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角要足够让人同情或者觉得有趣,才能让我们愿意花上几十元去影院看他的故事。我称之为“晚餐测试”,因为如果我不愿意跟一部电影里的主人公共进晚餐的话,那么我为什么要花几十元(还没算爆米花和苏打水)在漆黑的影院中坐两小时?
“主人公”这个词本身有可能产生误导,要知道电影中的主要角色并不一定总是可爱、坚强或充满英雄气概的。《午夜牛郎》、《大玩家》、《大审判》和《撞车》这几部影片均是主要角色带有明显的反英雄主义色彩的经典代表。
为了能够使我们在两小时的影片中始终跟随主角,他不一定要惹人喜爱,但必须非常有吸引力,并且足够有意思到让人们愿意为了聆听他的故事而和他共进晚餐。
主人公克服自身缺陷,同自己作斗争,可以成就一部有意思的电影。例如,弗兰克是电影《百万美元宝贝》中的主角,观众透过他的眼睛看到故事展开——一个有关他如何克服由于失去心爱的女儿而产生的内疚和恐惧的故事。
恩尼斯是《断背山》中的主人公。这部电影因主人公未能克服其原本的缺陷而成为一个悲剧。然而同许多经典悲剧相似,正是由于改变自我的失败,使恩尼斯认识到了他原本可能错过的机会,从而使影片有了一个充满希望的结尾。
《辛德勒的名单》是辛德勒的故事,发生在法西斯惨无人道的对犹太人大屠杀的背景下。正是主人公自身的故事使《辛德勒的名单》有别于《苏菲的选择》,以及其他大屠杀电影。主角辛德勒自身故事的独特性造就了这部电影在同类影片中的与众不同。
谨记你要讲述的是主角的故事,这一点十分重要,因为你也许想写一个惊天动地的“龙卷风型故事”,那样的话,你写的就是背景事件,而不是主人公。
对绝大多数人而言,故事就是关于人的(或者一种人格化的其他物体),是他们在面临巨大危险时——身体上或情感上——为成为更好、更完善的人而不得不作出的斗争。
暴风雨也许动静很大,但在情感和精神上却是无生命的物体,不是人类或者其他任何与人类相似的主体。暴风雨从不抗争,它们仅仅是存在。它们没有需要克服的缺陷,也没有方法去克服缺陷。
你当然可以写暴风雨,或者足球赛,抑或是海洋和外太空,只是要从中创作出有意思的故事十分困难。
然而,
如果把一个人放进这些背景内,故事就会随之出现。
《泰坦尼克号》并不是关于泰坦尼克的,《龙卷风》也不是关于龙卷风本身的。这两部电影都是有关人的,人们或在即将沉没的轮船上,或面临即将到来的龙卷风袭击。有人才有故事。
另一个问题是,如果写龙卷风,没有什么可以把你写的故事同其他有“坏天气”的故事区别开来。《洛奇》、《百万美元宝贝》、《拳台血泪》和《天涯赤子心》都是拳击故事。如果这些故事只是关于拳击的,它们有可能非常相似。毕竟,你能用多少种方式描写左勾拳和上勾拳呢?
而片中主人公的故事则使这些电影有别于其他电影。