产能,一般看包衣的最小批量即可。  
清洁方法  
那么提到清洁剂,能用水就不要用其他的表面活性剂。因为会涉及更繁琐的清洁剂残留以及残留方法验证等等。所以,一般要上个超声波设备,外加纯化水来清洁。对于实际操作过程中大有指导意义。  
不同的设备材质具有不同的物理和化学性质,这些会影响清洁方法的流程和效果。如果我们单纯指定纯化水清洗,乙醇擦拭晾干的话,就不用考虑使用清洁剂带来的额外工作。这里提到一点,但凡能上临床或者作为临床研究用的API时,溶解性是考虑因素之一,正是基于这一点,所以给后续的清洁流程制定,保留了最大的发挥空间。  
而对于一些塑料材质的设备或者金属筛网,由于其可能会与某些清洁剂发生化学反应,或者表面较为粗糙有孔隙,导致残留物容易附着。使用纯化水很难清洗下来,如果可以,还是建议上一台超声波清洗机。  
取样  
在取样方面,设备材质也会产生影响。光滑的不锈钢表面,擦拭取样相对容易,并且能够较好地获取残留物;而对于有纹理或者多孔的材质,擦拭取样可能无法完全获取残留物,淋洗取样或许是一种补充方法,但淋洗取样需要计算回收率。  
在确定取样点时,设备面积也很关键。一般会根据设备面积大小来合理分配取样点。面积越大,取样点通常越多。如果设备面积较小,可能3-5个取样点就能充分评估;而对于大型设备,可能需要十几个甚至几十个取样点,尤其是在设备的拐角、连接处等容易残留污垢的地方,更要合理布局取样点。这里提到湿法制粒过程中,切刀与链接轴的交界处,大概率是建议要取样的。  
在清洁验证技术指南中,残留是一个核心关注点。  
基于毒理学数据确定:要考虑药物的毒性、药理活性等因素。例如,如果药物的毒性较强,那么允许残留的限度就会很低,通常会参考药物的半数致死量(LD50)、无可见有害作用水平(NOAEL)等毒理学参数来计算。  
基于下一批产品的影响确定:要考虑残留物质对下一批次产品质量的影响(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要求比如2kg或者5kg,激素类的可能更低一些)。如果存在残留的API,我们担心的主要是API本身进入下个批次的量,以及API的降解产物。从合成角度来讲,发生降解的话产物是已知的,而且在前期研发过程中,均经过评估且绝大部分是安全的。  
最令人担心的是,上个API或者API的降解产物,会跟下个批次的API结合或者降解产物与下个API结合,可能会导致下一批产品的杂质增加、活性成分改变等情况,就需要严格控制残留限度。  
所以说,控制残留是确保产品质量和防止交叉污染的关键环节,对整个生产流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同时,也保证了患者服用药品的安全性。  
残留物  
分析方法的选择  
需要有合适的检测方法,如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GC)、薄层色谱法(TLC)等。这些方法能够准确地检测出残留物质的种类和含量。例如,HPLC可以用于检测多种有机药物残留,其具有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特点。  
检测方法确认  
专属性验证:确保检测方法能够准确地识别目标残留物,而不受其他物质的干扰。例如,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药物残留物时,要通过调整色谱条件,使目标残留物的色谱峰与其他杂质峰能够明显区分开来。  
线性范围确定:检测方法应该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能够准确地反映残留物的含量。通过制备一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品溶液,进行检测,绘制标准曲线,确定该方法的线性范围。例如,某种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是从1微克/毫升到100微克/毫升,在这个范围内可以准确地测量残留物的含量。  
精密度验证:包括重复性和中间精密度。重复性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多次检测同一样品的结果之间的一致性。中间精密度是指在不同的日期、不同的操作人员、不同的仪器等条件下检测同一样品的结果的一致性。例如,通过对同一残留样品进行多次重复检测,计算相对标准偏差(RSD)来评估精密度,RSD值越小,精密度越高。  
准确度验证:通过向空白样品中添加已知量的标准品,检测其回收率来验证准确度。例如,向已知清洁干净的设备表面添加一定量的目标残留物,按照既定的取样和检测方法进行操作,计算回收率,如果回收率在可接受的范围内(如80%-120%),则说明该方法的准确度良好。  
其实这里有一种情况,就是遇到某个化合物计算残留量发现很低,包括清洁验证方法都无法覆盖,那么就要根据实际接触的部件一件一件的捋出来,计算总面积,相比上面的概括性的总面积,实际上要低很多,所以最后计算出来后,往往也会得到一个满意的残留限度值。  
说了那么多,其实还缺少了风险评估,这个往往在初次做的时候根据大家的头脑风暴记录下即可,无须担心。本身做清洁验证的时候,困难往往在于要紧跟排产计划、协调QC,QC,生产,QA,去分配相应的任务如起草验证方案,审核和批准,执行取样,分析方法开发和确认,生产配合清洁,QA监控过程中的合规等等。  
如果能遇到这样的机会去完整的做下来,也请珍惜这个机会。笔者曾见过跨部门合作时两位单身喜结连理的,但是见的更多的是因为不同意见,而导致这一整套流程走下来,大家都蛮不舒服的。
还是那句话,QA敢于尝试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做完就是赚到,与君共勉。  
更多观点,欢迎留言!
推荐阅读:

蒲公英Ouryao视频号


投稿、广告、商务合作:

 Qinrenlvc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