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一席
来自新浪微博认证资料:一席论坛官方微博 @一席YiXi
51好读  ›  专栏  ›  一席

我们有没有可能直接在老房子里面塞进一个新房子呢 | 何哲 一席第463位讲者

一席  · 公众号  · 热门自媒体  · 2017-04-07 21:32

正文

何哲,“众建筑”工作室发起人之一。


这是目前为止我们最具社会野心的一个项目。



内盒院和插件家

何哲

大家好,我叫何哲,来自众建筑。

 

很多人都会问我,为什么你们的公司名字叫众建筑,是因为你们有三个合伙人吗,因为三人成众吗?我的回答一般是:不对,这个仅仅是一个巧合。公司名字叫众建筑,其实是因为我们希望我们的设计,能够更多地从大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更多地从现实的层面,去找设计的一些切入点,最终希望设计能够影响大众,影响我们的社会。

 

我今天给大家分享的这个项目叫内盒院。这是目前为止我们最具社会野心的一个项目,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从开始一点点给大家来解释。

 

这个项目最早是从北京的大栅栏地区开始的,它位于北京最核心位置。北京跟其他城市一样,正面临着旧城的更新。一般的操作模式会是大家所看到的这种情况,就是推倒重来。

 

 

这种方式带来了很多很多的问题。比如说原住民就会从这个地方被赶走,这个城市这个片区的生活就被完全地切断了,最后盖出来的是一个什么样的东西呢,就是一些这样的假古董。

 

 

这个假古董因为跟原来这个社区的生活没有任何关系,所以也就没有什么人气。相对于这种推倒重来的不可持续的改造方法,我们还有另外一种改造方法,也就是大家在地图上看到的这个情况,把这个地区原样保留下来。

 


左边这张图是乾隆时期的京城全图,右边是大栅栏地区的现状。大家可以发现两者非常接近,整个地区的空间结构和肌理都保留得非常完好。同时,里面的胡同生活也非常好地保留下来,这对我们来说也是非常幸运的,因为在北京,大家都知道,拆改的情况太普遍太普遍了。

 


大家如果去过北京的一些胡同或者四合院就会知道,北京现在的胡同院子,大部分是以一种大杂院的情况存在。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大杂院呢,我可以给大家梳理一下这个院子的整个历史发展过程。

 

清代的时候,这个院子属于一个家庭或者一个家族,所以它就是一个很完整的院子。到“文革”的时候,很多红卫兵冲进这个院落里面,各种各样的人也进到了这个院子里面,形成了初步的大杂院,一个院子往往会同时居住十几户人家。

 

到了唐山大地震的时候,大杂院又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当时很多人不愿意住在木头的房子里面,就在外面临时加建了一个空间。当然因为他们居住的空间实在是太小了,这个房子被加建出来之后就再也没有被拆掉。所以大家现在去北京的大杂院就会发现,所有加建的建筑几乎已经把院落全部占满,可能只剩下一条只够你走过去的狭窄通道。

 

2010年左右,政府在大栅栏地区实行了一个叫自愿腾退的这么一个方法:如果居民不愿意在这个脏乱的环境中居住的话,可以搬走,把房子腾退出来,政府就拆除了一些加建,所以我们在2012年就有这么一个机会参与大栅栏地区的改造。

 

我们对这个地区进行了一些比较详细的研究,发现虽然这个地区非常幸运地保留了空间肌理,可是里面房子的状态非常糟糕,用脏乱差来形容一点都不过分。比如说大家从这个照片上可以看到房子状况百出:漏水、门窗漏风、返潮、基础设施非常差,等等等等,都非常严重。

 

 

住在里面的老百姓当然想改善自己的生活,但这个片区要面对保护的压力,很多人不愿意它有大动作,希望这样就能完整地保留下来。所以矛盾就很明显——在保护的大的前提下,我们怎样去延续这里居民的生活环境舒适度。

 

那我们的观点是,保护其实可以是动态的,在这里,它不可能是博物馆式的保护,生活还要继续。这是众建筑初创时候的一个工作室,在北京的骑河楼胡同。


 

我们把它当成一个观察站,走出工作室的门,就可以观察到各种各样的生活状况。把公司放在跟普罗大众非常近的环境里,我们就很容易找到现实的问题,然后从这些问题出发,去进行一些创新,找到一些解决方法,这就是我们一个比较基本的工作方法。

 

在选了这么一个老房子作为工作室的时候,我们就对这个房子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改造。比如说增加了一些保温,试图改善门窗的密闭性等等。可是所有这些动作结果并不理想,到了冬天,即使我们把所有的暖气、所有空调打开,这个屋子还是特别冷。我们就意识到,这种修修补补很难让房子有一个非常本质的改善。

 

在接触到大栅栏的改造项目之后,我们就开始思考,怎样在保护的大前提下,去解决居住舒适度的问题;如果我们没有办法通过老房子改良来解决问题,那我们有没有可能找到一个新的思路去解决这个矛盾?

 

经过很长时间的琢磨,我们提出了一个这样的方法:换一个思路,有没有可能老房子完全不动,直接在老房子里面放一个新房子呢?

 

这就是内盒院的概念——老房子的主体结构完全保留,里面塞入一个预制的,完全现代化的,能满足现代生活标准的一个全新的盒子,也就是“房中房”。

 

这个是杨梅竹斜街72号院改造前的状态,一个典型的脏乱差大杂院。

按照内盒院的思路,老房子立面等主体结构尽可能原样保留,然后里面置入一个内胆,塞入一个内盒院之后是这样的。


那怎么来做这个盒子呢?我们选用了冷库用的夹芯板,它的保温性能非常好。我给大家简单地演示一下这个板材,它有里外两层板,一个内饰面和一个外饰面以及中间的一个苯板,自带一个齐口设计。

 

两块夹芯板之间通过偏心钩连接,只要把六角扳手嵌在偏心钩上,拧紧六角扳手,就可以让夹芯板快速搭接。一个十多平米的房子,只需要一天的时间就可以搭建完成。



为什么要用这种夹芯板呢?我们调研时发现了一个普遍问题,很多胡同宽度还不到一米,车子是进不去的,水泥砖瓦运送进去就非常麻烦。而这种夹芯板非常轻也非常小,宽度不超过一米,在这么狭窄的胡同里面也可以非常方便地进行搬运。


 

解决了材料问题我们来看一下怎样实地搭建。其实我们的房子现在还停留在一个非常原始的阶段——所有的建筑必须要量身定做。这样带来一个问题就是效率非常低,而且质量并不是那么好。那我们有没有可能做一个产品化的房子,一个可以规模化定制、大量量产的房子?

 

这个盒子就是我们预先在工厂制作好的,现场只需要拼装就能完成。也就是用了一个预制的系统来制作,这样就能实现瞬间改善居住舒适度。大家如果观察一下自己的周围,所有我们生活中使用的这些东西全部是产品化的,包括家具、电子产品、交通工具等等,全部是产品。意思就是说这些都是在工厂里大规模量产的,所以以一个很低的价格就可以获得很高的质量,同时搭建也非常快。


大家可以通过这个视频大概了解一下。

 



这是整个搭建的过程,它的搭建非常快。盒子的地面也会有保温材料,它解决了防潮的问题。门窗也会同时集成到这个板材上面,是双层中空的断桥铝的门窗,管线也集成到这个板材里面,我们获得了一个全新的房子,一个全新的室内环境,还有卫生间。

 

卫生间我可以重点地讲一下。大家如果在四合院居住过可能就对这个情况有一些了解。北京的旧城区是没有自己的卫生间的,因为它的胡同太窄了,没有足够的宽度排得下卫生间大小便的污水管道,所以它只有走雨污的管道。

 

我们解决卫生间的问题有两个方法。第一种是净化槽。如果这个院子的空间足够大,我们就可以在院子里面放下一个净化槽,有了这个净化槽之后,我们就可以用最普通的马桶实现卫生间的功能。


 

如果这个院子的空间不够大放不下这个净化槽,我们就会配置一个无水堆肥马桶。这是一项加拿大的技术,它不需要水,有一个抽风的系统不停地形成负风压,在菌的作用下可以让大小便快速地干燥和降解,三四个月清掏一次就可以,非常方便。


 

所以我们提供的这个内盒院的方法,它是一个全套的解决方案,不光是一个建筑的系统,还包括了一个基础设施的改善。

 

这就是我们内盒院装完之后的一个效果。我们希望新加进去的内盒院跟老房子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对比,新的就是新的,旧的就是旧的,不会把这两个事情混淆起来。


 

这是室内。我们也会有一些这种天窗的设计,通过这个天窗就可以实现一些通风以及检修的功能。我们一开始在大栅栏的这个地区所做的工作就是72号院的一个改造。

 


这张图的最左边的是东大妈。在我们改造完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东大妈走进这个内盒院里面,当时刚好是一个冬天,她进到里面就开始感叹,这个屋子怎么会这么暖和,这么大的空间只开了两个暖气片就非常暖和,她自己十多平米的家开两个暖气片仍然非常冷。也就是在第二年,她跟我们合作,制作了她自己的一个插件家。



这是改造前的一个状态,室内的空间非常阴暗,经常就会掉灰下来。

 


因为空间实在是太小了,根本没有一个单独的空间可以给她洗澡。以前她是怎么解决的呢?把这两个门都打开,连在一起的时候就形成一个临时的空间,把布一拉,她就在里面洗澡。这个是一个特别有智慧的方法,所谓的民间智慧,可是还是有点太寒碜了,太临时了。


 

所以我们帮她专门设计了一个可推拉的淋浴间。她从里面可以把这个淋浴房给推出来,洗完澡以后再把它拉回去。其实这个灵感完全是从她自己之前的淋浴间想法而来的,但是它借鉴了同样的一个概念,就是对于公共空间的临时占用。



在打开的时候,它会把东大妈的家门挡上,所以这也迫使她在用完之后把它推回去,这就是一个对公共空间临时借用的设计方法。

 

东大妈很早就有改造自己房子的想法,但她的房子是同脊房。这种老房子所有的屋架全连在一起,一家修就必定牵扯到另外一家,所以如果邻居不愿意跟你一起合作,你永远都没办法去修房子,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而东大妈就有这样的一位邻居,东大妈屡次沟通都没有成功。当然我们的内盒院非常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不需要动老房子,只需要花一天两天时间就可以把新的房子塞进去,所以对邻居的影响非常小,可以独立地完成。这对于地区的整个更新改造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解决方法。

 

当时我们自己的工作室正在搬家,我们还是选择回到胡同,用内盒院的方式做了新的办公室。在这个空间里面,我们做了一些新的尝试,让内盒院变得更有趣一些,比如增加一些不同的可选配的插件,刚才东大妈的推拉的浴室门就是其中的一个。这个是另外一个选配件,上翻门。

 

 

这个上翻门在关上的时候,是一个室内的空间,但是打开的时候,就形成了一个屋顶,不仅可以给院子做一些遮阳挡雨的功能,同时又让室内外连成一个整体,这样我们就会很好地去使用这个室外环境。

 

我们的新工作室在笤帚胡同37号。这是一个有很长历史的四合院,最中间那个正房有一两百年的历史,屋架非常大,木料也很好;东西厢房是在“文革”的时候重新翻修的,木屋架是传统的,但是已经用上了现在的水泥瓦,墙面的粉刷也不一样;端头的倒座是唐山大地震时重新修的,它用了一个特别便宜的砖混做法,屋架用的最便宜的钢木桁架。

 

 

我们的态度是把这些历史轨迹全部原样地保留下来,内部做一个内盒院的改造。你在这个院子里面可以看到各个时代发生的历史,从最早最早的老房子,再到“文革”时期、唐山大地震时期,每一段历史都是值得保留的。而内盒院一定是跟这些历史有一个清晰的区分,一眼能看出来我们新做的东西到底在哪里。



这张图的最左边还有一户人家,就是孙师傅家,他是我们众建筑的邻居,我们住在同一个院子里面。我们改造院子的时候,也对他家进行了一个改造。

 

 

这是他家之前的一个使用状态,也是非常糟糕。更大的问题是他还要跟女儿住在一起,他的女儿跟我的年龄应该是差不多大的。



我们把这个时期的内盒院改造叫作2.0版本。前面讲的东大妈家和72号院的改造完全是一个方的盒子,方方正正。后来我们不停地接触一些新的案子以及不停地研究研发的过程,就发现一定要去利用坡屋顶。大家知道传统的房子一定是有一个坡屋顶的,利用坡屋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但是为什么现在所有的老百姓都会把这个吊顶直接给封上了?因为他们觉得如果把这个吊顶打开,整个空间会变得更冷。


但是我们用了内盒院的方法之后,这个保温的问题就不需要担心了,所以很自然地把这个夹层空间做出来了。夹层的空间做出来之后,女儿和他之间的空间就可以分开,所以这个私密性的问题就可以得到非常好的解决。

 

 

这张图是我们内合院2.0版本的另外一个插件,大型的滑动门。这个滑动门非常大,可以整个全部拉开,拉开之后也是可以实现室内外的连通。我们希望在院子里居住的人,还是能够非常好地跟邻居有交流和沟通,充分地利用这个院子,更多地跟院子里的人去交流。

 

 

这是另外一个插件,我们把它叫门中门。门中门在平时的时候是使用这个小门,但是整个立面都打开的时候,我会把整个门全部打开,这样的话就还是实现了室内外的连通,可以更多地去跟院子里的其他居民有一些接触。

 

 

做完内盒院的1.0版本和2.0版本之后,我们实际上接触了更多更多的当地的一些住户,他们也会因为内盒院的事情来找我们做。

 

接触到这个项目是樊小姐她们家的一个改造。最开始室内的环境也是非常糟糕,她自己有“幽闭空间恐惧症”,很暗很封闭的空间她其实是特别不愿意待的。所以她给我们提的要求,就是希望这个空间能够尽可能地明亮,尽可能地有更多的光线。

 


所以我们就在内盒院的基础上进行了进一步地研发,产生了这个插件家。插件家其实跟内盒院完全是同一个建造的系统,但是它完全是在室外,需要防水等等更多的一些需求。

  

大家也许会问为什么这个插件家的外形看起来有点奇怪,其实也是跟它所在的大杂院的环境有关系。大杂院是所有人的距离都特别近,它的关系也特别微妙。所以整个房子的设计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跟邻居之间博弈的过程:你不能影响我的采光,你不能影响我的通风,等等等等。所以这个房子的形状简单来说,就是根据邻居的要求硬生生切出来的,但是我们同时满足了樊小姐的采光要求。

 


在这个图上大家可以看到很多窗户,中间那个高起来的部分实际上是一个双侧都可以采光的高窗。这就是高窗室内的一个效果,就是从两边都可以采光,所以一整天都会有光线照射到室内。



我们从这个视频大概了解一下樊小姐的故事。

 


 

所以我们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够设计一个产品化的房子,它的搭建时间非常快。一般如果做一个四合院的普通的改造可能要花掉两三个月的时间,我们的内盒院的现场搭建,可能只需要花两天的时间。

  

而且它非常节能,一年的用电量会比普通四合院节省2/3,造价只有普通改造的1/3,它只需要一个六角扳手就可以搭建完成,只需要几个很不专业的工人。最后我们希望这个内盒院的系统能够尽可能地去推广,能够解决更多普通人的生活上的问题。


 

这就是我们在大栅栏推行的一个做法,你可以自己到这个网站输入房间的大小尺寸,输入你自己的要求,它自己可以生成一个简单的设计。你可以知道这个房子大概要花多少钱,一年大概可以省多少的电量等等。最后可以在上面直接点击订购,再过一个月,这个房子就会直接送到家。



大家可以想象我们去订购一个宜家的橱柜,但是可能没办法想象如何去订购一个房子,内盒院和插件家实际上提供了这么一个可能性——我们真的可以买到一个房子,然后寄到你们家,你可以自己把它搭建出来。这就是我们内合院的野心,一个最具社会野心的项目。


我们希望把内盒院变成一个真正产品化的建筑,这个产品是大家很容易能够购买到,它能够解决全国各种更新改造带来的各种各样的问题,更多地去影响到普罗大众。


谢谢大家。



王维仁 帮动迁的香港人改造新村 | 画风跑偏的建筑师 | 绿手指农场 | 中国美色 | 短暂的建筑 | 张永和 | 曾仁臻 幻园 | 樊锦诗 敦煌 | 平如美棠 | 冯健男 九色鹿 | 青山周平 | 疯狂地爱上化学 | 五条人 | 摩拜单车 | 人间世 | 看不见的垃圾处理厂 | 虚拟现实元年 | 


热门演讲,请点击 阅读原文


一席|人文•科技白日梦

微信ID:yixiclub

长按,识别二维码,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