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 (WB)5 月 16 日发布财报后 25% 的暴涨,阿里巴巴(BABA) 自然是大赢家。
赢家,当然不仅仅是因为第二大股东的身份,阿里巴巴持有的微博市值因此升值不少——毕竟整个微博 160 亿美元的市值相比阿里巴巴 3000 亿元市值。
赢家,更重要的其实还在于微博力推视频的决心——这对于阿里巴巴旗下阿里云的示范和促进作用恐怕才是更大的 溢出效应 。
▌ 一切要先看懂「白百合事件」
白百何从 「出轨传闻」 到「早已离婚事实」,无疑是 2017 年娱乐圈头等大八卦。
而这一次八卦,也再次印证了微博作为社交网络平台的价值——每一次类似的公众热门话题,微博几乎都是消息的来源地和最主要扩散地——无论微信如何的普及活跃,在这个问题上依然只能退居二线,看着微博风头无二。
当然,类似白百何这样的大事件,对于微博是隔一段时间就会来一个的,比如前些年最著名的范冰冰李晨公开恋情,再之前的文章姚笛相关的 「周一见」 以及陈赫出轨的「我错了」。
但是,这一次白百何对微博依然是一个具有 「标志性」 的传播事件。
标志性,不在于白百何本身的热门程度,而是在于此次曝光的素材: 视频 。
是的,从泳池边上的那段,到陈羽凡回应的那段,再到陈羽凡街边被拍到的那一段, 整一个白百何事件是由一个个视频推动的 ——这相比此前几个热点事件的一张合影照片、一条长微博来,是完全不同的。
短视频对于社会热点的推动价值,显然已经不容忽视。
无怪乎这一次微博财报分析师会议上,分析师们几乎都在问与短视频相关的问题,而微博管理层的回答中也可以看出对此即以厚望:
另一方面的竞争主要在短视频领域。在过去,我们一直关注开发我们自己的专业性内容。而最近我们也开始关注 UGC 内容,让用户自己创造短视频内容。在短短的时间类,已经有 10% 的用户已经开始每天使用这一功能。
如果你观察 Instagram,他们这一比例可能是 40%,因此在接下来两个季度,我们将继续优化资助这个功能,以帮助更多的用户进行视频上的创建和消费。
视频收入百分比方面,现在大约 18% 的广告收入源自视频。
当然,这样的看法,对于微博早就有了。
在 3 月的一次采访中,微博的总裁王高飞就有这么一段言论广为传播:
视频是接受信息最自然的形式,当视频可以随时随进行广泛传播的时候,为什么还要用户看到文字,再把文字想象成视频呢?这是个趋势问题。
▌ 视频,更需要在云上
一段文字,几百 Byte。
一张照片,几百 KB。
而一段视频,动辄几十 M,乃至上百 M。
面对广为扩散的热点事件,视频会比传统的文字、图片带来更大的流量压力和服务器负荷压力——但这种暴增的压力往往会伴随热点的消退而快速退潮——这样快速的波峰波谷切换,恰恰是云服务擅长并且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对于云服务商显然是喜闻乐见这样的变化的。
是的,从本质上,云服务就喜欢微博这样时不时 「high」 起来的业务,能够充分体现云服务按需付费和弹性扩容的价值。
其实在这点上,微博一直都是阿里云服务的金牌用户兼「代言人」。
从此前媒体的报道来看,微博大规模尝试阿里云,始于李晨和范冰冰公布恋情的 「晨冰恋」 事件。「(晨冰恋)那一次由于峰值流量迅猛且持续时间长,信息流业务受到很大影响,由此我们开始深入研究云计算技术以及如何利用公共云应对流量瞬时高峰。」微博研发中心研发总监刘道儒接受钛媒体采访时介绍过缘起,他认为:
对于微博来说,需在十几分钟内完成上千台服务节点扩容。如果仅为应对流量高峰而常备一两千台空闲服务器,这对公司来说成本也太大。这就是后来与阿里云合作的起因。
至于为何使用的是阿里云而非别家的云服务,微博 CEO 王高飞曾经有一个点评:「当时,国内除了阿里云没有其他家可以提供类似租赁的服务。」
来源:新浪微博主站研发负责人侯青龙的演讲 PPT
从此后历次微博热点事件来看,快速上线的云服务器让微博尝到了一次又一次的甜头。有业内技术人员对于此次白百何事件做过测算,由于整个事件的高峰大体就是 4 个多小时,从微博以往应付高峰的服务器用量来看,此次需要临时增加的服务器应该也就是五六百台,按照阿里云服务器可以按小时付费的规则,应付第一波高峰需要支付的服务器成本可能 5 万元都不到——即使在算上带宽等成本,对于微博如此巨大体量的公司,依然是一件相当划算的事情。
其实,这种波峰,不仅仅是热点事件才会出现,几乎所有的互联网应有都会出现日内的波峰波谷,比如晚上睡觉前就是许多应用的波峰。所以微博在介绍如何降低成本的时候,就提及过「在 2016 年,微博业务会在每天晚上做例行的阿里云动态扩容,晚上 8 点开始申请到晚上 12 点下线服务器」,及每晚 4 个小时弹性扩容服务器资源来应对晚上的高访问,避免白天服务器资源闲置。
当然,微博之于阿里云,不仅仅是好用户,还屡屡充当了代言人。
比如在去年 8 月,微博发布 2016 年二季度财报时,微博首席财务官余正钧在回答摩根士丹利分析师关于带宽成本的问题中表示:
目前流量和视频业务的增长非常快,我们正在与第三方企业特别是阿里云进行合作,减少视频流量带来的数据压力,第二季度每单位平均带宽成本已经下降。
而年初微博 CEO 王高飞更是亲自为阿里云背书,强调现在微博创新的业务都使用阿里云服务器:
打个比方,原来一个创新可能需要 2000 台服务器,10 个业务就是 20000 台,对公司 IT 来说是个巨大的负担,但现在没有这种负担了,业务不做就可以将服务器还回去。提升了公司创新的效率。
未来,伴随微博进一步做大做强短视频的内容,为短视频充当存储、分发的云服务自然是最直接的受益者,而阿里云显然又是大头。
▌ 信心比销售贡献更重要
微博视频业务不断扩大,对阿里云必然是一个重要的利好。
但是对于这种利好,不能简单理解为销售额上的。
相比销售额,其实微博作为一个巨头级应用使用阿里云,对于引导整个互联网产业参与者对于 「云服务」 的重新认识有着极大的信心加持左右。
是的,云服务的好处,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许多使用者对于云服务的适用范围,还是局限于个人站长、初创企业那样的中小型应用,「没钱的时候云服务快速启动,有服务了自建机房」,这是许多互联网和创始人的刻板印象——而这种印象无疑制约着阿里云乃至整个中国云服务市场的格局——相比亚马逊百亿美元级别的云服务收入,阿里云显然仍有巨大的市场等待去开拓。
而微博大面积、核心业务使用阿里云的服务,对云服务市场无疑是一个极为重要的背书——现象级互联网应用,一样可以使用阿里云。这一点,对于云服务的群众基础扩展,是意义重大的。
阿里云的销售额能不能扩大,对于阿里巴巴才是意义重大。毕竟相比大涨后不过 170 亿美元市值的微博,阿里云去年中的估值就有 390 亿美元了,而在摩根士丹利的预测中,阿里云的年收入将从 2016 年的 10 亿美元增长到 2020 年的 100 亿美元,这对于阿里云估值和阿里巴巴的市值提升才有更巨大的意义。
当然,从 10 亿美元到 100 亿美元的数量级提升,必须有更多大型客户,微博是背书的第一个,但还远远不够,阿里云能否吸引到更多至少中大型客户,对于实现 100 亿才是需要攀爬的更重要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